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在经济发展的方式上,世界各国长期存在着“国有化”与“私有化”的争论。“国有”与“私有”,往往被贴上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标签。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这一时期出现的实业投资热,是中国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它的主角是以盈利为主要动力的新兴企业家,他们投资的产业主要集中于民生领域,以提供消费类商品为主,面大量广的中小企业是最有活力的主流力量。……根据国内学者计算,工业增长率在1912年到1920年达到13.4%。

——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材料二   在中国经济史上,私营企业在1956年的集体消亡是独一无二的事件。……在百年现代化历程中,这是第五次,也是最彻底的国进民退。

——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材料三   20世纪中期以来,西方国家国企进退的浪潮经历了几个轮回,尽管每个轮回都有各自的原因,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特点,但是,无论是国有化还是私有化,它们共同的本质是政府的政策工具。

——杨卫东《国有化与私有化研究——西方国企进退的历史轨迹》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的特点。
(2)材料二中,导致私营企业“集体消亡”的事件是什么?该事件带来的影响有哪些?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分析,二战后西方国家普遍出现了国有化的浪潮的原因有哪些?这种浪潮反映出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模式有何特征?
(4)从中、西方“国有化”与“私有化”的动态演变中,你有怎样的认识?
2020-11-15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镇江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列宁曾说:“唯心主义是生长在人类智慧之树上的一朵不结果实的花。”而宗教就是唯心主义的重要体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神学统治的年代,盲目信仰、禁欲主义成为至上的美德和追求,人类失去了真实的自我和真实的生活。

——张成岗《从神本到人文:“文艺复兴”时期人文精神解读》

材料二马西莫·菲尔波精辟地指出:“文艺复兴时期罗马的辉煌,成为数十年间杰出的艺术家们荟萃的中心,如果没有教会的大量订货和教皇与红衣主教们用之不竭的消费,是不可想象的,因为这些都是最重要的社会前提之一。”

——欧金尼奥·加林《文艺复兴时期的人》

材料三虽然世俗题材艺术品的数量和比例都有所增加,世俗绘画的比例从15世纪20年代的5%上升到16世纪20年代的约20%,但宗教题材的艺术品一直占绝对优势。

——彼得伯克《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与社会》

材料四文艺复兴中人们重视人的价值、重视现世的生活以及反对“权威”的精神,都在当时人中间唤起了对于天主教会及其神学的怀疑及反感。……文艺复兴运动培养了大批人才。这些人中有的被称为基督教人文主义者、人文主义泰斗,有的被誉为宗教改革的先驱,他们在各自不同的领域对宗教改革运动的发生和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林涛《浅议文艺复兴对宗教改革的影响》


(1)据材料一,指出中世纪欧洲人的精神世界处于一种怎样的状态?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文艺复兴时期艺术辉煌的社会前提。
(2)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作品有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此时“宗教题材的艺术品”在立意上有何新变化。
(3)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天主教会及其神学”遭到“怀疑及反感”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宗教在这一时期的社会转型中的历史作用的变化。
3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唐朝)帝国疆域的扩大,陆上和海上商路的重新开放,致使许多外国宗教思想和大批传教士涌入中国,其中佛教的情况尤其如此。……虽然佛教在中国获得大量财富,产生了巨大影响,但在此过程中,它却完全中国化了。……中国化的另一特征是国家试图按照典型的中国人的观念——宗教应为国家利益服务,应作为国家精神机构发挥作用——来控制、甚至贿赂和拉拢寺院和庙宇……从长远的观点来看,控制的企图失败了,最后,政府采取了彻底迫害的政策。……一系列的迫害,使佛教在中国虽不像在印度本土那样完全消失,但却遭到了极大的削弱。……就中国文明的全面发展而言,佛教介入的最终结果是微不足道的。虽然佛教对中国的哲学、玄学、艺术和文学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它并没像基督教改造欧洲社会那样,从总体上改造中国社会。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指出当时中国政府对佛教的态度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态度转变的原因。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佛教本土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佛教本土化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有何特点?
4 . 2005年第二十九届世遗大会上,澳门历史城区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澳门历史城区以澳门旧城为中心,串连起逾20个历史建筑,是中国境内现存年代最古老、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和最集中的东西方风格共存建筑群。该城区建筑群中的各建筑建成时间从明至民国,时间跨度达400多年。


材料二   澳门历史城区内有22处不动产,受中西方文化的影响,这些建筑形式和风格多样。……但管理权复杂、难以统一管理。同时,澳门文化遗产保护起步晚,并受限于人才和技术条件,缺乏与保护相关的记录和存档,政府开展保护工作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澳门特别行政区文化局急需采取立法的手段,以便统一协调、规范和指导多方管理者更科学地实施保护。

