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华人移民。

华人出洋是世界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世界历史演进和中国社会变迁互动。

材料一   明永乐皇帝此举旨在宣威异域,但其重要意义还在于船员们带回了关于远洋航路和潜在市场的信息。移民是沿着贸易航线流动的,因此完全可以将明王朝的远航视为中国近现代移民的先驱……正是在这一年(1567年,隆庆元年),中国朝廷正式下令解除长期推行但实效有限的海禁政策,民间贸易在移民中的作用逐渐增长。

——【美】孔飞力《他者中国的华人:中国近现代移民史》

(1)判断材料一中的“此举”是指____。(单选题)(     
A.开辟海上丝路B.郑和七下西洋C.打通太平洋丝路D.全球航路的开辟

材料二   大清大皇帝允于即日降谕各省督抚大吏,以凡有华民情甘出口,或在英国所属各处,或在外洋别地承工,俱准与英民立约为凭,无论单身或愿携带家属一并赴通商各口,下英国船只,毫无禁阻。

——中英《北京条约》

材料三   鉴于美国政府认为,中国劳工进入美国会危及美国境内某些地方的良好秩序,因此暂停中国劳工进入美国。在暂停期间任何中国劳工来美国,或在上述九十天期满后来美国,留在美国境内,均属非法。

——美国总统切斯特·艾伦·阿瑟签署《排华法案》(1882年)

材料四   19431217日,美国国会通过《麦诺森法案》(Magnuson ACt),正式废除《排华法案》,同时以配额形式每年允许105个中国移民进入美国。

——姜云珂《〈麦诺森法案〉的出台与〈排华法案〉的终结》

(2)概括材料三、四对华人态度的变化,请结合所学,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

材料五   印尼华侨则创办了10多种报刊,其中《赤潮》是最早的一份抗日期刊……到1940年底海外华侨所组织的大型救国团体总数达649个……整个抗战期间各地侨胞总共捐款达国币50亿元……马来西亚的华侨组织发起救国连锁运动:拒绝买卖日本货物,不在日资工厂企业上班等……美国有13000多名华侨在陆军服役,占当时旅美男性华侨总数的五分之一以上……

——王富盛《1931—1945年华侨支援祖国抗战的主要方式》

(3)根据材料五、归纳抗战期间海外华侨支援抗战的主要方式。

材料六   澳大利亚悉尼的唐人街的照片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你如何看待近代华人移民?
2024-04-13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上海市崇明区高三下学期第二次学业水质量调研历史试卷
2 . 工业革命中的女性。

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女性的角色与地位也随之变化。

(1)下列成果中,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是____(双选),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是____(双选)。

(2)两次工业革命使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发生巨大变化,属于此范围的是____(单选)
A.手工工场、工厂制度   B.工厂制度、垄断组织
C.垄断组织、跨国公司   D.工厂制度、跨国公司

材料一   伦敦布莱恩特和梅公司的火柴厂女工每天工作14小时,每周的工资却不到5先令。公司实行从3便士到1先令不等的罚款,女工并不能每次都拿到全额工资。违规行为包括聊天、掉火柴或未经允许上厕所。……火柴所用的黄磷原料,导致皮肤发黄、脱发和颚骨炎(骨癌的一种)。

——1888年安妮·贝桑特《伦敦的白奴制》

(3)根据材料一,概括女工工作的特点。

女工处境经报道后,引发关注。该公司强迫女工签署声明,这激起了她们的愤怒,发起了“1888年火柴女郎罢工”。

材料二   《Pall Mall公报》的编辑威廉斯·特德、工党选举团的亨利·海德和救世军的凯瑟琳·布斯都加入了记者安妮贝桑特争取改善工厂工作条件的运动。

英国最著名的《泰晤士报》等其他资本控制的媒体报纸,指责贝桑特是社会主义煽动者,评论说:“女工们没有被允许走自己的路,而是在不负责任的顾问怂恿下去罢工。这些现代工业化世界的害虫,正竭尽全力使这场争论达到顶点。”

——摘编自夏金娇《论工业革命背景下英国妇女地位的改变》

(4)结合材料二与所学,归纳当时社会对女工罢工的态度并分析原因。

材料三   在两周内,由于工会的支持和一场筹集了400英镑巨款的公共运动,妇女们赢得了重大的让步。她们组织了煤人工会——英国最大的妇女和女孩组成的工会。这是英国“新工会主义”爆炸式的巨大进步,当时技能不熟练的无产阶级第一次组织成了工会。

