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2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资治通鉴·后晋纪四》记载“楚王希范作天策府”,不仅高大,而且装饰奢华,“地衣,春夏用角簟,秋冬用木棉,与子弟僚属游宴其间”。由此可见当时(     
A.棉花制品比较贵重B.高产农作物开始引入种植
C.魏晋士族生活奢靡D.传统经济结构有一定的突破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茶叶成为主要饮料是在唐宋时期,宋代产茶的区域较唐朝扩大一倍以上。据统计,北宋中叶种植茶叶的面积有80万亩,年产量约相当于今6万吨以上。当时饮茶成风,“略与饮食埒者”。甚至周边少数民族因饮食习惯而需要茶叶,推动茶马贸易的繁盛。

茶叶种植分为官营和民营。民营的种植户多半从粮食种植中分离出来,时人向神宗的报告谓:“今川蜀茶园,本是百姓两税田地,不出五谷,只是种茶,赋税一律折科,役钱一例均出。”

——整理自葛金芳《中国经济通史》(第五卷)

材料二 “以茶治边”政策是指我国古代封建王朝为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统治,利用其茶叶经济垄断权对西北游牧民族实行的一项羁縻政策,是融茶法、马政、边政于一体的一种边疆统治政策。它在唐宋时期开始萌芽,至明代臻于完善。

明朝时实行税茶和榷茶垄断茶利,同时规定官买余茶的政策,从而集中了大量本色茶叶,这就为“以茶治边”政策提供了茶源。因此,朱元璋指出“盖制戎狄之道,当贱其所有而贵其所无耳”,即通过官定比价推行不等价交换,以达到控制西北诸族,“以茶治边”的目的。“令茶价涌贵,番人受制,而良马将不可胜用”,这种贵茶贱马的互市政策成为明代奉行不移的祖宗旧制。

——摘编自郭孟良《试论明代的“以茶治边”政策》

材料三 1662年葡萄牙的凯瑟琳公主嫁给英国国王查理二世,其嫁妆中就有一套中国茶具和221磅红茶。新王后不仅饮茶,还宣传茶的功能,在她的指引下,饮茶成为当时上层社会的时尚。但是由于茶叶价格昂贵(虽然价格在下降,但直到17世纪末,一磅茶叶的售价仍然相当于1名男仆一两个月的工资),直到17世纪末英国饮茶之风并不盛行。

18世纪初,英国大量进口茶叶,随之英国民众对于饮茶十分热衷。1755年一位到英国旅行的意大利人写道“即使最普通的女仆每天必须喝两次茶以显示身份。”到18世纪末英国人每人每天超过两磅,英国成为名副其实的喝茶民族。

——摘编自关剑平主编《世界茶文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茶叶广泛种植的影响。结合所学简要说明宋朝中期在徭役征收方面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回答明朝实行“以茶治边”以控制西北少数民族的原因,结合所学指出明朝中后期除实行互市外朝廷对北方蒙古族采取的措施。
(3)根据材料三,概括17世纪中期到18世纪末英国社会生活的变化,茶叶的引进使英国形成不同于中国的茶文化,结合所学回答中国茶文化的意蕴和英国茶文化的表现。
2023-12-16更新 | 363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涟水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12月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据史籍记载,隋朝开皇三年(583年)比上一年增加人口 1641500人,其中男丁443000人,至开皇五年(585年)又增加了1640000多人。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     
A.国家统一,疆域扩大B.大索貌阅,减少漏报人口
C.广设义仓,提供保障D.新式农具使用提高了粮食产量
4 . 2023年9月,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启动一项应急计划,计划筹集1.23亿美元,向苏丹17个粮食不安全形势最严峻的州提供紧急援助。与此同时,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格罗西对乌克兰扎波罗热核电站开展实地访问,再一次重申有关核电站的安全倡议。这表明(       
A.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即将建立B.当今全球治理的主要力量已发生重大变化
C.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影响力提升D.联合国在全球治理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023-12-15更新 | 286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涟水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12月考试历史试题
5 . 改革开放后的头十年,国内某县部分农户开始向专业化生产发展。种植、养殖、加工等专业户不断增加,全县耕地数量和农业粮食产量也连年增长。广大农民获得了丰厚的改革红利,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得益于(     
A.城乡经济一体化逐步实现B.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D.计划与市场关系的理顺
2023-12-12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南通市部分学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1877年,两河流域南部的泰罗赫遗址出土了拉伽什第七任长官古迪亚带铭文的雕像和泥板文书,专家确认这就是《圣经》中记载的苏美尔城拉伽什。这一发现佐证了两河流域(     
A.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成文法典B.存在比古巴比伦王国更早的文明
C.成为宗教经典《圣经》的诞生地D.已经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钦惟我国家,治化昌明,超轶三代,幅员之厂,生齿之繁,亘古未有。臣幸遭逢之盛,图写太平,为盛世滋生图一卷,臣执艺所有事也。其图自灵岩山起,由木渎东行,过横山,渡石湖,历上方山,从太湖北岸、介狮何两山间入姑苏郡城, 自葑、盘、胥三门出阊门外,转山塘桥至虎邱山止。其间城池之峻险,廨署之森罗,山川之秀丽,以及渔樵上下,耕织纷纭, 商贾云屯, 市廛鳞列, 为东南一都会。

