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07 道试题
综合题 | 适中(0.65) |
1 . 英国衰退?

有学者认为,18701910年代的英国日渐衰退,英国真的在衰退吗?要研究这一问题,我们应该如何使用下面几则史料,它们又会告诉我们什么?

材料一   有关英国工业生产的一组数据

甲:18731913年英国工业生产情况统计表


18731883189319031913
工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40404143
生铁产量(千吨)667186667089907810425
粗钢产量(千吨)5822040299751157787
煤炭产量(百万吨)130166167234292

乙:1913年英、美、德电器产品占世界总额的比例

丙:18701913年英、美、法、德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

——【英】B.R.米切尔《世界历史统计》

(1)材料一提供了哪些研究英国经济状况的视角?请加以说明。

材料二   案例——坎布里亚的兴衰

1317世纪,坎布里亚一直是英国北部的纺织业重地,很早就利用水力进行生产。1780年代以后,坎布里亚使用水力纺纱机和水力织布机进行生产的工厂越来越多,19世纪中期,它的纺织业发展达到鼎盛,由于较少使用蒸汽动力,约自1870年代起,在内外的激烈竞争下,坎布里亚的坊织业逐渐走向衰弱,到20世纪初已全面没落。

——【英】约翰·马歇尔《坎布里亚工业化的阶段》

(2)把材料二作为研究问题的证据,使用时需要注意什么?

材料三   漫画——美国总统威尔逊与“欧洲孩童秀”

(3)对材料三的漫画推论正确的是____。(双选题)(     
A.该漫画属于艺术创作,没有证史价值
B.该漫画为探究英国的衰落提供了新视角
C.该漫画可以直接证明英国国际地位的下降
D.该漫画可折射时人对英国国际地位的认识

(4)综合上述材料是否可以论证“英国衰退”?说明理由。
(5)归纳以上探究过程所涉及到的方法?
2024-04-20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上海市崇明区高三下学期第二次学业水质量调研历史试卷
2 . 制度演进。

制度文明是人类发展水平和文明的标志之一、随着社会发展与治理需要,国家制度日益具体、细化。

(一)制度之广

(1)国家制度是由一系列的制度单元组成的多系统体系,涵盖多个领域。依据所学,将下列图片所对应的制度填入时间轴。(填写字母)

(二)制度之变

(2)制度并非恒常不变,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调整与变化也是常态。请将上述图片对应的制度与下列的时代要求一一对应。(填写字母)
时代要求制度
①皇帝能够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提高决策效率,强化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②遵循古代优抚老弱贫苦等弱势群体的传统,尊敬与赡养老人。
③南北朝以来,寒门庶族地主势力上升,他们希望打破士族垄断政治的局面,积极要求参政。
④赋役是国家财政的根本,而户籍是赋役征发的依据,因此历代王朝都非常重视户籍的编制和管理。

(三)制度之思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可以提炼出制度演进的特征____。(三选题)(     
A.制度不仅有政治层面,还有经济、社会等层面
B.制度的创设是一国各阶级意志的集中体现
C.制度不仅有纵向的传承,也有横向的互相借鉴
D.制度一旦制定成型,就必须稳定不变永世遵守
E.制度的演进折射着文化传统、经济发展与历史传承
2024-04-13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上海市崇明区高三下学期第二次学业水质量调研历史试卷
3 . 华人移民。

华人出洋是世界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世界历史演进和中国社会变迁互动。

材料一   明永乐皇帝此举旨在宣威异域,但其重要意义还在于船员们带回了关于远洋航路和潜在市场的信息。移民是沿着贸易航线流动的,因此完全可以将明王朝的远航视为中国近现代移民的先驱……正是在这一年(1567年,隆庆元年),中国朝廷正式下令解除长期推行但实效有限的海禁政策,民间贸易在移民中的作用逐渐增长。

——【美】孔飞力《他者中国的华人:中国近现代移民史》

(1)判断材料一中的“此举”是指____。(单选题)(     
A.开辟海上丝路B.郑和七下西洋C.打通太平洋丝路D.全球航路的开辟

材料二   大清大皇帝允于即日降谕各省督抚大吏,以凡有华民情甘出口,或在英国所属各处,或在外洋别地承工,俱准与英民立约为凭,无论单身或愿携带家属一并赴通商各口,下英国船只,毫无禁阻。

——中英《北京条约》

材料三   鉴于美国政府认为,中国劳工进入美国会危及美国境内某些地方的良好秩序,因此暂停中国劳工进入美国。在暂停期间任何中国劳工来美国,或在上述九十天期满后来美国,留在美国境内,均属非法。

——美国总统切斯特·艾伦·阿瑟签署《排华法案》(1882年)

