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政府在国家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间事件
1768年《艾登条约》是英国自由贸易的初步成功。这个条约免除了英法之间的一些贸易关税
1815年英国政府通过《谷物法》,规定对谷物的进口实行限制或禁止,以保证谷物的价格水平,避免外国竞争
1841——21846年罗伯特.皮尔任首相期间,废除了英国制成品的特别出口税,降低了海关税则上不少于750个税目的进口税;取消了520种关税和其余原料进口税;废除了《谷物法》
19世纪50年代俄国、瑞典、挪威、丹麦、荷兰、普鲁士等将英国输出的许多商品的关税降低;西班牙废除禁止税则改行保护税则;法国大大降低了钢铁和五金器材的关税
1860年《英法条约》签订,英国同意废除所有制成品的关税,降低了白兰地和葡萄酒的进口税;法国废除了一切进口禁止,对关税也进行限制
1860年后英国先后与比利时、意大利、德意志关税同盟、奥地利订立了条约。法国也与其他国家缔结类似的贸易协定,这些国家包括比利时、德意志、意大利、瑞士、瑞典、挪威、汉萨城、西班牙、荷兰等。自由贸易在欧洲取得了胜利

——整理自高德步《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   19世纪后期,随着工业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资本主义从自由向垄断过渡,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开启了从近代阶段向现代国家职能的转型。到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职能的现代结构已初具规模。但这一时期国家职能的转变是初步的,还不足以遏制资本主义的危机趋势。当1929年经济大危机袭来时,国家职能的缺失在客观上放大了危机的破坏性。大危机也成为加大国家调控能力的强大动力。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时体制的建立进一步拓展了国家职能的空间。战后,扩大国家职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共同特征……国家社会职能的扩大在战后国家职能的发展中占据着显著位置,各国加大了普惠式社会福利建设,更有部分国家以“福利国家”为奋斗目标。

——摘编自徐蓝《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

材料三   1973年第四季度开始,一场始发于英国而扩展至美国、日本、联邦德国和法国等国的同期性世界经济危机爆发了。这次危机是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财政状况日益恶化、物价涨幅过高、以美元为支柱的资本主义国际货币体系濒于瓦解,同时伴之于石油危机的条件下爆发的,成为战后至70年代间最为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

——吴于廑《世界通史·现代卷》

(1)根据材料一、概括欧洲“自由贸易”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19世纪60年代“自由贸易在欧洲取得了胜利”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写出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50年代推动资本主义国家职能“从近代阶段向现代国家职能的转型”的重大事件,并结合所学,说明资本主义“国家社会职能的扩大”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简析20世纪7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综合材料一、二、三、就政府在国家发展中的作用谈谈你的认识。
2024-06-28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丽水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世界商贸发展伴随着贸易中心的变迁、世界货币体系的演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里斯本和塞维利亚是地中海地区特别是意大利北部各城市同外界进行海路贸易的重要港口……另一个商路的中心是安特卫普。西欧经济从中世纪向近代转型的过程中,商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便是商业中心的不断转移。安特卫普在16世纪成为西欧地区最重要的贸易中心。“佛兰德尔的安特卫普港在16世纪的前四分之三世纪里是国际贸易的中心,因而也是北欧大部分地区商业和财政资本的中心。”

——摘编自里奇和威尔逊《剑桥欧洲经济史》

材料二   每一个实行金本位制度的国家,其本位币的价值由一定量的黄金来体现,公民可持有一定量黄金去铸币厂自由铸造或由国家银行换得金币。也可能持有的银行券、辅币要求兑换为金币:各国将不同的金铸币按各自含金量形成固定比价,建立比较稳定的国际货币联系,允许黄金在国际间自由流动。……1816年利物浦伯爵主持的议会通过了《金本位法案》,英国从法律上确立了金本位制度……尽管一战后金本位制的“魔力”不复存在,英国也逐渐放弃了金本位制度。