——节选(清)徐扬《盛世滋生图》题跋

材料二   《姑苏繁华图》,原名《盛世滋生图》,是清代宫廷画家徐扬描绘苏州风物的巨制。此画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最终完成。全幅画有各色人物 1.2 万余人,各色房屋建筑约2140 余栋,各种桥梁 50余座,大小官船、货船、客船、杂货船、画舫以及竹筏等近 400多条,各种商号招牌200 余块,完整地表现了气势宏伟的古城苏州市井风貌。

——摘编自《〈姑苏繁华图〉赏析》


(1)据材料一,指出徐扬创作《盛世滋生图》的背景和动机。
(2)据材料二,简述绘画中姑苏“盛世”的表现。若要进一步证实画中苏州的盛况,还可搜集哪些史料。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徐扬《盛世滋生图》的史料价值。
2023-12-11更新 | 15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南通市部分学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7-19世纪英国对中国陶瓷所表现的中国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促进了洛可可式在英国装饰艺术中的发展,在英国刮起了“中国热”的飓风。瓷器成为炙手可热,受人追捧的珍贵器物。后来英国本土瓷器发展,瓷器走进了平民百姓家,甚至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其中家庭的女主人以拥有美丽的瓷器收藏作为身份的象征。后期受到政治局势的影响, 中国在英国的印象发生了不好的转变, 同时英国本土瓷器制作技艺得到了长足发展,中国瓷器在英国走向了衰落。为了满足英国市场对瓷器的本土化需求,中国瓷器从制瓷技艺及器型、装饰等都得到了丰富和发展,这种影响一直延续至今。

——摘编自戴砚芳《17-19世纪中国瓷器在英国的流行研究》


(1)据材料概括影响英国本土瓷器发展的因素。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瓷器发展对中英两国的积极影响。
2023-12-11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南通市部分学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20世纪初,除了公立学堂外,清政府还鼓励私人兴办学堂, 出现了一股兴办学堂的高潮。这些学堂中,开设了大量的西学课程,更有甚者,将目光聚焦于军事领域的教育改革。这种现象的出现(     
A.满足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B.推动了文学革命的发展
C.表明晚清学制改革的完成D.得益于清末新政的实行
2023-12-11更新 | 12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南通市部分学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10 . 康有为、梁启超认为“合群”是传播新知、开启民智、实现自强的有效手段。作为联结同志,开通风气的一种有效方式,组织学会符合“合群”之意。因此,成立学会便作为康、梁等人“合群立国”的主要举措之一。康梁此举意在(     
A.推动反帝爱国运动开展B.为变法运动寻找理论依据
C.发动群众进行变法图强D.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
2023-12-11更新 | 15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南通市部分学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