——安娜·慕尼沃兹和艾伦·伍兹《马克思主义与女性解放》

(5)综合上述材料与所学,你如何看待工业革命中的女性角色和地位的变化。
2023-03-06更新 | 185次组卷 | 3卷引用:上海市崇明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3 . 问天之路。

20221130日,神舟十五号飞船与空间站实现自主快速交会对接,中华民族的“飞天梦”迈入新时代。


(1)从古至今,人类对天空的梦想从未间断,请将下列各时期人类探索天空的成果与相应的区域匹配。(填写字母)

A                                                  B                           C 美国莱特兄弟试飞飞机

   D玛雅羽蛇神金字塔          E象形文字与太阳神画像     F苏联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2)结合上述材料,概括人类对于“问天之路”认识途径的变化。
(3)“问天之路”的前行,得益于生产技术的不断突破。结合所学,完成时间轴。(填写字母)


    A.打制石器                              B.电动机                       C.电子计算机

   D.铁制农具                                          E.磨制石器                                   F.蒸汽机
(4)结合上述材料与所学,归纳影响人类探索天空的因素。
2023-03-06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崇明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4 . 金鸡纳树中的历史
2021年6月30日,世卫组织宣布中国获得无疟疾认证。在青蒿素被发现和应用以前,奎宁是治疗疟疾的主要药物,它是从金鸡纳树皮分离出的生物碱。金鸡纳树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包括哥伦比亚、秘鲁、厄瓜多尔、玻利维亚等国),某同学对其历史展开研究。

材料一   近代金鸡纳树及奎宁全球流动的时间表。

——整理自靳技科《从金鸡纳树的全球流动看资本主义全球扩展》

材料二   由于欧洲市场对奎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从19世纪50年代开始,英、荷等欧洲国家开始有组织地收集和运输金鸡纳植物种子,从南美洲森林移到各殖民地植物园。荷属东印度(今印度尼西亚)和英属印度西南部先后进行种植试验。19世纪末,南亚、东南亚金鸡纳种植园发展迅猛:1873年缅甸的种植超过2万株;1884年锡兰(今斯里兰卡)树皮产量几乎是印度和爪哇的两倍;荷属东印度的爪哇西部山区就有100多个种植园……

——整理自王林亚《改变世界的奎宁:全球环境史视野下人类对金鸡纳的认知、引种及影响》

材料三 19世纪20年代,在西非海岸,欧洲军队死亡率为士兵48.3%,军官20.9%。到19世纪末,由于奎宁的大量使用,这一比例已降为7.6%5.3%

——[美]菲利普·科廷《白人的坟墓:想象与现实》

材料四   19世纪中叶,单就秘鲁而言,每年就有2.5万棵金鸡纳树被毁……1866年,锡兰就清理了10万英亩的森林,1862-1929年爪哇被砍伐的森林面积高达20万英亩。森林砍伐造成土壤流失加剧,为提高土壤肥力,欧洲进口大量化学肥料,这又造成土壤板结。

——[英]克莱门茨·马卡姆《秘鲁树皮:印度金鸡纳种植记录(1860-1880)》

(1)青蒿素是由屠呦呦团队受到中医药典籍《肘后备急方》启发后提取分离而来,以下属于中医药典籍的有(     )(双选)
A.《伤寒杂病论》B.《心血运动论》C.《齐民要术》D.《本草纲目》

(2)下列属于同金鸡纳树一样由美洲走向世界的物种有(     )(双选)
A.甜高粱B.马铃薯C.咖啡D.辣椒

(3)根据材料一、二,归纳金鸡纳树全球流动的主要因素。
(4)根据材料一、二,在地图中用“”标注出19世纪末金鸡纳树分布的至少两处区域。

(5)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你如何看待金鸡纳树的全球流动?
2024-01-12更新 | 60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崇明区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5 .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流自古以来,我国各民族之间保持着密切联系,中国的对外交往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博物馆准备举办主题为“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流”展览活动,邀请同学们参与布展,以下为展品列表。

A.“汉委(倭)奴国王”

金印及印文

B.《燕然山铭》石刻(随军出征的班固撰文

记载下窦宪率军大败北

匈奴的事迹)