材料四   19431217日,美国国会通过《麦诺森法案》(Magnuson ACt),正式废除《排华法案》,同时以配额形式每年允许105个中国移民进入美国。

——姜云珂《〈麦诺森法案〉的出台与〈排华法案〉的终结》

(2)概括材料三、四对华人态度的变化,请结合所学,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

材料五   印尼华侨则创办了10多种报刊,其中《赤潮》是最早的一份抗日期刊……到1940年底海外华侨所组织的大型救国团体总数达649个……整个抗战期间各地侨胞总共捐款达国币50亿元……马来西亚的华侨组织发起救国连锁运动:拒绝买卖日本货物,不在日资工厂企业上班等……美国有13000多名华侨在陆军服役,占当时旅美男性华侨总数的五分之一以上……

——王富盛《1931—1945年华侨支援祖国抗战的主要方式》

(3)根据材料五、归纳抗战期间海外华侨支援抗战的主要方式。

材料六   澳大利亚悉尼的唐人街的照片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你如何看待近代华人移民?
2024-04-13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上海市崇明区高三下学期第二次学业水质量调研历史试卷
4 . 辣椒“旅行”。

辣椒原产于美洲,在明朝中后期传入中国。

材料一   某同学绘制了16世纪的世界贸易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1)如图中,“6”箭头表示的贸易路线上出现的物品可能是____。(三选题)(     
A.水稻B.瓷器C.白银D.玉米E.番茄F.胡椒
(2)如图中,“1”“2”“3”表示的贸易路线中曾一度形成罪恶的“____”。(填空题)

材料二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原产于美洲的辣椒等,由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带到欧洲,后来,传播到亚洲、非洲等。……美洲作物向外传播的同时,也有很多欧亚作物传入美洲,主要有粮食类的小麦、大麦,水果类的苹果、葡萄、甜橙、柠檬,蔬菜类的黄瓜、豌豆等。

——威廉·麦克尼尔《世界史》

(3)根据材料二、概括16世纪以来物种交换的特点。

材料三   如表为《部分省方志中关于辣椒最早记载情况表》

省份最早年份所查方志
浙江1671《山阴县志》
辽宁1682《盖平县志》
湖南1684《邵阳府志》
河北1697《深州志》
(4)此表可用于____。(单选题)(     
A.分析亚洲与美洲间的物种大交换B.准确把握辣椒传入中国的时间点
C.合理推断辣椒在中国传播的路径D.研究物种传入对饮食结构的影响

材料四   以下是另外几则关于辣椒在中国的记述

内容出处
番椒丛生,白花,果俨然似秃笔头。
味辣色红,甚可观。
《燕闲清贯笺》(明·高濂,1591年)
辣茄性热而散,亦能祛水湿。《本草纲目拾遗》(清·赵学敏,1765年)
海椒,俗名辣角,土苗用以代盐。《嘉庆重修一统志·贵州志》(清,1812年)

清代后期至民国年间,食辣习俗广泛存在于西南以及两湖等地的农村与口岸城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以川菜、湘菜为代表的辣菜逐渐在一些原本少有食辣习俗的沿海城市扎根……食辣逐步成为一种主流的饮食习惯。

——摘编自曹雨《中国食辣史》

(5)综合上述材料,你如何看待辣椒在中国的“旅行”?
2024-04-13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上海市崇明区高三下学期第二次学业水质量调研历史试卷

5 .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流自古以来,我国各民族之间保持着密切联系,中国的对外交往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博物馆准备举办主题为“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流”展览活动,邀请同学们参与布展,以下为展品列表。

A.“汉委(倭)奴国王”

金印及印文

B.《燕然山铭》石刻(随军出征的班固撰文

记载下窦宪率军大败北

匈奴的事迹)

C.礼宾图

(右一为东北室韦或靺鞨使节、右二为高丽使节、右三为拜占庭帝国使节,其余为鸿胪寺官员)

D.元成宗赐给第五任帝师乞剌斯八斡节儿(西藏上层僧人)

的印信

E.驻藏大臣令牌

F.利玛窦在中国刊印的世界地图

《坤舆万国全图》(摹本)

G.“南海1号”沉船(南宋时期从事远洋贸易的古船)上的瓷碗

H.乾隆帝颁发给西藏地方政府的金瓶

I.雅克萨之战中的神威无敌大将军炮及之后订立的

《尼布楚条约》

的影印件


(1)根据展品信息,上表展品可以放置到下列哪个展馆?请给出你的选择。(填写字母序号)

民族关系馆:___________________ 对外交流馆:___________________


(2)展品产生于特定的时空,也反映特定的时空,历史地图亦反映特定时空。根据展品信息,以时序布展,请在上表中找到属于下列历史地图所反映的时代展馆的展品。

图一

   

图二


(3)为补充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流的情况,下列展品中可以选择_________

