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自战国至于秦朝,多有向西北方向移民的历史记载。汉武帝时期,以西北为主要方向的大规模移民运动进入高潮。但自西汉末年起移民方向发生了由西北而东南的反方向转化的倾向。导致上述变化的客观原因是
A.政治中心发生转移B.气候条件变化
C.西北少数民族崛起D.南方经济发达
2022-03-05更新 | 909次组卷 | 32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公元9世纪时,巴格达以有百余家书商而自豪。据记载,一位医生谢绝了苏丹的迁居邀请,因为搬运他的藏书需要400只骆驼。一批王公在10世纪时,其藏书之多,可以与欧洲所有图书馆中发现的总和匹敌。据此可知
A.阿拉伯精英阶层垄断了文化资源B.阿拉伯人重视知识和书籍的保存
C.阿拉伯大力支持鼓励私人藏书D.阿拉伯文化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博物学家普林尼的《自然史》中写道:“在所有各种铁之中,以中国铁为最好。中国人把它(中国铁器)连同各种织品和皮货输送给我们。”该记载表明
A.中国冶铁技术领先世界B.中国铁器远销罗马
C.中西经贸往来日益频繁D.冶铁技术源于中国
4 . 高德步、王珏在《世界经济史》中记载:“在庄园上封建主设置房屋、仓库、马厩,置办必要的农具,喂养牲畜家禽,还有一些触及手工业及农产品加工业,以使它能供应封建主一应生活所需。”该材料体现了庄园经济
A.封闭性B.落后性C.脆弱性D.分散性
5 . 下表所示是不同史书中关于商鞅变法的记载。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记载出处
商鞅变法时的秦国,刑法条文“多如牛毛,密如凝脂”,处处约束(西汉)司马迁《史记》
商鞅每年秋天都在渭水河边处置罪犯,因为杀人太多所以把渭水河都染成红色了(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A.商鞅变法重视刑法的作用B.《史记》的记载更接近于客观真实
C.商鞅变法扰乱了社会秩序D.商鞅变法以“性恶论”为指导思想
6 . 宋代汪藻《浮溪集》记载:三衙长官见宰执大臣(指中书门下和枢密院长官)“必执挺趋庭,肃揖而退”。这反映了北宋
A.三衙与中书门下、枢密院相互制约B.重文抑武的方针
C.三衙长官掌握禁军统兵大权D.武将跋扈的弊端
2022-01-10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普通班)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宋朝社会救助制度主要由四部分构成,宋人记载,“崇宁中有旨,州县置居养院以存老者,安济坊以养病者,漏泽园以葬死者。”福田院主要的职责是收容难民以及老幼废疾者。这反映了宋朝社会救济制度
A.造成了国家财政的巨大负担B.救济的重点在灾民
C.呈现系统化和专门化的特点D.强调社会等级尊卑
8 . 成书于明末的《本草纲目》不仅是一部药物学集大成之作,还记录了很多食物功能,传播了“药食同源”的理念。如书中关于玉米的记载∶“(玉蜀黍米)调中开味,(根、叶)治沙淋。”这一记载从侧面印证了
A.世界范围的食物品种交流B.中医学理论体系开始形成
C.玉米在中国种植历史悠久D.玉米作为药物被引入中国
9 . 统治者很早就用法律来治理国家,据《左传》记载,有夏之《禹刑》、商之《汤刑》、周之《九刑》。吕思勉指出,“西周以前,刑法率取秘密主义。至春秋时,则郑铸《刑书》,晋作《刑鼎》,渐开公布刑法之端了”。法律内容由秘密而公开化,这表明春秋时期
A.德治与法治之争终结B.国家治理方式的进步
C.地主阶级专政最终确立D.治国理政崇尚严刑峻法
10 . 《通典》中记载,“秦少府遣吏四人在殿中,主发书,谓之尚书”。西汉末年,尚书署升为尚书台。到东汉光武帝时,尚书台已“主赞奏事,总领纲纪,无所不统”。这一变化
A.适应了君主专制发展的需要B.表明三公九卿退出历史舞台
C.激化了中央官员之间的矛盾D.降低了地方官员工作的积极性
2021-12-13更新 | 258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明光市第三中学、凤阳县临淮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