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东汉时期,司空第五伦提出,“贵戚可以封侯以富之,不当以职事以任之”。李固主张“设常禁”,令“中臣子弟不得为吏、察孝廉”。他们的这些主张意在(     
A.限制外戚宦官的权力B.提高官员队伍的素质
C.缓解社会的阶级矛盾D.加强豪强地主的势力
2 . 有学者指出,商鞅在秦国的变法中改变了“诸侯卑秦”的局面,为秦始皇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秦王朝的短命也在商鞅变法时埋下了伏笔。下面商鞅变法的内容中与秦短命而亡相关的是(     
A.实行世卿世禄B.实施重农抑商
C.允许土地买卖D.推行严刑峻法
3 . 如表是汉初统治者针对地方治理的部分措施。这些措施(        
统治者措施
汉高祖铲除异姓王,代之以同姓王;王国的傅、相由中央任命;地方诸侯国有军队但无调动权,须受中央节制
汉文帝实行“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分齐国为七个诸侯国,分淮南国为三个诸侯国
汉景帝削夺王国封地;平定七国之乱;收夺诸侯自置吏"、“得赋敛”的权力
A.消除了诸侯王对中央的威胁B.为汉武帝大一统奠定了基础
C.体现了黄老无为的统治思想D.解决了郡国并行制度的弊端
2023-06-28更新 | 184次组卷 | 18卷引用:安徽省淮南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公元6世纪的西欧,日耳曼君主统治的合法性往往依托于基督教教会的认可,再者日耳曼法律产生于人类古老的习俗,而不是统治者的意志,所以法律总是超越王权。由此可见,西欧封建社会初期(     
A.法律至上B.社会环境稳定
C.王权软弱D.宗教影响显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据载,公元前6-2世纪的印度,有的婆罗门用男奴隶耕田,用女奴隶磨面;有的婆罗门父子二人下田耕作,却使奴隶负责送饭。这反映出当时印度(     
A.伦理道德得到推崇B.奴隶制经济逐渐兴起
C.种姓制度受到冲击D.婆罗门地位不断下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西印度群岛(位于北美洲的岛群),板球既是英国人的运动,又根植于“豁达、友爱、兴不羁、嬉戏、夸张、娱乐”的街头文化,它既是投奔英式文化的标记,又是展示民族特色的武器。国家独立与任命黑人为队长的诉求,都有可能引发暴乱,但这些又都以与英联邦紧密合作为前提,不得不说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和思考的现象。板球生动地描绘了后殖民时期的民族团结和爱国意识的深化,但由于仍保持着前殖民地和“母国”在运动上的密切联系,它对英国造成的影响又被削弱了。这就是在殖民地独立问题上体育运动的悖论。

——摘编自秦博、程展、徐浩铭《文化认同与国家认同:体育视闻下的英帝国19世纪的殖民扩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在西印度群岛推广板球运动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殖民地独立问题上体育运动的悖论”具体体现。
2023-05-01更新 | 232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淮南市2023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如表中所记载的现象反映了(        
城市绿地发展主要事件
巴黎1855年,文塞纳林苑森林公园建成,与布洛尼林苑呼应,形成“巴黎绿肺”。
斯德哥尔摩1866年,斯德哥尔摩市议会改革,林德哈根新的城市规划,提出连续的公园系统。
圣彼得堡1880年,市政当局筹集资金建设公共花园。
伦敦1898年,霍华德田园城市基本构想提出伦敦大都会绿化带。
A.工业化期间公众健康需求凸显B.近代城市发展呈现自治性趋向
C.工业革命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D.公共设施与服务的法制化进程
8 . 明初地方官的考核内容为“六事”,即学校、田野、户口、赋役、讼狱、盗贼,地方官也围绕“六事”施政。宣德开始,赋税征收未完,不能进入考满程序,地方官的行政重心转移到“钱粮”一事上。材料表明(     
A.考核制度深刻影响地方管理B.明朝后期财政压力与日俱增
C.明朝官吏考核制度逐渐完善D.中央集权加强制约地方发展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以法律形式保护妇女的婚恋权利,使他们摆脱了封建家庭的附属地位。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60%以上的城乡妇女走出家门,积极参与社会发展和建设事业。在三大改造时期,有1200多万农村妇女参加农业合作社。此外,女子的就业质量也不断提高,表现在就业领域的不断扩大以及就业职位的提升。社会上激励和教育女性的刊物也特别多,包括《新中国妇女》《妇女园地》《西北妇女画报》(以农村文盲妇女为对象)等刊物。这些刊物不仅丰富了妇女的生活,也通过舆论宣传重新塑造了妇女的新时代形象。在1953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选举中,各级人民代表中均有一定数量的妇女代表,她们约占代表总数的17%。在1956年举行的第二次基层人民代表的选举中,参加投票的妇女人数及当选的女代表,都比1953年有所增加,当选女代表占代表总数的20.3%。

——摘编自余姣《建国初期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建国初期妇女解放运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建国初期妇女解放运动的历史意义。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旧结构的调节功能瓦解了,具有新功能的子系统出现了,这是不是一定会有新结构取代旧结构呢?问题并没有那么简单。根据社会结构调节原理,新结构的形成必须使各种具有新功能的子系统实行功能耦合,组成新的互相维系的状态……另外,新结构出现后,要能够壮大到占主导地位的程度才能取代旧结构。

——据金观涛《历史的巨镜》


上述材料是学者在历史研究中对“社会结构替代过程”的分析。结合世界近现代史对材料中的观点进行阐释。(要求:结合具体国家,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