A法显《佛国记》

B“晋归义羌侯”印文

C“长庆会盟”碑

D北魏墓葬出土

拜占庭帝国的金币


(4)通过布展,根据上述展品,请归纳出中国古代对外交流的主要方式。
2024-01-12更新 | 75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崇明区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6 . 秦始皇的面相。某教师为学生做有关“秦始皇嬴政”的专题讲座。

材料一   皇帝休烈,平一宇内……大洽濯俗,天下承风……初平法式,审别职任,以立恒常……黔首修洁,人乐同则,嘉保太平……

——[秦]李斯《会稽刻石》

材料二   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立私权,禁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夫并兼者高诈力,安定者贵顺权,此言取与守不同术也。

——[西汉]贾谊《过秦论》

材料三   他(秦始皇)不自觉地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倾向,充当了中国新兴地主阶级开辟道路的先锋,在中国历史上,消灭了封建领主制,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时代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始皇”的面相。
(2)通过材料二,还可以看到“秦始皇”的哪一面相?
(3)材料三可与上述哪则材料相佐证?说明理由。
(4)综合上述材料,陈述你眼中的“秦始皇”,并从证据的角度说明理由。
2024-01-12更新 | 114次组卷 | 4卷引用:上海市崇明区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7 . 金鸡纳树中的历史
2021年6月30日,世卫组织宣布中国获得无疟疾认证。在青蒿素被发现和应用以前,奎宁是治疗疟疾的主要药物,它是从金鸡纳树皮分离出的生物碱。金鸡纳树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包括哥伦比亚、秘鲁、厄瓜多尔、玻利维亚等国),某同学对其历史展开研究。

材料一   近代金鸡纳树及奎宁全球流动的时间表。

——整理自靳技科《从金鸡纳树的全球流动看资本主义全球扩展》

材料二   由于欧洲市场对奎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从19世纪50年代开始,英、荷等欧洲国家开始有组织地收集和运输金鸡纳植物种子,从南美洲森林移到各殖民地植物园。荷属东印度(今印度尼西亚)和英属印度西南部先后进行种植试验。19世纪末,南亚、东南亚金鸡纳种植园发展迅猛:1873年缅甸的种植超过2万株;1884年锡兰(今斯里兰卡)树皮产量几乎是印度和爪哇的两倍;荷属东印度的爪哇西部山区就有100多个种植园……

——整理自王林亚《改变世界的奎宁:全球环境史视野下人类对金鸡纳的认知、引种及影响》

材料三 19世纪20年代,在西非海岸,欧洲军队死亡率为士兵48.3%,军官20.9%。到19世纪末,由于奎宁的大量使用,这一比例已降为7.6%5.3%

——[美]菲利普·科廷《白人的坟墓:想象与现实》

材料四   19世纪中叶,单就秘鲁而言,每年就有2.5万棵金鸡纳树被毁……1866年,锡兰就清理了10万英亩的森林,1862-1929年爪哇被砍伐的森林面积高达20万英亩。森林砍伐造成土壤流失加剧,为提高土壤肥力,欧洲进口大量化学肥料,这又造成土壤板结。

——[英]克莱门茨·马卡姆《秘鲁树皮:印度金鸡纳种植记录(1860-1880)》

(1)青蒿素是由屠呦呦团队受到中医药典籍《肘后备急方》启发后提取分离而来,以下属于中医药典籍的有(     )(双选)
A.《伤寒杂病论》B.《心血运动论》C.《齐民要术》D.《本草纲目》

(2)下列属于同金鸡纳树一样由美洲走向世界的物种有(     )(双选)
A.甜高粱B.马铃薯C.咖啡D.辣椒

(3)根据材料一、二,归纳金鸡纳树全球流动的主要因素。
(4)根据材料一、二,在地图中用“”标注出19世纪末金鸡纳树分布的至少两处区域。

(5)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你如何看待金鸡纳树的全球流动?
2024-01-12更新 | 60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崇明区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8 . 国歌中的历史国歌是表现一个国家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歌曲,其随着近代民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中国古代没有国歌,自19世纪70年代后,随着留学生和驻外公使的派遣,身处异域的中国人日益意识到国歌的重要性。近代中国国歌几经转变,某兴趣小组以此为主题展开研究。

材料一   法国国歌《马赛曲》(1792年创作,1795年确定)曲谱及歌词(节选)

前进,祖国儿女,快奋起,

光荣一天等着你!

你看暴君正对着我们,

举起染满鲜血的旗,

举起染满鲜血的旗!

听见没有?凶残的士兵

嗥叫祖国土地,

他冲到你的身边,

杀死你的儿女和妻。

武装起来,公民们!

