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1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起死回生,还魂返魄,出十八层地狱,升三十三天堂,郁郁勃勃,莽莽苍苍,至尊极高,独一无二,伟大绝伦之一目的,曰‘革命’。……沿万里长城,登昆仑,游扬子江上下,溯黄河,竖独立之旗,撞自由之钟,呼天吁地,破颡裂喉,以鸣于我同胞前曰:呜呼!我中国今日不可不革命。

——摘编自邹容《<革命军>绪论》,1903

材料二   19111010日,武昌城头枪声一响,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辛亥革命极大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撼动了反动统治秩序的根基,在中华大地上建立起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探索了道路。辛亥革命永远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

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忠诚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孙中山先生逝世后,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他的遗愿,同一切忠于他的事业的人们继续奋斗,不断实现和发展了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的伟大抱负。

——摘编自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21.10.9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20世纪初蓬勃兴起的时代思想内涵及其背景。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从革命的纲领、动力等方面说明中国共产党是孙中山革命事业的“支持者”“合作者”,并指出中国共产党作为“继承者”“实现和发展了孙中山先生的伟大抱负”带来的国家巨变。
2022-01-03更新 | 17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2022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对辛亥革命的认识,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头枪声一响,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这一认识强调这场革命(     
A.结束了封建帝制在中国的历史B.体现了反帝反封的革命内涵
C.建立起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D.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 . 浙江嘉兴南湖纪念馆开设了《开天辟地大事变》纪念展。作为中国红色旅游重要地区之一,嘉兴南湖见证了
A.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B.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C.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D.国共《双十协定》的签署
2022-01-10更新 | 268次组卷 | 5卷引用:浙江省精诚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5月联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7年,蔡元培、陈独秀、胡适三人在北大的风云际会,改革北大(教育革命)、文学革命、思想自由就结成一体了。人称北大文科有“一窝名兔”(蔡元培、陈独秀、胡适、朱希祖、刘半农、刘文典都属兔),他们各据学理,互辩短长,尽管各有意气,都不忘尊重学理。自此,《新青年》和北京大学开始了一刊一校的完美结合。陈独秀与他的《新青年》为北大引进天下名流,令北大文科几乎彻底改观,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中国现代人文精神的摇篮。

——南晨、王宝山:《新青年》背后:一本杂志开创的时代

材料二   “实践充分证明,中国青年是有远大理想抱负的青年!中国青年是有深厚家国情怀的青年!中国青年是有伟大创造力的青年!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指出北京大学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作用,结合所学概述蔡元培、陈独秀、胡适三人在北大风云际会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青年毛泽东创办新民学会的理想抱负,并以史实阐释“中国青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这一论断。
2021-12-17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5 . 如图邮票发行于1995年,意在纪念50年前反法西斯国家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下列重要安排为该会议上做出的是

①加快战争进程   ②处置法西斯
③美英以武器供应苏联   ④建立世界货币体系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6 . 1912年,一位年轻人剪辫之前在照相馆留影(下图),照片背后有题识:“壬子秋八月,欲剪发,故用大镜照后影以留纪念。八月初三即九月十三日拍于劝业场楼上之丽芙照相馆。计印二张大洋八毛。”这反映了

A.近代男子服饰趋向西化B.社会生活受到时代变迁影响
C.社会保守思想较为强大D.民众生活水平得到较大改善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指出,我们缅怀孙中山先生等革命先驱的历史功勋,就是要学习和弘扬他们为振兴中华而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下列有关孙中山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就任临时大总统②积极策划广州起义③成立中国同盟会④北上宣讲召集国民会议
A.①③④②B.③①②④C.②③①④D.③④①②
2021-11-20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2022届高三11月选考科目教学质量评估(一模)历史试题
8 . 子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作为传统文化的精华,天下为公思想既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又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论语·宪问》之“子路问君子”章,问“为行何如可谓之君子”,孔子给出了君子之道的基本生成关节,“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修己’者,修身也……‘安人’者,齐家也。‘安百姓’,则治国平天下也”。

中国知识阶层刚刚出现在历史舞台上的时候,孔子便已努力给它贯注一种理想主义的精神,要求它的每一个分子都能超越他自己个体和群体的利害得失,而发展对整个社会的深厚关怀。

——据《论语正义》等整理

材料二   宋明理学在民族传统文化中留下了积极成分,就是道德自觉的理想人格的建树。理想人格的意蕴有三:“孔颜乐处”;“民胞物与”,意为百姓都是我的同胞,万物都是我的朋友;“浩然正气”,即执著于人格理想与道德信念,不为任何外来压迫所动摇。

——摘自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

材料三   孙中山先生有着深厚的为民情怀,一生坚持以“天下为公”为最高思想境界,致力于“除去人民的那些忧愁,替人民谋幸福”,对此矢志不移、无比坚定。

——引自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为“天下为公”注入新时代内涵。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是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金钥匙。

——摘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等


(1)阅读材料一,结合孔子赋予“儒”的含义和他的教育目标,阐释“理想主义的精神”。
(2)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朱熹认为具有“理想人格”的仁者应有怎样的品格与境界?
(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请选择一问作答:①概述孙中山为实现民生主义,“替人民谋幸福”而进行的探索与实践。②简述中国在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提出的“为世界谋大同”的主张,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答了怎样的重大时代课题。
9 . 抗日战争是百年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敌人见狡猾惯技已不生效,乃于七月七日凌晨五时向我宛平守军开始攻击。……于是所谓“七七“事变的卢沟桥事件,便这样的扩大了。而中国人民抗战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也就这样揭开了。

——蒋星德《冯治安将军关于“七七”事变的回忆》

材料二   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

——胡锦涛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三   中国军民在……战争中始终牵制和打击了日本的大量兵力……正是在这场空前的战争中,中国取得了世界大国的地位,成为新国际组织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常任理事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辉煌事件。

——王建朗、曾景繁忠著《中国近代通史·抗日战争》


(1)材料一中的“七七”事变发生于哪一年?它标志着中国的抗战进入怎样的阶段?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国抗战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指出抗日战争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0 . 以下是为纪念《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而发行的“纪”字头邮票,以下关于该条约叙述正确的是

①中苏结盟促进了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②为中国的国家政治建设奠定了牢固基石
③表明中国在两极格局下“一边倒”向了苏联
④有利于保障新中国的国防安全和维护世界和平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