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方”作为中国话语体系的重要政治概念之一、在不同历史时期对其内涵指涉呈现出丰富而多变的历史图景,见下表。

中国古代西域一词最早见于《汉书·西域传》,指葱岭以东地区,有时也指包括中西亚、印度、东欧和北非在内的大片地区。“西洋”一词首先出现在五代,范围逐步扩展到印度及非洲东部。明末清初“西洋”指大西洋沿岸的欧洲各国。
晚清与民国初年“西方”不仅仅是地理范围上的欧洲、美洲,还包含了政治层面、经济层面和文化层面。
新民主主义革命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期间,“西方”概念具有双重内涵指向即作为侵略者而被谴责的“西方”和动员西方无产阶级进行世界革命的“西方”。
抗日战争期间,将“西方”概念分解为传统意义上的“西方国家”和“西方法西斯”。
解放战争期间,中共反思近代以来中国先进仁人志士向“西方”探寻的救国救民的道路,“西方”主要作为被反思的对象出现。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探索时期“西方”概念在国内是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敌对势力而进行批判的对象,也是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和思想的目标对象;在国际上,是与亚非拉国家产生共情、建立外交关系、树立自信的批判对象。
改革开放新时期“西方”概念主要是指经济上“西方”,形成了“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对西方开放”,“同西方世界合作”,“不能照搬西方”等概念。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对“西方”概念的运用是站在世界历史角度看“西方”,并形成了“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世界历史角度审视西方发展”,“博采东西方各国之长”,“共同发展”等概念。

——摘编自黄晓娟、胡国胜等《中国共产党“西方”概念的起源与话语变迁》

围绕“西方概念在中国历史上的话语变迁”这一主题,从表中提取至少三个历史时期的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表述成文,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近年来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含山县凌家滩遗址进行了新勘探和发掘,发现了高等级祭祀礼仪遗存及大型红烧土公共建筑基址,出土了成套高规格石钺和大量玉石器、陶器新器形。这表明当时该地(     
A.先民以渔猎采集生活方式为主B.进入到文明起源的加速阶段
C.文明发展深受良渚文化的影响D.社会已经具备国家初始形态
2024-02-29更新 | 171次组卷 | 6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黄山市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历史试题
3 . 中世纪,英国国王经常和法官一起主持审判。1608年,法官柯克认为,只有经过长时间学习和具有实践经验的人,才能行使司法审判权,因此拒绝詹姆斯一世坐堂问案。柯克的行为(     
A.体现了代议制对王权的限制B.利于近代英国司法走向独立
C.开创了“王在法下”的先例D.改变了传统法官任用的标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51年,英国首相丘吉尔调整了对西非殖民地的政策:“第一,我们要帮助西非各殖民地在英联邦的范围内获得自治;第二,我们要鼓励西非殖民地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制定新的《殖民地发展和福利法案》。”上述政策调整(       
A.表明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B.扼杀了西非民族意识
C.反映出战后殖民主义的隐蔽性D.防止了英帝国的解体
5 . 下图为公元前2世纪大月氏人西迁至中亚后铸造的钱币。钱币正面是国王头像,背面是站立的希腊大力神赫拉克勒斯像,四周是希腊字母。这可以用来说明(       

   

A.希腊制度在中亚的传承B.中亚文化受到希腊文化影响
C.希腊化世界的不断拓展D.中亚商业贸易活动领域广泛
2023-05-17更新 | 248次组卷 | 10卷引用:安徽省黄山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1928年,《中美关税条约》签订。随后,意大利、英国、法国也与中国缔结了《友好通商条约》。但这些条约都规定“对于一切关税问题及事项,此缔约国在彼缔约国领土内享受之待遇,不得次于任何他国享受之待遇”。据此可知(       
A.国民政府外交新形象由此确立B.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C.中国实现关税自主仍存在障碍D.近代不平等条约体系瓦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隋朝社仓初为民办,不久便遭到破坏。隋文帝开皇十五年(595年)下诏:“本置义仓,止防水旱,百姓之徒,不思久计,轻尔费损,於后乏绝。又北境诸州,异於馀处,灵、夏、甘、瓜等十一州,所有义仓杂种,并纳本州。若人有旱俭少粮,先给杂种及远年粟。”隋文帝旨在(       
A.增加粮食储备B.维护社会稳定
C.抑制豪强地主D.防止灾荒发生
2023-05-17更新 | 403次组卷 | 8卷引用:安徽省黄山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明成祖建都北京前后,曾多次从江南、山西、内蒙古、山东、河南等地迁移了大量人口充实北京及其周围地区。这一现象(     
A.强化了北方的经济重心地位B.推动了人口的自由流动
C.缓解了京畿人地矛盾的难题D.促进了南北漕运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1939年1月,晋察冀边区发出《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关于村选的指示信》,根据这一指示,县、区两级成立村选促进会,村成立村选筹备会。通过村选,大批农民当选公职。据统计,在1940年的选举中,冀中地区的村代表中地主富农代表只占8.1%。该变化(     
A.体现了“三三制”政权结构B.表明了土地革命的效果明显
C.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推动了国民政府“宪政”进程
10 . 1890年,海外华民开始对国内进行侨汇。其时,旅美华人每年从美国旧金山银行汇入中国之银,“约合八百万两内外”,新加坡一地的华人商佣十四五万人,“前后携寄回华者,当亦不下一二千万(两)”。据此可知(     
A.世界殖民体系趋于崩溃B.华工主要集中于东南亚地区
C.华侨投资推动社会转型D.侨汇资金推动城乡社会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