C.礼宾图

(右一为东北室韦或靺鞨使节、右二为高丽使节、右三为拜占庭帝国使节,其余为鸿胪寺官员)

D.元成宗赐给第五任帝师乞剌斯八斡节儿(西藏上层僧人)

的印信

E.驻藏大臣令牌

F.利玛窦在中国刊印的世界地图

《坤舆万国全图》(摹本)

G.“南海1号”沉船(南宋时期从事远洋贸易的古船)上的瓷碗

H.乾隆帝颁发给西藏地方政府的金瓶

I.雅克萨之战中的神威无敌大将军炮及之后订立的

《尼布楚条约》

的影印件


(1)根据展品信息,上表展品可以放置到下列哪个展馆?请给出你的选择。(填写字母序号)

民族关系馆:___________________ 对外交流馆:___________________


(2)展品产生于特定的时空,也反映特定的时空,历史地图亦反映特定时空。根据展品信息,以时序布展,请在上表中找到属于下列历史地图所反映的时代展馆的展品。

图一

   

图二


(3)为补充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流的情况,下列展品中可以选择_________

A法显《佛国记》

B“晋归义羌侯”印文

C“长庆会盟”碑

D北魏墓葬出土

拜占庭帝国的金币


(4)通过布展,根据上述展品,请归纳出中国古代对外交流的主要方式。
2024-01-12更新 | 75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崇明区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6 . “法积则弊,法弊则更”

材料一   到战国初年,原有的宗法统治秩序已经瓦解,社会结构处于大变动之中,各国都面临着政治、经济制度的重建。……随着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土地私有权逐步得到认可……新兴地主阶级的经济实力越来越强,他们要求政治权利,主张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秦孝公即位后,下令求贤:“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与之分土”。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二   从19世纪下半叶起,发展资本主义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潮流。甲午战后,西方列强掀起了一场瓜分中国的狂潮。……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初步发展。中国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成为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的阶级基础。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问题:
(1)材料一、二中两次变法在背景上的相似处有哪些?(   
①都出现了新的经济因素②都出现了阶级关系的新变化
③主要目的在于富国强兵④都处于社会转型的潮流之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材料三   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先后两次进行变法改革,时间长达20年……秦国在早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崇武尚战、重功利而轻伦理、宗法观念相对淡薄、注重实际、讲求实效的文化传统。商鞅变法充分顺应了这种传统,把其中的积极因素上升为国家统一的政策,利用政权的力量抑制其消板、落后的内容,发扬其能够服务于新制度的内容,使新制度与新文化结合起来共同推动了秦国历史的发展。

——王绍东《论商鞅变法对泰文化传统的顺应与整合》


(2)根据材料三,归纳商鞅变法的策略。

材料四   康有为在《日本变政考》中说:“既知比较宇内大大势,国体宜变,而旧法全除,宜用一刀两断之法。“维新派把变科举、废八股作为变法的第一步,接着又要求精简机构,裁汰冗员,这就使全国成千上万的官吏失去官位。在“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帝先后发布变法诏令184条之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军事等各个方面,都有所涉及。李鸿章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曾在慈禧太后面前自称为“康党”。他要求列名和资助强学会,但是康有为等人却以其名声太臭严辞拒绝。

——许跃字《循序渐进是政治改革的基本策略——析戊戌变法》


(3)根据材料四,简要分析维新派失败的原因。

材料五   秦孝公时,国家贫弱,守旧势力强大,东方六国又交相侵伐,但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面貌为之一新,并最终统一了天下;晚清时节,社会矛盾激化,列强虎视眈眈,但戊戌变法的结果,却最终葬送了大清帝……历史上惊人相似的际遇,往往酿造出天壤之别的结局。

——蒙礼云《关于戊戌维新和商鞅变法的思考——纪念戊戌变法100周年》


(4)请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谈谈对“历史上惊人相似的际遇,往往酿造出天壤之别的结局”的认识。
2022-02-20更新 | 187次组卷 | 3卷引用:上海市崇明区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23-24高三上·上海浦东新·阶段练习
综合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科技革命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仅是福祉?ChatGPT 的问世再次引发人们对这一问题的讨论。

