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社会治理是其职能之一。在我国古代和近现代史上,与西方国家形成了不同的国体和政体,其政治发展道路也有独特性,我校高二年级历史兴趣小组进行探索研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朝的中央政府是“三权分立”的,行政,军政、财政分别由中书、枢密院、三司三个机构管理。中书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宰相府。但是,跟传统宰相府包揽一切、无所不统不同,宋朝的中书不管军政,也不管财政,枢密院的级别比中书略低,三司更低,但是,这两个机构的长官都是直接对皇帝负责的。枢密院负责军队的调度等。三司负责国库里究竟还有多少钱等。

——摘编自赵冬梅《北宋精致的分权制街》

材料二   宪政制度能够在英国产生有赖于英国传统习惯和中世纪分封制度中有丰富妥协因素……克伦威尔在内战后借助议会军建立起来的专制统治使得英国人充分认识到,通过圣洁的革命建立起来的专制统治比传统君主制度危害更大。

——王从圣《各国民主制度的建立途径》

材料三   《临时约法》的失败固然是由于当时的中国社会政治环境所造成,但其本身存在的严重缺陷,乃是导致其失败的根本原因。由于《临时约法》的制定在形式上就缺乏代表性,所以在内容上很难反映各阶层意见,其内容虽然是先进的,但从其形式来看,科学性、民主性均有所欠缺,宪政在一个国家的确立,往往是几代人努力的结果,绝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尤其是像中国这样一个几千年专制的国家。

——音正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缺陷》

材料四   1903年,清政府特设修订法律馆,力图“参酌各国法律”,订立“务期中外通行”之法律。此时的民法学以翻译外国民商法及论著为主,少有中国学者独立研究的论著。民国时期。中国学者民法学研究论著日渐增多,成为这一时期民法学的主体。同时,由于借签了德、日瑞士等国立法,此时领行的民法典是当时世界是较为先进的民商法律体系。新中国成立后,对源于西方的法学理论尤其是私法理论采取了排斥和否定的态度,全盘接受了苏联的社会主义民法学理论,使清末以来的民法学理念中止。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政治运动不断,社会法制修道破坏。改革开放后,中国法学界对源自西方的公私法理论的志度退渐变得理性起来。人们开始有意识介绍西方国家公法和私法划分的理论。1992年来,民法是私法的观念渐渐得到法学界的认可,身份平等、权利神圣等私法理念备受推崇。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民法学在重新构建私法理论体系的过程中,顺应了现代民法及民法学的发展趋势也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20205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人大常委会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并将于202111日施行。

——摘编自《改革开放以来民法学的理论转型》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中央政府机构设计表现出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英国建立宪政制度的有利条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英国君主立宪制开始确立的标志。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未能在中国实现宪政的原因。
(4)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现代中国民法建设演变的特点,并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制定的意义。
2021-12-15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2 .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党的历史经验的总结。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在中国共产党党史研究中,高度重视史料的征集和整理。经中共中央批准,19805月成立中央党史资料   征集委员会,在中央党史编审委员会领导下,负责编制党史资料   目录、组织撰写回忆录和交流党史资料   等工作。随后,各地成立了地方党史资料   征集委员会,领导当地党史资料   征集工作。此后,中央党史研究机构有所变化,党史资料   征集和整理工作一直是其重要职能之一。

——摘编自《中共档案文献征集》等

材料二   中央党史资料   征集委员会成立后,会同有关各方征集、整理和出版了大量党史资料,如《中国共产党历史资料   丛书》,反映了党的发展历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其中包括“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与中共一大”“秋收起义”“淮海战役”等。各地党史资料   征集委员会也积极展开工作。中共天津市委党史资料   征集委员会编辑出版了《马克思主义在天津早期传播》《战斗在天津的共产党人》等。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资料丛书》等

