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72 道试题
1 . 下面是某历史兴趣小组收集的记载意大利玉米种植的两则史料。这两则史料可用于(       

A.研究新物种的引进价值的变化B.分析欧洲与亚洲间的物种大交换
C.印证价格革命降低农产品价格D.准确把握玉米传入欧洲的时间点
2 . 商朝末年,帝辛(纣王)率军征伐东夷,其间经过商丘并进行了占卜,卜辞上说:“壬寅王卜在商贞于亳。”在有关这场战争的甲骨文卜辞中,商王东征行进的顺序和需要到达的时间与传世文献对此事的记载完全相符。这反映出甲骨文(     
A.主要服务于战争需要B.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C.记载内容全面而详细D.已是一种成熟的文字
2023-03-24更新 | 361次组卷 | 17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6月阶段检测(四)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早在夏朝,大禹就通过商品交换的方法解决百姓饮食问题,商代时期,出现了以货币作为等价物的商品交换关系,西周时期,政府开始通过法律或制度对契约进行调整和规范。秦汉时期,政府严格限制契约订立主体资格的同时,将田地、房屋等不动产和丝织、牲畜等动产均纳入契约标的物种范畴之内。东晋时期,还出现了在两份契约骑缝处标注特殊字符的现象。隋唐宋元时期,寄托契约、租赁契约、担保契约和信用契约、信用证券、信用买卖契约等信用性契约形式不断出现。至明清时期,私人订立契约十分普遍,雇佣、婚嫁、合伙经营等都以契约作为主要凭证,“申牒和立账取问亲邻这两项代表封建朝廷政治权力和宗族势力对土地买卖干预的手续已被取消了”。

——摘编自李秋梅《论中国古代契约制度的发展与演变》

材料二   19世纪末期以来,郑观应等人提出的“商战”思想的付诸实践以及美国宪法、日本法学等西方法理的传入推动了近代中国契约法规的重要转型。20世纪初期的《大清民律草案》将契约视为最重要的法律行为而“成双方之行”,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内务部通饬保护人民财产令》中“私有财产权神圣原则”的确立,进一步推动了中国契约制度向近代的转化。在殖民化的商业浪潮面前,一部分失地农民逐渐转向城市谋生,开埠通商城市也逐渐成为中国新兴城市的主体。《大清现行刑律》、晚清的公司法、《中华民国民法》等法律中均有不少与契约相关的内容。

——摘编自李倩《民国时期契约制度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契约制度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近代契约制度取得新发展的表现及其动因。
(3)近年来出现了收藏民间契约文书的潮流。请简析契约文书的史料价值。
4 . 左图照片反映的是1971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第一次在联合国总部大楼升起。右图为2021年中国邮政发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纪念邮票。以下关于史料的类型和价值的说法,准确的是
A.老照片和纪念邮票均属于实物史料,但二者具有不同价值
B.照片与纪念邮票进行互证,更能全面认识此重大历史事件
C.老照片比纪念邮票更能体现出中国人对此外交成果的认识
D.邮票比照片更准确反映出五星红旗首次在联合国升起的情景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如图所示是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中的双体船,这是目前所见最早的画舫。图中画舫有两条并列的船身,船上重楼高阁,装饰华美,船尾有长橹。由此可知,《洛神赋图》(     
A.客观再现了真实的历史情境B.反映了文人画的创作旨趣
C.体现了市民阶层的审美趋向D.具有极高的技术史料价值
2022-09-12更新 | 467次组卷 | 11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民族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历史试题
6 . 对于下面两幅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A.艺术加工的漫画不具有史料价值B.图一肯定了美国对西欧经济的援助
C.意识形态影响官方对事件的评价D.图二讽刺了美国对欧洲整体的援助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图1为建于东汉早期的山东长清孝堂山石祠后壁的“大王车”出行图摹本(局部)。据此可知,“大王车”出行图
A.反映出了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B.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C.表明王国拥有治民巡查的权力D.创作手法居世界前列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梦溪笔谈》中记载毕昇的活字用胶泥刻制,“火烧令坚”后用于印刷。有人认为普通黏土制的泥活字易碎,不能用于印书,但经中国科技大学的模拟实验证明黏土制字入炉经高温焙烧,成品坚固适用,印样字迹清楚。由此可见
A.文献资料时代久远不具史料价值B.经验来源于生活实践因而可信
C.时代变迁会影响史料价值的判断D.多种方法互证可甄别史料信度
2022-01-21更新 | 342次组卷 | 15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有学者认为《夏小正》记载每月的物候、气象、星象和有关重大政事,是夏代的天文历法记录。又有学者认为,《夏小正》是成书于战国的农业著作,篇中涉及蚕桑、畜牧、渔猎、采集活动。对《夏小正》的认识说明
A.无考古资料佐证的认识不可信B.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认识模糊
C.学者争论过大的史料没有价值D.研究角度影响历史认识差异
2021-01-06更新 | 1847次组卷 | 65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分层班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民日报社论》高频名词《人民日报社论》见证了我国相关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变迁和发展,这些发展又集中反映在社论文章中的词江上。以下内容节选自不同时期《人民日报社论》中的高频名词

国民经济恢复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合作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议”“业务”“行为”“责任”“缺点”“战停”“欧洲”“工人阶级”“全体”“协定”“资金”;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刚果”“殖民主义”“公社”“大跃进”“共产主义”“阴谋”“拉丁美洲”“军队”“县”“兄弟”“南朝鲜”“肥料”“社员”“面积”“印度”“劳动カ”“生产队”“印度尼西亚”“学生”“水利”“数量”“阿尔及利亚”“高潮”“阵营”“边界”“领土”“古巴”“厂”“钢铁”“棉花”“物资”“钢”;

“文化大革命”时期:“当权派”“苏后”“修正主义”“阿尔巴尼亚”“柬埔寨”“领神”“印度支那”“英雄”“指示”;

结束徘徊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党中央”“局面”“根本”“中心”“时代”“体制”“科技”“党委”“法律”“规划”“四人帮”“目标”“全会”“理论”“战略”“市场”“政协”“人口”“传统”“中华民族”“成果”“人大”。

——摘自黄耿昭《人民日报社论全集(高频名词词义研究)》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新中国发展有哪些史料价值。
2020-09-22更新 | 126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