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商鞅《商君书》圣人知治国之要,故令民归心于农。归心于农,则民朴而可正也,纷纷则易使也,信可以守战也。
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宋朝)经济活动的迅速发展还增加了贸易量。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宋代)别有一种文化形态崛起,这就是在熙熙攘攘的商市生活以及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成长起来的野俗而生动的市民文化。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人教版教材必修一(希腊)在海外贸易和工商业比较发达的城邦,新兴工商业者阶层追求民主权利的渴望更加强烈。

根据材料,提取与“经济发展的影响”有关的两项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提取信息充分,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

——《明史·职官志》

材料三   军机处机构简单,有官无吏,办公场所只是几间值班用的平房。军机大臣品级不高,但都由钦定。他们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各种诏令由军机大臣按皇帝的意旨拟写成文,经皇帝审批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图一所示的中央政权组织创立于哪一朝代?图二所示的唐朝中央官制在历史上被称作什么制度?
(2)据材料二指出,明太祖为加强皇权采取的措施。
(3)军机处设置于清朝哪一皇帝时期?据材料三归纳军机处的主要职能。
3 . 改革开放30 年来,我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①全国农业总产值1979-1984年增长455.40%。 ②全国粮食产量由1978年的3.04亿吨增加到1984年的4.07亿吨。 ③凤阳县粮食产量三年三大步:1980年产粮5.02亿公斤;1981 年产粮6.70亿公斤;1982 年产粮7.15亿公斤。
——摘自人教版高中《 历史》 必修二教材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两个历史事件?造成了什么危害?
(2)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当时农村实行的政策是什么?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政策产生的积极作用。
(3)从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4 . 不同时期的教育承载着不同的历史使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教育弟子有四个主要内容,“文、行、忠、信”。在文、行、忠、信里,文虽放在第一位,但行、忠、信却大都属于道德品质教育,实际上德育占有主要位置。孔子经常教导他的弟子要学礼,认为“不学礼,无以立”。他认为“学礼”是学习做人处世的根本。……他要求弟子首先做一个符合社会标准的人,其次才是学习文化知识。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汉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在长安设太学。太学之中由博士任教授,初设五经博士专门讲授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汉代太学注重考试,并建立了一定的制度。此外,还在郡国兴办学校,亦以“五经”作为教材教授学生。
——摘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材料三   从17世纪中叶开始,长老会派控制的苏格兰建立了教区学校网,为各阶级的儿童提供学会读写和获得宗教知识的基本场所。1682年法国建立了基督教学校,教儿童教义问答和基本读写知识。英国圣公会以及其他新教各派也都建立起了“慈善学校”教育贫苦儿童。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下)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教育思想的核心并简要评价其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2)
(2)材料二体现了汉代教育的哪些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些特点的原因。
(3)结合材料三,指出西方近代教育起步时呈现的特点及其成因。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汉武帝时代起,史播已经多见关于气候严寒的记录夏四月,陨霜杀草”王莽时期严重低温的气候反常记录更为频繁。例如,天凤三年(16年)二月,“大雨雪,关东尤甚,深者一丈,竹柏或枯。”……在公元前50年至公元70年这120年间,有关气候异常严寒的记载多达20余起……王莽专政时最为集中的10年中,大约7年都发生严寒导致的灾害……引发了绿林、赤眉大起义……王莽本人在农民起义打击下落了个身首异处的悲惨下场。

——《中国经济通史.秦汉卷》

材料二据估计,宋朝耕地面积为5.6亿亩,明朝增加到8.5亿亩,清朝又增至11亿致12亿亩。在新增加的耕地中,不少是“瘠卤沙冈”“陡绝之地”。这些土地被外国人视为很难开发利用的“边际土地”。

——人教版《历史.必修2》

材料三武夷北苑,夙著茶名,……乃自各国通商之初,番舶云集,商民偶沾其利,遂至争相慕效,漫山遍野,愈种愈多。苍崖纪为赤壤,清溪泛为黄流。现在种茶之区,市疲山败。

——卞宝第《卞制军政书》

(1)联系材料一,从小农经济特点的角度来解释为什么自然灾害常常会导致中国古代政权的灭亡。

(2)结合材料二,分析这些“边际土地”的开发给当时清朝社会带来哪些影响。

(3)联系材料三,说说“各国通商”之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后“种茶之区,市疲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北辰:北斗星),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论语》

材料二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孟子》

材料三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四   朱熹强调,“仁”是人的爱心及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仁者必然无私无畏,大智大勇,襟怀磊落,仁民爱物;仁者境界与佛老境界的最大不同在于强调……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就是要设法“正君心”,因为只有君心得正,才能正纲常、正百官,而后国治、天下平。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人民版必修3)

材料五   他们(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从儒家思想中汲取了有益的营养,但不完全拘泥于传统旧儒学的樊篱,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的思想体系。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人教版必修3)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二的思想主张。

(2)材料三的主张对当时社会发展有何进步意义?

(3)材料四中朱熹是怎样发展孔子的仁学的?应如何理解他所说的“正君心”?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五中三位思想家“具有时代特色”的思想内容。

(5)综观上述五则材料,你对儒家思想的基本看法是什么?

7 . 材料一: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黄梅戏《夫妻双双把家还》

材料二:“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                                                                        

        ——《明神宗实录》

材料三:(陈启沅)岁甲寅(1854年)至南洋,遍游各埠,考求机器之学。壬申岁(1872年)返粤,在简村乡创设缫丝厂,名曰“继昌隆”,……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                                        

——《南海县志》卷21

材料四: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江苏南通人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仅大生纱厂一、二厂,到1921年就获利白银一千六百多万两,其中三分之二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获得的。这样丰厚的利润,在旧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史上是空前的。

——人教版历史教材必修二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的哪种经济形态?这种经济形态有什么特点?
2.材料二所反映的生产方式与材料三、四的有什么不同。
3.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材料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2012-10-16更新 | 78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2012学年福建安溪一中、养正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