——陈梁《论近代英国金本位制度的形成》

材料三   特里芬认为:“由于美元与黄金挂钩,而其他国家的货币又与美元挂钩……各国为了发展国际贸易,就要求必须用美元作为结算手段与货币储备……流出美国的美元,在海外不断沉积……就会发生长期贸易逆差。而美元作为国际核心货币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国币值稳定与坚挺,这就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长期贸易顺差国。”……要保持美元的稳定与价值是不可能的。20世纪70年代初,旷日持久的美元危机让这种缺乏弹性的汇率体系,不能适应国际金融情势的变化。……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说,必须改变由一个主权国家中央银行来决定国家货币发行,让全世界被动接受的局面。因此,应当建立一个相对合理的国际货币体系,并形成一个不断调整的运行机制,使之能够公平地、合理地、最大限度地促进各成员国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李世安《布雷顿森林体系与“特里芬难题”》等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16世纪欧洲“商业中心的转移”,并分析促使这一“转移”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概括“金本位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说明“一战后金本位制的‘魔力’不复存在”。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述20世纪70年代初“美元危机”的结果。说明中国在“建立一个相对合理的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努力。
2024-08-30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丽水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瓷器之路17世纪瓷器商路-从景德镇出发,经过鄱阳湖,沿赣江而上,经清江、吉安到赣州,后通过广东南雄顺北江而下,运送到广州,进而通过海路形成全球性的瓷器贸易
瓷器贸易以景德镇为核心,构筑了世界性的陶瓷贸易路线,并形成了广州、澳门、马尼拉等著名的世界性贸易的中转城市,也成就了世界性的瓷商群体。据欧洲学者统计,在1602年到1682年八十年间,有一千二百万件瓷器被荷兰商船运送到荷兰和世界各国,其中绝大多数是景德镇瓷器
瓷器生产在学习和模仿景德镇陶瓷生产技艺基础上,福建漳州、浙江龙泉等窑口出现了专门生产出口青花瓷的基地;以景德镇为模板,诞生了世界上所有的著名陶瓷产区,如日本的伊万里、荷兰代尔夫、法国利摩日和德国迈森等
瓷器文化在东南亚许多地区,来自中国的瓷器是身份和财富的象征。中东地区壁画中大量青花瓷器出现。瓷器的广泛使用推动欧洲形成了分餐制。许多欧洲君主和上层贵族以拥有中国瓷器而感到骄傲,出现了专门鉴定中国瓷器的专家

——摘编自李松杰《商路、商帮与景德镇陶瓷文化海外影响力构建》等

提取材料信息,围绕“商路、贸易和文化”,提出一个论点,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点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3-07-08更新 | 128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新力量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中国各民族共同缔造伟大的祖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天下一统成为各国诸侯共同追求的目标,便逐渐形成以华夏为主干、连接蛮夷戎狄为一体的天下一统的国家观。《荀子·正论》将其归纳为“五服之制”,即对四夷实行羁縻政策,只要求他们承认天子的统治地位,定期向天子贡献方物,以此把四夷囊括在华夏的一统天下之中。其中虽然有严辨夷夏的思想成份,但人们已把蛮夷戎狄看作统一天下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比之前代,这种变排斥为相融的民族意识已经具有很大的进步,它对于中国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章义和《从华夷观念的演变论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化》

材料二   唐王朝处理州郡之外的附属国家、人群和地区的边疆控御模式,可以说代表了中国历史上外儒内法的专制君主官僚制这样一种国家建构模式的边疆治理政策。粗略地说,它就是以册封和朝贡为主要制度的羁縻体系。这一套控御边疆的制度体系为后来的王朝所继承并加以发展。处于羁縻或册封地位的依附者,经历从宋元土官和明清土流并置、改土归流等步骤而被逐渐内地化,被纳入府县管治体系。

——摘编自姚大力《追寻“我们”的根源——中国历史上的民族与国家意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天下一统的国家观”初步形成的时间,并概括其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唐王朝进行“边疆控御”的主要举措。 “这一套控御边疆的制度体系为后来的王朝所继承并加以发展”,请分别以元朝、明朝的一例史实予以说明。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古代中国边疆治理的演变趋势。
2024-02-01更新 | 845次组卷 | 8卷引用:浙江省丽水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1世纪末期和12世纪,许多城市往往通过非常规手段取得自治,完成独立。城市逐渐发展成为政治斗争的重要力量。随着自治城市的增多,许多城市结盟与诸侯抗争,希望能免除强加给城市的苛刻税收。在意大利,市民们往往以手工业协会的形式和当权者进行交涉。与此同时,许多学者把注意力转向对人内心的思考……大学以有组织的方式建立起来。12世纪后,学术自身成为一种生财之道,其价值商品即为知识。

——摘编自[英]约翰·史蒂文森《欧洲史:1001—1848年》》

材料二:澳门东隔伶仃洋与香港相对,共同扼着珠江的出口……且离广州仅约100公里。“这样的地理位置给澳门提供了两个非常有利的条件:一是便于与日本、东南亚与欧洲等地来往;二是澳门可以倚靠大陆,尤其是著名的商业中心广州,获取各种各样的中国商品。16世纪50年代后期,葡萄牙留居澳门后……以澳门为基地重点经营的贸易航线有两条……随着贸易的发展,80年代澳门在葡萄牙人亚洲贸易体系中的地位己非常重要,并成为了葡萄牙人在东方最重要的贸易基地。

