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74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表为“清代地方督抚旗员、汉员变化表”。综合表格内容可知,当时
总督巡抚
汉员旗员合计汉员旗员合计
1837年371012820
1864年731019019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时局变动导致政权结构的变化
C.地方机构开启半殖民地化进程
D.出现地方与朝廷分庭抗礼局面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某学生根据梁启超1901年所著《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的内容,整理出下表。从表格内容推断当时梁启超做此宣传的目的是(  )
A.宣扬变法是挽救民族危机的唯一路径
B.仿效西方民主政治,挽救民族危机
C.主张实业救国,实现富国强兵
D.谴责专制君主,否定儒学正统地位
2018-02-09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三期末复习卷二
3 . 下表是唐朝灌溉工程数量简表(单位:个)。
长江以北长江以南
中唐以前中唐以后中唐以前中唐以后
982923938

对表格内容分析正确的是
A.长江流域是唐代经济最发达的地区B.江南农业已经超过北方
C.中唐后北方政局混乱影响农业生产D.唐代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表,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发展情况

先秦时期
社会上层即贵族层、统治者层皆按宗法制组成父家长制集体大家庭。这种大家庭是一个血缘亲属关系复杂、人数众多、组织庞大的宗族集团

春秋战国至魏晋南北朝
传统家庭的奠基和初步发展阶段,以小型核心家庭和直系家庭为特点的家庭形态占据了主流,以家庭为单位的
小而全综合经营的小农家庭生计模式逐渐定型
隋唐五代时期传统家庭第一个兴盛阶段,生产工具的发展为小家庭生产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小家庭与大家庭共存
宋辽金元时期传统家庭发生近代化转型的重要时期,以壮年夫妇为核心的三代五口之家成为此后中国家庭的主要形态
明清时期传统家庭达到鼎盛
民国以后传统家庭衰落,现代家庭兴起

——摘编自张国刚《家庭史话》


根据表格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家庭发展变化的一种趋势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充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表为1927年《学灯》编辑部对社会上婚姻观念的抽样调查情况,由表格信息可看出当时婚姻观念
婚姻一经成约,即不宜解散婚姻一经成礼,即不宜解散双方同意,即可解除婚约
赞成反对赞成反对赞成反对
16.40%83.60%28.50%71.50%94%6%

A.崇尚自主自由
B.受政局变动影响较大
C.保守思想占主流
D.淡化了门第观念
6 . 下表是太湖地区东晋至清各代水旱比较表
朝代每百年内水灾次数每百年内旱灾次数
东晋7.91.0
隋唐4.92.6
吴越4.61.1
北宋14.88.8
南宋20.415.6
18.86.5
27.012.8
25.015.8
根据表格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推测
A.隋唐政治制度完善导致水旱灾害较少
B.两宋时期水旱灾害较多导致经济倒退
C.经济发展水平与水旱灾害次数成正比
D.农耕经济发展致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7 . 教育变革与时代变迁、社会发展需要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间14世纪—16世纪欧洲大学10世纪—13世纪中国书院
课程
教学
主要
内容
文法、文学、(1)基本教材:儒家经典著作。
(2)重要读物:理学大师著作;史学《左传》《汉书》等;诗词《诗经》《楚辞》等。
(3)其他:治民、水利、等学科,但比例很少,不如儒经地位高。
辩证法
算术、几何学
天文学、力学
历史、地理学
音乐

材料二京师同文馆总教习美国传教士丁韪良说“有希望革新这古老的帝国的是新教育,新教育的肇端是同文馆。”

材料三下表反映了1949年和1998年山东教育的相关信息。

学校数(单位:所)在校学生数(单位:万人)
小学中学高等学校小学中学高等学校
1949年2747666411933.891.77
1998年344804635303(含民办高校)951571.551.4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14—16世纪欧洲大学与10—13世纪中国书院的课程设置的差异。

(2)观察材料二图片结合所学回答中国近代的“新教育是怎样革新古老帝国的”?

(3)据材料三表格中的数据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山东教育的主要变化。推动其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017-12-10更新 | 66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复习试题3
8 . 阅读下表,表格数据反映了当时

中国工业资本中官营资本与私营资本的产值(1920一1936年)
A.民营资本在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B.官营资本迅速膨胀
C.国内政策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D.政府弱化经济控制
9 . 下表为某生编制的《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表格出现残损,你认为其中标明数字序号①②③三格的内容应该是(   
A.汕头特区、海南省;宁波、温州;沿海经济技术开发区
B.潮州特区、汕头特区;杭州、宁波、温州;沿海经济开放区
C.福州特区、汕头特区;杭州、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开放区
D.汕头特区、海南岛;宁波、温州;沿海经济开放区
10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主题一   中国古代的青铜文明
(l)根据下边的材料,完成下列表格。某博物馆收藏有西周中期的青铜器“卫盉”,器内铭文记载:裘卫用玉璋与贵族矩伯换取了80朋(货币单位)的土地。这个换取手续征得了五个贵族的同意,并在相关部门的监督下完成。通过这样的途径,裘卫聚敛了大量财富。裘卫家族的第三代,随葬物品享用“五鼎八簋”。按西周礼制:天子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

主题二   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
某同学收集到有关中国战国时期水利工程的资料:
自是之后,荥阳下引河(黄河)东南为鸿沟,以通宋、郑、陈、蔡、曹、卫,与济、汝、淮、泗会。于楚,西方则通渠汉水、云梦之野,东方则通鸿沟、江、淮之间。于吴,则通渠三江、五湖。于齐,则通淄、济之间。于蜀,蜀守(李)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至于所过,往往引其水益用溉田畴之渠.以万亿计,然莫足数也。……(郑国)梁就……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项,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
——司马迁《史记·河梁书》
(2)根据上述材料归纳战国时期水利工程兴修的基本状况,分析其发展原因。主题三   中国古代的科技
据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一书统计,现代世界赖以建立的基本的发明创造,几乎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如下表:

英国著名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写道:“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中国曾保持令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技术水平,那时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这一点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证明。……但16世纪以后,欧洲诞生了近代科学,中国的文明却没有能够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科学史上把这个问题称为“李约瑟难题”。
(3)根据上述材料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科技史上地位变化情况。
你认为3至13世纪“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016-11-18更新 | 35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年福建省南安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