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0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犹如色彩斑斓的万花筒,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不同的时代特征。下表是中信出版社《新编中国史》(共六册)将中国历史做了如下分期。

时期特征
秦汉帝国的成立
魏晋南北朝分裂与融合的时代
隋唐世界帝国开明开放
文治昌盛武功弱势
多重性格的时代
中国近代史危局与变革
请任选中国古代史的一个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其时代特征(认可、修改或补充上述表格中的特征均可),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
2023-11-19更新 | 245次组卷 | 21卷引用:福建省南安市侨光中学、泉州市第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联考历史试题
2 . 下表是中华书局考订《清史稿》时所使用的一些文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福建地方行政区划沿革的文献摘录

序号古籍摘录
《职官志》顺治二年,置福建总督,驻福州,兼辖浙江。
《疆臣年表》顺治二年,设浙江福建总督。
《世祖实录》顺治二年,改浙江总督张存仁为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总督浙江福建军务兼理粮饷。
《通考》福州府……本朝初因之。康熙十二年增置屏南县。
《职官志》光绪十一年,台湾建行省,改福建巡抚为台湾巡抚。
《光绪会典事例》光绪十一年,台湾改设行省,仿照甘肃新疆名曰福建台湾巡抚。
《皇朝掌故汇编》光绪十一年,闽浙总督杨昌浚等上奏朝廷,请求福建开炉铸钱。
《德宗实录》台湾为南洋门户,关系紧要……光绪十一年,著将福建巡抚院为台湾巡抚,常川县

(1)从表选取相关联的三则史料,完成表格中二的考订结论。
选用史料序号考订结论
①②③顺治二年,置闽浙总督。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对地方行政区划沿革进行文献考订的意义。
3 . 下表是根据陈锡《从农村改革四十年看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绘制的我国农村从1978年到1984年的某些变化。这一表格反映了联产承包责任制(     
时间我国粮食产量人均粮食人均纯收入农村贫困人口
1978年6095亿斤633斤134元2.5亿人(标准为100元/人、年)
1984年8146亿斤781斤355元1.25亿人(标准为206元/人、年)
A.加速了农村土地所有权的转移
B.使农村增产增收与解决贫困的效果明显
C.促进了我国非农产业人数大增
D.使我国绝大多数农民彻底地摆脱了贫困
2023-07-13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平山学校,泉州中远学校,晋江市内坑中学,晋江市磁灶中学,永春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4 . 下表所示为清乾隆时期全国各行省关税收入统计(单位:万两)。表格信息可以反映出这一时期(     

京师

直隶

盛京

山东

山西

江苏

安徽

江西

13.5

14.4

2.4

4.3

1.7

123.0

60.5

44.5

福建

浙江

湖北

湖南

四川

广东

广西

-

33.8

30.4

9.6

16.4

18.3

65.2

10.9

-

A.关税是政府主要财源B.经济重心已经南移
C.长途贸易的发展状况D.北方商人遭到打压
5 . 下表为20世纪50年代部分非洲国家某种作物占总出口的比例(%)统计表。表格所示经济现象的形成根源于(     
   
A.非洲种植结构单一B.非洲地理环境独特
C.世界市场发展需要D.宗主国的殖民方式
6 . 下表为1864—1874年外籍船只进出上海信息统计表。据表格可知,这一时期
年份进出关船舶总数量年均值(艘)每艘船的吨位均值(吨)
1864年—1869年15022447
1870年—1874年14639540

A.中外经济联系缩减B.上海贸易优势弱化
C.远洋航运显著进步D.近代民族航运落后
7 . 某同学制作了下表。根据表格内容判断,他所探究的主题是         
时间事件历史人物
1947年巴基斯坦独立真纳
1956年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纳赛尔
1959年古巴革命卡斯特罗

A.亚非拉国家民族独立B.两极格局的形成
C.非洲殖民体系的崩溃D.两极格局的瓦解
8 . 某历史兴趣小组举行以“唐朝的兴衰”为主题的探究活动,搜集到以下材料,并提出了一些探究问题,邀请同学们帮忙解决。
(经济发展篇)

材料一   唐太宗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   见下表



(走向衰亡篇)

材料三   公元75512月,边镇将领安禄山、史思明见朝廷空虚,联合同罗、契丹、突厥等民族组成共约15万士兵,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发动了长达8年的战乱。……战乱对中国后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对外关系的发展均产生了极为深远而巨大的影响。


(1)从材料一的内容中,你发现唐太宗认识到了什么?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在经济上采取了哪些为民获利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表格中的相关数据分析,从649年至742年,唐朝人口数量呈现什么趋势?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有哪些?
(3)材料三中的“战乱”指的是什么?这场战乱导致强大的唐帝国由强盛走向衰亡,联系所学知识,你认为统治者应该怎样做才能使国家富裕、人民幸福?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2年、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比较表
所有制性质
经济成分
1952年
1956年
公有制经济
国营经济
19.1%
32.2%
合作社经济
1.5%
53.4%
公私合营经济
0.7%
7.3%
私有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6.9%
0%
个体经济
71.8%
7.1%

材料二 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20世纪60、70年代流传于民间的凤阳花鼓词
材料三 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
——20世纪80年代流传于民间的凤阳花鼓词
材料四 某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将“中国现代化之路”划分为三种模式,并制作了下表。
“中国现代化之路”大事年表
阶段
时间
事件
现代化模式
第一阶段
19世纪60—90年代
洋务运动
西方资本主义
现代化模式
1895—1898年
维新运动
1911—1912年
辛亥革命
1915—1919年
新文化运动(前期)
第二阶段
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

1953—1957年
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
第三阶段
1978年至今
改革开放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52年到1956年我国社会经济结构有何变化?分析其变化的主要原因。
(2)为什么会出现材料二所描述的历史现象?从材料二到材料三历史现象发生根本变化的关键因素是什么?这种转变说明了什么?
(3)结合材料四概括指出表格中二、三阶段所对应的现代化模式。
10 . 下表为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重点建设城市非农业人口的变动情况表,根据表格可知,新中国初期1949—1957年全国重点建设城市年末非农业人口变动情况(不包括市辖县)单位:万人
年份成都西安兰州武汉洛阳包头太原大同
19496639.7617103.4779.0021.468.91
1957111101.82702154539.9383.1329.05
增长率(%)68.2156.1311.8107.8542.9343.7287.4226.0

A.建立国营经济促进了城市发展
B.合理调整工商业推动人口迁移
C.一五计划有利于平衡工业布局
D.优先发展重工业改变工业结构
2019-05-22更新 | 153次组卷 | 4卷引用:2019年福建省永春第一中学高三高考前适应性训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