——摘编自赵文红《17世纪上半叶欧洲殖民者与东南亚的海上贸易》

材料三:曼彻斯特市区一处被称为“小爱尔兰”的地方,“在高大工厂和建筑物之中,有四百多座木屋,供4000多人居住。木屋又脏又破又狭小,街道坑洼不平,水坑中漂着令人作呕的污物和垃圾,周围数十根烟囱排出的烟雾污染着空气,一群衣衫褴褛的妇女和孩子出没其中……在如此阴暗、潮湿、污浊不堪的环境中生活的人,一定承受着人类所能忍受的极限。”1811到1812年,曼彻斯特发生了大规模的破坏机器的卢德运动,运动遭到政府的血腥镇压,但是卢德派的领导并不放下武器,他们中许多人在大约15年之后再次聚集,成为宪章运动的领袖。

工业城市的发展和无产阶级的命运吸引马克思多次造访曼彻斯特。自1845年恩格斯留居曼城后的20多年间,马克思每年至少去曼城一次。除了社会调查,马克思和恩格斯还时常去公共图书馆研读政治经济学书籍。在这里,马克思与恩格斯酝酿了包括《共产党宣言》在内的诸多马克思主义经典之作。

——据王民同《英国工业革命》、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写出“许多城市”“取得自治”的“手段”,并概述“自治城市”对西欧历史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写出“澳门在葡萄牙人亚洲贸易体系中的地位”,分析澳门在16世纪80年代成为“葡萄牙人在东方最重要的贸易基地”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曼彻斯特城的社会状况,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在这里,马克思与恩格斯酝酿了”《共产党宣言》的理解。
2024-06-29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丽水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试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王朝的短命,促使西汉思想家深入思考国家兴亡的原因。汉初思想家贾谊在《新书·大政上》说:闻之于政也,民无不为本也。国以为本,君以为本,吏以为本,故国以民为安危,君以民为威侮,吏以民为贵贱,此之谓民无不为本也。贾谊恳切要求统治者接受秦王朝覆亡的教训,爱民、富民,使民众心悦诚服地归附,以实现国家的和谐稳定、长治久安。

——摘编自杨艳秋《两汉以来民本思想的发展演化》

材料二:中国古代的中央与地方关系始终保持着一定的动荡,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区域性割据以及唐后期的藩镇割据都证明了中央地方关系的脆弱性。……传统社会的经济交通条件落后,并且农业社会中各地都是自给自足,每一个区域都可以成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单位,使得中央与地方的经济关系不是很密切,故而中央对于政治的控制处于薄弱的状态……这种脆弱性结构要求中央对地方必须保持常态化的严格管控,任何管控的松动都可能引起整个控制结构的崩溃。

——张贤明《顶层设计与地方创新:国家纵向行政体系制度韧性的构建》

(1)根据材料一,概括贾谊的治国理念。结合所学,列举汉初符合该理念的治国举措。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中央与地方关系脆弱性”的原因。结合所学,以北宋为例说明中央如何对地方“保持常态化的严格管控”。
2024-06-29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丽水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试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反复证明,税制改革都是财政危机的产物。但之所以采用两税法,按资产来征税,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唐朝中期之后,大规模的农户迁徙。“逃避战乱并非这时期民户大迁徙的唯一原因,均田农民处境日益恶化才是根本原因……百余年中民户增长了二倍,而耕地的开拓却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民户的土地势必日益缩小。”人口的大规模流动,使得流动人口大量出现,甚至出现了流动人口超过户籍人口的情况。再加上安史之乱使得中央政府的权威大大下降,地方政府和贵族地主的势力大大增强,这都使得传统的均田制和租庸调法无法继续维持。

——摘编自张学博《从宪制看中国古代税制改革及其启示》

材料二   若里长失于取勘,致有脱户者,一户至五户笞五十,每五户加一等,罪止杖一百。漏口者一口至十口笞三十,每十口加一等,罪止笞五十。本县提调正官,首领官吏脱户者,十户笞四十,每十户加一等,罪止笞八十。漏口者十口笞二十,每三十口加一等,罪止笞四十。知情者并与犯人同罪。受财者计赃以枉法从重论。