——以上摘编自王怡婕《<澳门历史城区建筑修复技术指南>编制的技术路线》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澳门历史城区的建筑有何特点?现今对它的保护遇到哪些困难?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对澳门历史城区的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有哪些现实意义?
2022-09-09更新 | 144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5 . A【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井田虽圣王法,其废久矣。周道既衰,而民不从。秦(秦国)知顺民之心,可以获大利也,故灭庐井,遂王诸夏。……使民无得擅徒,则诛愚、乱农之民无所于食必农。
——《商君书•垦令》
材料二 (太和)九年(公元485年),下诏均给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丁牛一头受田三十亩,限四牛。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以供耕作及还受之盈缩。……诸宰民之官,各随地给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县令、郡丞六顷。更代相付。卖者坐如律。
—— 《魏书》卷110《食货志》
材料三 一个俄国官员在“二一九法令”颁布后,评价农民的变化时说:“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
材料四 兹为改正地税,原有之田地贡纳办法,一律作废;并规定于地契调查完毕后,按土地价格征取其百分之三,作为地税。
——日本明治政府1873年颁布的条例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中“(井田)废久矣”,其根本原因是什么?指出“灭庐井而置阡陌”的实质
(2)据材料二,概括北魏受田的特点指出其何积极作用?
(3)你是否同意材料三中俄国官员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4)材料四表明治政府的哪项改革措施?有何意义?
2016-11-27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2014学年江苏丹阳高级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历史试卷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献公时,为户籍相伍,商鞅在此基础上改革,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秦国的户籍一般分为平民户籍和特殊户籍,前者包括秦人和外来人,后者包括贵族、爵籍等,奴隶等贱民没有户籍。商鞅规定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商鞅改变以家族为单位的户籍管理办法,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商人和入赘不能单独立户。出生需登记在册,死亡要及时注销,登记的内容包括户主、籍贯、身份、年龄等内容。商鞅的户籍改革是其农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奠定了我国封建户籍制度的基础,影响深远。

——据《商鞅户籍制度改革及其历史意义》整理

材料二   北宋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旧的户籍制度已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宋朝建立伊始,就着手整修版薄户籍,根据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同程度实行城镇的坊郭户和乡村的乡村户分开的新型户籍管理制度,又根据有无常产划分主户和客户。乡村无田产的佃户和贫民被称为客户,不在征税之列;有田产者依据田产多寡划分为五等以征收田赋、科派力役。城镇坊郭户中的客户主要是城市贫民,主户主要是工商业者。城镇主户根据房屋及其他财产的多少划分为十等,承担不同的赋税和科配。

——摘编自陈振《宋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商鞅户籍制度改革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户籍制度改革的意义,并结合材料一二谈谈你对户籍管理的认识。
2024-01-06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句容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12月学情调研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朝前期,康熙常、雍正帝、乾隆帝多次出兵平定西北边疆叛乱,完成了对新疆、西藏的完全统一,击败沙俄侵略,收复台湾。在承认中央王朝统治前提下,允许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有限自治;不同地区颁布了如《理藩院则例》《蒙古律例》《回疆则例》《西藏通则》等相应的法律;各地因俗设官(制),如驻藏大臣、军府、盟旗等;对于少数民族上层人物,用封爵、给俸、联姻、朝觐等措施加强联系;不断赐封喇嘛教领袖,在蒙藏地区形成了达赖、班禅、哲布尊丹巴、章嘉四大活佛系统;蒙古族集中生活地区划定牧区、屯田(新疆)、实行招民开垦(西南地区)等,大力发展边疆经济。

——摘编自 马汝珩、马大正主编的《清代的边疆政策》等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沙俄武装强占伊犁、阿古柏盘踞新疆喀什等地、日本国入侵台湾,清朝面临边疆危机。海防与塞防成为清朝重臣们争论的焦点。

代表人物主要观点
李鸿章“近日财用极拙,人所共知,欲图振作,必统天下全局合盘同筹而后定计。”“新疆不复,于肢体之元气无伤;海疆不防,则腹心之大患愈棘。”“江海防维实为今全局要务”。
王文韶“俄人占我伊犁,有久假不归之势。只要俄人不能得逞于西北,则各国必不致构衅于东南。否则我师退一步,则俄人进一步,我师迟一日,则俄人进一日。事机之急,莫此为甚。”
左宗棠“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

