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42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编钟,作为西周王室王权的一种象征,是礼制最好的体现。按照西周王室对雅乐的正规要求,编钟必须具有宫、商、角、徵、羽这五个正声。可是,山西出土的春秋时期编钟却打破这一传统,出现没有角音的乐器,而且这种乐器的音调正与当时山西地方的民族歌调相对应,成为地方歌调的一种体现。这一变化(     
A.弱化了尊贵卑贱的等级差别B.得益于国民艺术素养的提升
C.印证礼器向世俗转化的过程D.体现了中央集权弱化的趋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在古代印度,婆罗门教认为神是世界的主宰,人可以通过祭祀向神祈福。释迦牟尼则认识到世间一切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人应该依靠自己的觉悟来求福。这反映了,古代印度(     
A.人与自然关系上的精神觉醒B.婆罗门教义不断丰富与发展
C.政权逐渐摆脱了神权的控制D.种姓制度理论的思辨化趋势
2024-05-14更新 | 204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泉州惠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46年中国共产党进入哈尔滨时,针对人心浮动和秩序混乱局面,明确提出“凡关于筹款的事项均统一于市政府,其余任何机关、部队都不准筹款、清算及没收私人物资”,并派人到临近地区筹集粮源,建成以公营粮店为中心的限价售粮网。该材料可说明(     
A.国民党政权所面临的危机B.革命统一战线壮大的原因
C.中共得以立足东北的缘由D.国共力量消长变化的趋势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初,美国联合果品公司就控制了中美和加勒比海地区的香蕉业。至20世纪20年代,美国对拉美农业的投资高达8.85亿美元。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联合果品公司策划推翻危地马拉政府的阴谋活动。从整个拉美地区看,大宗农产品仍然是咖啡、可可、香蕉等传统产品,在1985年拉美出口总值中占17.5%。70年代以来,粮食作物的年增长率出现下降趋势,低于拉美的人口增长率,拉美从粮食净出口地区变为净进口国。跨国公司为维持拉美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对封建土地制度残余的存在采取支持态度。

——摘编自高君诚《美国跨国公司与拉美农业》等

材料二   二战后,美国在拉美进行了全面的扩张,20世纪60年代,拉美国家与不结盟运动的关系并不密切,只有古巴加入了不结盟运动。1967—1971年,就各国有权自由支配其自然资源主权,拉美国家与美国的谈判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巴拿马加入不结盟运动。苏联利用古巴成功打入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区,此时方兴未艾的不结盟运动为拉美国家提供了第三种选择。不结盟运动成员国通过协调它们在联合国的行动,并通过与北方工业化国家的谈判,成功地将很多经济政策方面的要求载入国际宣言和决议。目前,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33个国家中有26个加入不结盟运动,7个国家成为不结盟运动的观察员。

——摘编自高志平《冷战时期拉丁美洲国家加入不结盟运动的历程及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美国跨国公司对拉丁美洲国家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拉丁美洲国家与不结盟运动关系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关系变化的原因。
2024-01-18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记述了公元前500年左右印度河流域种棉花的情景:“那里还有一种长在野生树上的毛,印度人穿的衣服便是从这种树上得来的。”在秘鲁,考古学家发掘出公元前2400多年前的棉织渔网,在距今4000年前的埃及法老墓中,考古学家也发现了罕见的盛有棉籽的器皿,以及木乃伊身上缠绕的棉布彩带。

——摘编自【关】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

材料二   如图是公元前2000年一公元1780年间,世界棉花种植者、制造商和消费者之间的空间分布变化示意图。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采取了扩大棉田面积、推广先进农业技术、更换优良棉种等措施,成为产棉强国,形成黄河中下游、长江中下游和新疆三大产棉区。新疆长绒棉是由海岛棉培育而来,具有暖和、透气、舒适的特点,而且纤维柔长、洁白光泽、弹性良好,深受市场欢迎。20202021年新疆棉产量520吨,占国内产量比重约87%,占国内消费比重约67%21世纪20年代,美国以大权为借口,“抵制新疆棉花和纺织工厂”、打击中国对全球纺织业的绝对支配地位。

——摘编自黄金生的《棉花:曾经改变世界格局的“神奇之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早期棉花种植及利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7-18世纪棉花产业的变化趋势并说明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21世纪20年代“中美棉花战争”认识。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初税粮的收支由户部一元化统管。金花银出现后,皇室库房内承运库改以收贮金花银为主。正统时百分之七十八的金花银,亦即占全国税粮总数百分之九的折粮银,转移到皇宫内库,作为皇帝个人开支。为了适应这一变化,正统七年于户部另设太仓库。太仓库的收入供国家军政开销。为满足皇帝及后妃的奢侈生活,他们除挥霍内承运库收入的金花银外,还经常凭借皇权,向太仓库索取银两。但是,一旦国家财政拮据,皇帝却不肯动用内承运库存银。明末,朝廷一方面在全国加派“三饷”,另一方面内库“银尚存三千余万两、金一百五十万”不肯动用。