——《明律·户役》

(1)根据材料一、概括“传统的均田制和租庸调法无法继续维持”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简析与租庸调法相比,两税法的主要变化。
(2)根据材料二、概括政府对“失于取勘”里长的态度,并结合所学,分析政府该态度的原因。
2024-06-28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丽水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乃今一、二宗藩,不思师法祖训……斯皆外求亲媚于主上,以张其势,而内实奸贪淫虐,陵铄有司,朘刻小民,以纵其欲……迩来考课不严,名实不核,守令之于监司,奔走承顺而已,簿书期会为急务,承望风旨为精敏……今“虏”骄日久,还来尤甚,或当宣大,或入内地,小入则小利,大入则大利……今国赋所出,仰给东南,然民力有限,应办无穷,而王朝之费,又数十倍于国初之时,大官之供,岁累巨万,中贵征索,溪壑难盈,司农屡屡告乏……而积弊除矣……

——张居正《论时政疏》

材料二   明代反对不加区别的徭役制和土地税承包的做法……采取的做法是将徭役和税赋的征收权交给地方耆老……本乡本土的人自然最清楚谁家可出徭役、赋税多寡……明代的税收体系落后于现实形势的变化,“真实的”经济已经完全脱离了1368年确立的农业经济模式,并产生了不在赋税范围内的财富。解决之道是顺应变化,将粮食和劳动力这两项农业经济的主要来源转化为可以支配的等价货币。赋役折征银两,再用税银偿付行政开支。地方官员明白,雇佣的劳力比强征的劳力更有工作效率。

——摘编自卜正民《元与明:挣扎的帝国》

(1)依据材料一,概括明朝张居正主张除“积弊”的原因。并结合所学,概述张居正除“积弊”的政治举措。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写出明朝地方“耆老”的职责,指出明朝政府针对“税收体系落后于现实形势”的解决之道并分析其原因。
2024-08-31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丽水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面对西人的坚船利炮,一些传统科学家开始零星学习西方科学技术。这一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潮流被魏源高屋建瓴提炼为“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启了近代中国“科学救国”思潮的大幕。……对中国近代科技发展影响较大的,是一批在1850年代以后特别是洋务运动中成长起来的,致力于翻译西方科技的传统科技工作者。李善兰在他与传教士艾约瑟合译的《重学》序言中说:“今欧罗巴各国日益强盛,为中国边患,推展其故,制器精也;推原制器之精,算数明也。”……民国建立,“科学救国”作为一种思潮真正形成,孙中山辞职后以实业救国相号召,任鸿隽、杨铨等革命青年远涉重洋学习科学,与“实业救国”同一“理路”。也就是说,像任鸿隽、杨铨等主动选择弃官从学者,主要是从“科学救国”这一角度出发,走上留洋求学道路。

——摘编自张剑《从“科学救国”到“科学不能救国”》

请简要评析近代“科学救国”思潮。
2024-06-28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丽水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试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制度创新是一个国家永葆生机和富有活力的重要保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针对“五代以来,领节施为郡守者,大抵武夫悍卒,皆不知书,多擅权不法”的现象,宋廷开始剥夺藩镇的治民权。随着北宋统治的巩固,中央政府逐步废除节度使、刺史等唐五代时期军政合一,由武人担任长官,有利于潘镇割据的地方行政机构。到北宋仁宗时期,地方行政的管理从唐代的刺史制转变到宋代的知州制,由唐代的道制演变为宋代的路制。

——摘编自陈长征《唐宋地方政治体制转型研究》

材料二   清朝对“大一统”的贡献不仅体现在对“内外一体”的阐释和深化,更体现在实践方面,具体表现为实现疆域统一、中华民族主体构建及其边疆治理向边疆内地化的探索。

首先,经过顺治、康熙、雍正及乾隆四朝长达110多年艰苦卓绝的不懈努力,清朝于乾隆二十年(1755)十月终于实现全国疆土的统一,形成了空前辽阔的疆域,这是清朝留给中国一项重要的历史遗产——领土遗产。

——摘编自陈跃《论中国古代“大一统”内涵的发展演变》

材料三   “一国两制”构想坚持了原则性与灵活性的辩证统一,既表达了坚定的原则性立场,又根据不同时期国际、国内以及港、澳、台具体形势的变化,采取了不同的策略。“一国两制”决策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思想内涵,是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的典范。它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并为解决国际关系中的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崭新的理论和方法。

——摘编自陈欣新《“一国两制”决策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廷防止“武夫悍卒”“擅权不法”的举措。结合所学,分析这些举措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简述清朝前期统治者在西藏地区“边疆治理内地化”的探索。分析清朝留下的“领土遗产”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一国两制”构想的“原则性立场”,简述该构想提出的历史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