材料一   人类生产工具和劳作方式的发展

材料二   两次工业革命后的世界


材料三   英(左柱)、中、美(右柱)工业生产占全世界比重的变化


——(瑞士)贝洛赫《1750—1980年国际工业化水平》

材料四   中国人感觉到遭逢旷古未有的变局,实自鸦片战争以来。其中又当分为两期:自五口通商以来,为我国饱受外国压迫的时代。从革命运动发生以来,则为我国受外力压迫而起反应的时代。……不论是中国人、外国人,大多数都说中国人进步迟缓,这是蔑视了历史上社会进化的规律,其实以中国之大,文化根柢的深厚,内地偏僻之处和现代的新文化接触的少,仅仅一百年,而能有如此的成绩,也不算坏了。

——吕思勉《中国民族精神发展之我见》(1940)


(1)将材料一的内容补充完整。
(2)观察上述历史地图,简述两次工业革命后世界经济的概况。
(3)根据材料三,概括英(左柱)、中、美(右柱)工业生产的变化。
(4)综合上述材料信息和所学,你如何看待科技革命的影响?
2023-09-24更新 | 77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崇明区横沙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世界古代文明的特征
(1)将下列图片所示文明成果填入示意图中相应位置。(填写字母)。
朝代北京当时名称
幽州
南京幽都府
中都大兴府
①_____
②_____1368年,改名北平府,1403年改名京师(北京)顺天府
1_______2_______3_______4_______5_______6_______7_______
(2)古代文明成果可以帮助后人研究相关历史问题,如:利用图A、图D和图F可以研究古代建筑;利用图C、图____和图____可以研究________;利用图____和图____可以研究________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世界古代文明有哪些特征?
2023-01-17更新 | 16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崇明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世界的马铃薯

材料一   马铃薯源于美洲,被尊奉为“丰收之神”,见证了人类历史由分散走向整体。



(1)请将下列物种与上图中的原产地相匹配。
玉米、甘薯(   )水稻、粟(   )小麦、大麦(   )驯化骆马(   

近代以来,马铃薯传播到世界各地,从“魔鬼的苹果”演变为“便利食品”。

材料二   ……西班牙人给美洲带来橄榄树和欧洲葡萄树,……作为回报,印第安人贡献出玉米和马铃薯等,……动植物的交换并不限于欧亚大陆和南北美洲之间,整个世界曾卷入这种交换。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材料二中导致“动植物的交换并不限于欧亚大陆和南北美洲之间,整个世界曾卷入这种交换。”的最主要原因是
A.海上丝路开辟   B.郑和下西洋   C.新航路开辟   D.工业革命

材料三   马铃薯传入欧洲之初,大部分欧洲人对它持非常不友好的态度。甚至认为其会导致麻风病和.不道德;……甚至在马铃薯被称为“魔鬼的苹果”的苏联,农民在最初的犹豫不决之后开始大规模栽培马铃薯。拿破仑战争时,马铃茅成为欧洲的粮食储备,到1815年它已成为整个北欧地区的主粮作物。那时工业革命使数百万农村人口涌入城市,马铃薯成为首个现代“便利食品”。

——摘编自郑南《美洲原产作物的传入及其对中国的社会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欧洲对马铃薯态度的变化过程及其原因。

材料四   土芋,一名土豆,一名黄独。蔓生叶如豆,根囫如鸡卵,肉白皮黄,可灰汁煮食,亦可蒸食。又煮芋汁,洗腻衣,洁白如玉。

——【明】徐光启《——?_》


(4)结合所学,材料四画线处应为(   
A.《神农本草经》   B.《齐民要术》   C.《农政全书》   D.《天工开物》

材料五   20世纪以来,马铃薯被学者誉为“未来食物”。

2007年马铃薯全球产量


收获面积(公顷)产量(吨)单位产量(吨/公顷)
非洲15414981670657310.8
亚洲/大洋洲873296113734366415.7
欧洲747362813022396017.4
拉丁美洲9637661568294316.3
北美洲6158782534530541.2
世界1932773132530244516.8
资料来源:FAOSTAT

(5)根据上表,2007年世界上最大的马铃薯产区是(   
A.非洲   B.亚洲、大洋洲   C.欧洲   D.拉丁美洲
E.北美洲
(6)以制定粮食安全行动计划,为人类共同消除饥饿统筹资源的国际组织是(   

A

B

C

D
(7)综合上述材料与所学,你如何看待马铃薯从“丰收之神”“魔鬼的苹果”“便利食品”到“未来食物”的变化?
2022-02-20更新 | 27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崇明区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