——摘编自尹金海 《学术视野中的晚清海防与塞防之争》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 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清代前期稳固边疆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位官员应对边疆危机的主张,并简要评价当时左宗棠的观点和作为。
2023-09-04更新 | 15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0年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开播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广播事业的开始,国统区和沦陷区有数十万台收音机可收听。电台在语言广播的同时。亦用国际通码向世界各国播发新华通讯社电讯。电台广播的主要内容有:中共中央的重要文件,重要社论和文章、国际国内时事新闻、军情战报等、电台还播放京剧名段、名人讲演、音乐戏曲等节目。后增加对日本官兵播音,揭露日本侵华战争的反动残暴,号召日本士兵积极投入反战活动,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前身,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摘编自刘莹莹,赵云泽《延安新华广播电台》

材料二   解放战争时期,党领导下的新华广播复播,各解放区纷纷涌现地方性广播电台。各电台广播内容主要有;宣传党的主张、揭露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阴谋、新闻报道、文艺节目,社论。介绍解放区等,灵活采取宣传策略,积极争取更多可团结的力量。各电台还声援国统区的爱国民主运动,请国民党起义人员进行广播讲话,号召国民党官兵退出军队。

——摘编自赵聪、邱菊《新中国成立前党的广播宣传特色与当代启示》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前党的广播宣传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前党的广播宣传的重要意义。
2023-04-04更新 | 265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扬中市第二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模拟考历史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 展是一个漫长、复杂的过程随着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革命的先后完成,机器大工业生产的产品不能只满足国内市场,资产阶级急需在世界范围内开拓更为广阔的商品市场和抢占更多的廉价原料产地,而蒸汽机和轮船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交通运输条件,使世界各地间的联系更为便捷。19 世纪60- -70年代,以电力的广泛使用为显著特征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德国和美国发生。立体交通运输(飞机、汽车以及远洋轮船)使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紧紧地联结在一起;电报、电话等通信工具的出现,进一步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商业信息的交流与传播。

——摘编自李南亮《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

材料二   关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问题,目前学术界没有统一的看法。有学者将其总结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发生在16世纪。新航路的开辟开拓了海上通道,推进了欧洲、美洲、东亚等地区的贸易。

第二阶段出现在1815- 1913年间。国际贸易再次大幅扩张,金融资本和劳动力加速流动,“新技术”成为推动全球化发展的强大动力。

第三阶段出现在二战后特别是冷战结束后,并持续至今。与以往相比,第三阶段全球化的发展具有新的特点。世界贸易迅速增长,跨国公司达到了新水平,国际资本市场流动性加强等。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的新视野新知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次工业革命在世界市场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经济全球化的进程问题,选择其中的一个阶段,并运用世界史具体史实,予以论述。(要求:明确列出阶段,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逻辑严密)
10 . 民法是调整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20世纪之前,中国没有独立的民法典。尽管历代封建统治者都十分重视法典的编纂,但这些法典大都是刑法,其中虽涉及民事关系,如户、婚、钱债、赔偿等,亦采取刑罚的手段调整之,本质上仍属刑法规范。纵观中国古代,没有成文的民法典,民刑不分,以刑事责任代替民事责任;民法观念不发达,民法中的平等、自由、权利等观念一直没有形成。

——摘编自房绍坤《中国民法的历史、现状与未来》

材料二   编纂民法典之议始于19世纪末,1902年光绪帝下诏参酌外国法律,改订律例。政府派员分赴各地调查民商事习惯,并强调:“中国幅员广远,各省地大物博,习尚不同。使非人情风俗洞澈无遗,恐创定法规,必多窒碍。”至1910年,《大清民律草案》完成。共分五编,前三编主要是以日本公布的民法为蓝本,同时对德国、瑞士的民法有所参考,采纳了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契约自由、过失致人损害应予赔偿等近代民法基本原则。后两编(亲属和继承)虽也采纳了一些西方新制,但更注重的是中国固有的礼教民俗。

——摘编自李启成《中国法律史讲义》

材料三   1985年,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入,民事生活越来越活跃,客观上迫切需要制定一部全面调整各种民事关系的基本法律,于是1986年颁布民法通则。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向。随后,与之相适应的担保法、合同法等单行法相继制定。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的起草加快。2021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正式实施。

——摘编自梁慧星《中国民法典编纂的几个问题》等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民法不发达的原因有哪些?
(2)据材料二概括《大清民律草案》编制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编纂民法典之议始于19世纪末”的国内背景。
(3)据材料三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民法典编纂历程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法典颁布的主要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