材料二   1911—1912年间,中国两个政府颁行的国歌(节选):国歌甲:亚东开化中国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国歌乙:巩金瓯,承天帱,民物欣凫藻……真熙皞,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

材料三   中华民国国歌《三民主义歌》(1924年创作,1930年颁行)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以建民国,以建大同。咨尔多士,为民先锋。夙夜匪懈,主义是从。矢勤矢勇,必信必忠。一心一德,贯彻始终。

材料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创作于1935年,1949年确定)曲谱及歌词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起来!起来!起来!

我们万众一心,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前进!

前进!进!


(1)《马赛曲》的创作者法国人鲁热·德·利尔(1760—1836)可能的经历包括(     )(单选)
A.听闻英国爆发“光荣革命”B.参加第二次鸦片战争
C.见证《人权宣言》的颁布D.翻译《共产党宣言》

(2)请根据歌词内容,判断材料二两首国歌分别来自清政府和南京临时政府的哪个政府?简要说明理由。
(3)有关《三民主义歌》叙述正确的有(     )(双选题)
A.该歌创作时的时代口号为“打倒列强除军阀”
B.该歌反映出当时中国全面西化的时代潮流
C.该歌成为国歌时国共两党正处于合作期间
D.将该歌颁行为国歌的政府为南京国民政府

(4)《义勇军进行曲》创作于(     )(单选)
A.北伐战争时期B.抗日战争时期C.解放战争时期D.抗美援朝时期

(5)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你如何看待近代以来中国国歌的变迁?
2024-01-12更新 | 45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崇明区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9 . 国家治理制度的演变

政治变革是人类社会发展中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对历史的演进和发展产生着深远影响。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漫长而艰难的演进过程。


(1)指出下列中央机构示意图各自的朝代。

(1)                                                       (2)                                      (3)   


(4)                                                (5)                                          (6)


(7)                                                              (8)


(2)以图证史是学习历史常用的方法,下图可以佐证(     )(单选)
A.打响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B.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奠定了基础
C.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
D.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
(3)改革是推进国家治理良性发展的良药,下列选项中,对中国历次改革得失的分析,正确的是(     )(双选)
选项史实分析
A商鞅变法时,秦国行政管理上普遍推行县制,县的主要官员由君主任免。这一措施说明宗法分封制开始崩溃
B张居正自言:“近年以来,正赋不亏,府库充实,皆以考成法行,征解如期之故。”这说明吏治改革促进财政局面好转
C晚清政府推行的洋务新政、戊戌新政及20世纪初的新政,均没有使中国走上近代化的道路。失败的原因在于均没有进行思想动员
D北魏孝文帝改革加快了北方各民族的交融;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90年代,进一步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这些改革成功的共同因素是它们都顺应时代潮流
A.AB.BC.CD.D
2023-10-16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崇明区横沙中学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西方的文官制度

材料一


                                      
A.《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                  B.发生在近代美国的                      C.讽刺“政党分肥”的漫画

度的报告》原件                            一起政治事件

材料二:1805年,英国财政部首先设立常务次官,常务次官不随执政党的更替而更替,具有相对的稳定性。1855年,在议会专门委员会做出的调查报告基础上,英国颁布文官制度改革令,将国王、少数政治寡头和高级文官的恩赐官职特权转交到文官委员会,真正地开始采用考试录用的办法选拔任用文官。1870年,政府继续颁布改革法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文官晋升依政绩而定。和政务官的任期制不同,文官只要没有严重过错,便可任职到退休。英国文官制度中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原则通过上述两道法律确定下来,从而标志着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1)材料一是反映西方文官制度产生过程的三幅图片。
①根据材料一图片所示内容的时间先后顺序,对其进行排序。______________(填字母)
②材料一研究西方文官制度产生的三幅图片中,属于一手史料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③图片 B 反映当时美国官员选用出现了什么问题?
(2)文官制度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劳动人事制度的一部分。在长期实践中,西方国家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制度。西方的文官制度有以下基本特征(     )(单选)
①论功晋升   ②制定政策   ③职务常任   ④公开选举   ⑤择优录用
A.①③④B.①③⑤C.②④⑤D.①②③
(3)下表是中英两国在19世纪中叶考试的部分内容的对比,中英两国考试内容的差异反映了(     )(双选)
项目英国文官制度(文书助理级考试)中国科举制(乡试、会试)
考试内容必考:英语、数学、普通知识
任选一门:经济、地理、历史、德文、法文
第一场试(四书)文三篇,五言八韵诗一首;第二场试《五经》文各一篇;第三场试经史时务策五道
A.一个偏向实用知识,一个偏向传统文化B.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的差异
C.中国向西方学习从器物到制度阶段D.英国选官制度是科举制的借鉴发展
(4)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治理的角度评价英国近代文官制度。
2023-10-16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崇明区横沙中学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