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制度的不断创新是中国古代加强中央集权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大唐贡士,多循隋制。上郡岁三人,中郡二人,下郡一人,有才能者无常数。其常贡之科,有秀才,有明经,有进士,有明法,有书,有算。自京师郡县皆有焉。

——摘引自《通典》卷十五《选举三》

材料三:(北宋)规定郡长官由文臣担任,长官之外另设“通判”,使其互相牵制。后来,又把全国州郡分为十五路,陆续在各路设转运使、提点刑狱、安抚使(管军事)提举常平(管常平仓救济、农田水利等)四司,统称“监司”,也都由文臣担任,只有安抚使用武人。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别指出图1、图2的地方制度,并概括图2地方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初科举制发展的基本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隋唐时期科举制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北宋初中央政府加强对地方控制的措施,并简析其积极影响。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先秦时期的法律思想中,对后世最具积极影响的是当是民本思想,它萌芽于殷周时期,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在先秦诸子百家当中,宣扬民本思想最积极则是儒家,其中又是孔子和孟子为儒家民本思想的代表人物。

——王娜《试析先秦儒家民本法律思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先秦时期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容。

材料二   明清之际的民本思想家不是站在君的立场上调和君民关系,而是站在民的立场上批判君民关系的颠倒,……这种民本思想,虽然还没有走到否定君权存在的必要,提不出一个建设民主国家的方案,因而还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思想,但他们已提出了民权的问题,并以此批判君权。

——张祥浩《论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发展的历史进程》


(2)以顾炎武和王夫子为例说说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是怎样发展民本思想的?结合材料二指出明清之际的民本思想与现代民主思想的主要区别。
2021-11-07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光元年,“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

——据阎步克《汉选官制变迁史稿》

材料二   魏晋以后,门阀政治影响及于选才,“高门华族,有世及之荣;庶族寒门,无寸进之路。”

隋唐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员,扭转了这种局面。科举制改善了之前的用人制度,彻底打破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的垄断;“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部分社会中下层有能力的读书人进入社会上层,获得施展才智的机会。

——改编自《唐代科举制度研究》等

材料三


唐朝中央中枢机构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选官制度的创立者和名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主要选官制度,并概述科举制的积极影响。
(3)分别指出材料三中①、②、③所示机构的名称,并根据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所示制度的历史意义。
2020-10-24更新 | 22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余姚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4 . 处理好民族之间的关系,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稳定与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古以来,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秦汉时期,中国更是一个有空前统一规模的多民族国家。这时,汉族作为主体民族还没形成,在其境内及其周围,存在着许多民族和部落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1937年5月陕甘宁豫海县回族自治政府成立。
1938年10月毛泽东发表《论新阶段》,对民族自治问题作了探索思考。
1945年党中央派出以乌兰夫为首的大批共产党员到内蒙古地区开展工作,成立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
1946年4月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和东蒙自治政府在承德举行了统一内蒙古自治运动的会议。
1947年3月中共中央东北局起草了《内蒙古自治政府施政纲领》等文件。
1947年4月23日至5月3日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大会在王爷庙(今乌兰浩特)召开。有来自内蒙古大部分盟旗的蒙古、达斡尔、鄂温克、汉、满、回、朝鲜等各民族代表,包括工人、农民、牧民、知识分子、革命干部和军人,以及部分工商界人士、地方士绅和民族、宗教上层人士。

——根据蒲兴祖《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整理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列举秦始皇对“境内及其周围”“许多民族和部落”有效政治控制的措施,并概括这些措施产生的积极影响。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内蒙古自治区建立的主要条件和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