——摘编自唐文基《明代“金花银”和田赋货币化趋势》

材料二   1858年,《中英通商章程善后条约》规定,凡有金银、外国各等银钱、面粟、米粉、砂谷、米面饼、熟肉、熟菜、牛奶酥等几十种商品,进出口通商各口,皆难免税。第五款规定:“向来洋药(鸦片)、铜钱、米谷、豆石、硝磺、白铅等物,例皆不准通商,现定稍宽其禁,听商遵行纳税贸易。”由于商品周转税负很重,五口通商之后西方列强对华贸易没有像他们预想的大幅增长。为此,《天津条约》规定中国进口商品,在缴纳进口关税和2.5%的子口税之后,即可行销中国各地,各地不得再另外征税。

——摘编自胡公启《晚清中国关税制度变迁及影响》

材料三   19507月,国家将房产税、地产税统一成房地产税,停止对薪给报酬所得税与遗产税的征收;把原有的一千多个货物税征税品目缩减至358个,还将原规定按5%的税率缴纳税款的纳税对象标准从全年所得额未满100万元者扩大至300万元(相当于第二套人民币300元)者;同时将累进税率的累进级数由原来的十四级增加至二十一级,并规定全年所得额为1亿元者适用30%的税率。国务院于同年9月决定新解放区按照每户农业人口的平均收入累计征收农业税。年收入低于150斤者可以享受免征农业税的优惠;超过150斤者,按照3%—42%的税率累进征收农业税。

——摘编自陈平花《中国税收制度的历史演进与深化改革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明朝正统年间赋税制度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19世纪40—60年代我国关税征收改革的内容,说明上述改革发生的时代背景。
(3)根据材料三,概括1950年我国税制调整的方向,并结合所学分析上述税制调整的作用。
7 . 我国古代监察制度从汉朝台谏(御史台与谏官)分置到唐代台谏相辅,到明清演变为台谏合一的体系,这一演变趋势强化了御史的纠弹职能,弱化了谏官的谏诤职能。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君主专制的加强B.避免造成机构的重叠
C.台谏分置的弊端D.加强监察制度的权威
2023-08-18更新 | 294次组卷 | 35卷引用: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024·河北·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78年以后,随着乡镇企业的兴起,产生了“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农民工”;到90年代后,大批农民工“离土又离乡,进厂又进城”,甚至出现了“离土不返乡,进城又留城”的向“市民”转化的趋势。这一变化(       
A.增加了农业生产收入B.加速了城镇化的进程
C.解放了农村的劳动力D.推动了城市经济改革
2024-03-24更新 | 138次组卷 | 8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永春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材料英国本土人口分布状态


        约1700年                                             1911年

1600年,英格兰和威尔斯可能有五百万居民;1650年左右有五百五十万,1700年有六百万,1750年有六百五十万。因此,在一百五十年内,人口勉强增加了一百五十万人。在以后五十年中,即从1750至1801年,人口增加了二百五十万。它的增长率较前一时期增至四倍。

——据保尔·芒图《18世纪产业革命》


请指出英国人口变化的趋势,并进行合理的解释。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4世纪以来人类食物种类及供给情况简表(部分)

时间地区食物种类及供给情况备注
14世纪欧洲食物以小麦、大麦和稞麦为主,多次陷入粮荒14世纪,黑死病在欧洲多次肆虐,欧洲人口迅速减少
16世纪欧洲、亚洲增加了番茄、甘薯、玉米、马铃薯等,粮食产量极大增加全球范围内农作物大传播
19世纪欧美地区出现罐装食品、防腐食品等,食品加工业大发展1860年,英国政府制定了第一部《食品安全法》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地区出现巧克力棒、人造奶油、高汤等美味食品1906年,美国通过了第一部联邦食品法
二战后世界范围20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出现快餐食品,非洲出现粮食危机,西欧出现食物生产过剩1974年,联合国通过了《消灭饥饿和营养不良世界宣言》《世界粮食安全国际约定》;欧盟于2002年出台了《食品通用法》
上表内容反映了14世纪以来人类食物种类及供给情况,在表中能够反映出有关人类食物的多种变化趋势。请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学素养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叙述完整,条理清晰)
2024-01-24更新 | 71次组卷 | 26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泉州科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