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2016·上海·高考真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 . 罗马法某学生学习“罗马法体系”一课后,产生了疑问:古罗马的奴隶是否确如书上所说,被“摊斥在法律对象之外,不具有任何权利”?为此,他查找了资料,并撰写了如下读书笔记:

①奴隶指在罗马社会中不具有自由人身份的人,在法律上被视为物;奴隶的身份可能因出生、受到刑事处罚或在战争中被俘所致;奴隶可以被解放而成为自由人.【1】

②奴隶的释放问题是罗马法中重要的一部分.

③《十二铜表法》中就有相关的条文.【2】

④表明当时即己存在释奴现象.共和末期至帝制前期,随着罗马版图的扩大,释放奴隶的现象更加普遍.帝国大法官小普林尼的书信中就有释放一大批奴隶的记录.【3】

历史学家指出:“在罗马法中很普遍的一个观点是:虽然奴隶制度是一种合法的社会制度,但它是和‘本性’相矛盾的”,有古罗马大法学家就认为:“从民法的观点来看,奴隶是什么也算不得的.但是根据自然法来看便不是这个样子.从后者的观点来看,一切的人都是平等的”.【4】

由此看来,…

资料来源:

【1】《罗马法词典》

【2】《十二铜表法》第五表第八条、第十一条

【3】《小普林尼关于释放奴隶的书信三封》

【4】科瓦略夫《古代罗马史》

问题:

(1)上述“资料来源”中,哪些为一手史料,哪些为二手史料?

(2)在笔记的第一段中,哪些是对事实的陈述?哪些是该学生的评价?

(3)请你帮助这名学生解释罗马帝国释奴现象普遍存在的原因.

2016-11-27更新 | 1666次组卷 | 28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普通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张学良晚年接受公开采访谈及“九一八”事变时曾说:“我当时没想到日本军队会那么做,我认为日本是利用军事行动向我们挑衅,所以我下了不抵抗命令,我对‘九一八’事变判断错误了。”对张学良的这一口述内容认识正确的是
A.年代久远真伪无从查实B.当事人口述可信度极高
C.公开采访影响发言内容D.需要多方史料互相佐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大唐西域记》成书于646年,由玄奘口述,门人辩机记录并编集而成。1837年,英国人亚历山大·枯宁汉姆在印度多地发现了石刻铭文。他根据《大唐西域记》译本,确定它们是佛教的遗物。由此可知
A.唐代高僧玄奘记录的印度历史准确可信
B.当事者见闻形成的口述史料最具真实性
C.《大唐西域记》有助于判定石刻铭文的性质
D.历史文献记录真实性需与考古新发现相印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加试题】关于《红楼梦》的作者问题,众说纷纭。1921年胡适突破蔡元培为代表的索隐派红学,标榜用科学的方式通过对清代袁枚《随园诗话》中的一段记载进行“考证”,认为是曹雪芹,开创了考证派红学。但引发不少学者非议,因为所有“可靠的材料”(包括曹雪芹家谱)上没有关于曹雪芹的记载,并且胡适在史料的引用上采取“对我有利者用之,不利者弃之”的态度。以上表明
A.科学民主思想的传播有利于剥除历史真相外表的朦胧迷雾
B.学者的历史观常常体现于对文学作品时代特征的把握之中
C.学者应该恪守职业规范自有取舍手中的研究史料
D.主观意识与时代状况影响对历史真相的探求理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