材料三   党史资料   的征集和整理,是一项严肃的、重要的工作。毛泽东同志说:“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不把党在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习近平同志说:“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我们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党史资料   的征集和整理,为梳理和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提供了有力支撑和重要依据,有利于党史的宣传、学习和教学。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所著的《中国共产党历史》,充分吸收和利用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表的党史资料   和新的研究成果。

——摘自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2021220日)》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成立的历史背景;归纳中国共产党党史研究工作所呈现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党史资料征集和整理工作的成果及重要意义。
(3)从材料二中选择一个党的重大历史事件,并以此为例,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
2021-09-12更新 | 3019次组卷 | 25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成效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培优班)
3 . 2021年1月25日习近平在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对话会的特别致辞中指出,多边主义的要义是国际上的事由大家共同商量着办。在国际上搞“小圈子”、“新冷战”,排斥、威胁、恐吓他人,动不动就搞脱钩、断供、制裁,人为造成相互隔离甚至隔绝,只能把世界推向分裂甚至对抗。习近平在此主要强调了
A.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B.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迫切性
C.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D.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的可行性
2021-05-05更新 | 1097次组卷 | 22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2019年3月,法国总统马克龙向习近平赠送了一本法国人弗朗索瓦·贝尼耶1688年出版的《论语导读》。该书提到,孔子倡导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成为法国宪法中的道德黄金律。该书在17世纪末
A.促使儒家文化开始西传B.促进启蒙运动的兴起
C.影响了法国的价值观念D.宣传了君权神授思想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5 . 2019年1月2日,习近平主席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指出:“70年来,我们秉持求同存异精神,……启两岸协商谈判,推进两岸政党党际交流,开辟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实现两岸领导人历史性会晤,使两岸政治互动达到新高度。”推动两岸关系取得这些巨大成就的政治基础是
A.“和平统一”的方针
B.“一个中国”的原则
C.“求同存异”的精神
D.“一国两制”的构想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仁指好的道德。孔子首先把仁作为儒家最高道德规范,提出以仁为核心的一套学说。仁的内涵极其丰富,基本含义是“仁者爱人”。仁字从人从二,也就是人们互尊、互助、互爱的意思,强调对他人的尊重和友爱。“礼之用,和为贵”。儒家讲“和”、讲“礼”,仍以“仁义”为本。守“礼”的实质,乃在于归“仁”。只要人们按照“和”的原则处理人际关系,就能造就人与人之间的仁爱相亲,社会和谐,《中庸》称之为“天下达道也”。

——摘自季明《古代中华思想中的核心价值观》

材料二:近代中国价值观的变革,一方面表现为对传统的批判;另一方面表现为新价值观的建构。不过,此批判与建构经过了一个阶段性的过程。对此过程进行回顾,可以发现一些重要的启示:其一,中国近代价值观的确立是继发性的,而继发性说明“自由”、“平等”、“民权”等观念的普世意义。其二,中国近代价值观的变革与法国大革命前的思想一样,是一种启蒙性质的思潮。其三,中国近代的启蒙思潮是一种“救亡型启蒙”,即它深深打上了“救亡图存”的时代烙印。

——程志华《批判与建构——价值观在近代中国的嬗变》

材料三:文化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属于“培根铸魂”的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对此高度重视。2014年10月、2016年5月,总书记分别主持召开了文艺工作座谈会、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两次重要讲话都已成经典文献。2018年8月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总书记也对文化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2019年3月全国两会上,总书记参加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联组会,再次彰显了对相关工作的高度重视。在这次联组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个坚持”的要求——“坚持与时代同步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可以说是抓住了根本、说出了关键。“四个坚持”反映了当代中国价值观。

——人民日报《“四个坚持”,习近平对文艺创作、学术研究提出新要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价值观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价值观的变化及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构建当代中国价值观的主要意义。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2019年01月02日习近平出席《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这是70载两岸关系发展历程的历史定论,也是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造成台湾问题的主要历史原因是
A.一国两制制度的实行
B.“台独”势力
C.国共两党内战遗留问题
D.冷战格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