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7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根据文献记载,菩提达摩是南天竺人,生卒年不详,南北朝时来华弘法,被中国禅宗尊为初祖。关于菩提达摩有很多传说,其中之一涉及到茶叶的起源:达摩为了祛除坐禅时的瞌睡,把自己的眼皮割下扔在地上,结果眼皮在地上生根发芽,长成了茶树。该故事18世纪传至欧洲后,曾被英国学者塑造成茶叶起源于印度的依据。

——摘编自宋时磊《达摩的眼皮:一个茶叶起源故事的由来、传播与变异》

我们可以从各种维度考证“达摩眼皮变茶树”一事的真伪,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参照(1)完成以下提纲。
(1)从人物的维度,考证菩提达摩及其生平的真实性。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宋代《书林清话》记载:“宋刻经、子,开始使用纂图、互注、重言、重意等编辑出版方式,丰富了出版编辑语言,使得出版内容更加明晰,且在这一编校方法中,坊刻书占有大多数,大都供士人贴括(科举应考)之用”。这说明当时(     
A.科举考试选拔范围扩大B.理学已经成为官方哲学
C.刻书行业商业意识增强D.活字印刷术日益普及化
2023-11-21更新 | 120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德化第一中学、永安市第一中学、漳平第一中学三校协作2024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3 . 《尚书·周书》记载周公东征声称:“予惟小子,不敢替上帝命。天休于宁王,兴我小邦周,宁王惟卜用,克绥受兹命。”周公的这种做法旨在(       
A.为伐商制造舆论以笼络民心B.利用占卜欺骗民众
C.利用迷信手段证明商朝必亡D.表明伐商并非自愿
2023-11-25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大学附属科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如表为先秦时期有关手工工匠的记载。据该表可知当时(     
记载出处
工之子恒为工《国语·齐语》
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周礼·冬官考工记》
工匠之子,莫不继事《荀子·儒效》
A.政府垄断了手工业的生产B.工匠人身依附关系明显加强
C.民营手工业发展受到限制D.生产技术传承注重世代相袭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记注制度是从西周开始的史官实时、连续地记载当世君主言行的制度,该制度的兴衰与史权(史官权力)强弱紧密相关。下表是中国古代四个时期史权的变化情况。

从西周末到春秋周人重视“以史制君”,记注制度应运而生,春秋时期发展到相当完备的程度。史官特别注重“记过”——即直书当世君主过错并公之于众。这使得史权达到了此后任何时代都难以企及的高度
从战国到秦代法家思想强调君主操纵臣僚﹐臣僚无权制约君主。记注制度由此失去存在的理论基础,逐渐走向消亡。其结果是战国至秦代的史官只能“记功”不敢“记过”,史权荡然无存
从西汉到唐高宗朝秦朝二世而亡的历史教训促使汉初统治集团重新承认“以史制君”的必要性。东汉章帝朝出现撰述型《起居注》,经过两晋南朝的发展演进,到北魏孝文帝朝正式重建记注制度
从唐高宗朝到清代君主再度打击记注制度,但他们的主要方式不再是像战国秦代那样直接废除该制度,而是在形式上保留该制度的同时对其加以“改造”,挖空了其监督君主的精神内核。史权最终蜕变为君权的附庸

——摘编自杨德会《中国古代史权演变考论——以记注制度变迁为中心》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史权演变的历史趋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不同时期中国古代史权变化的主要原因,并对这一制度的演变加以评价。
2023-11-20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闽江口协作体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中国古代拥有发达的商业贸易,广州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朝开辟了从南越(今广东、广西等地区)到中原的水陆通道,并有组织地向南越大量移民以开发南越,从而奠定了广州作为对外贸易港口城市的地位。两汉时期,在秦朝开发岭南的基础上,广州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积极发展海外贸易,巩固了作为中国古代主要外贸港口的地位。

——摘编自高惠冰《略论秦汉时期广东的初步开发》

材料二   唐朝时期,通过“广州通海夷道”的航运线,远至阿拉伯地区的商人都可从南海驶入中国,登陆点就是广州。《旧唐书》记载:“广州地际南海,每岁有昆仑乘舶,以珍物与中国交市。”来往广州的船舶很多,据有关史料记载,每年有四千余艘船舶,八十多万人次在广州港进行贸易,交易商品有数十种。

——摘编自陈柏坚《略论古代广州外贸的对外开放》

材料三   宋代“广州多蕃汉大商”“万国衣冠,络绎不绝”。广州商人携带着“犀、象、珠、玉,走于四方”,邻近广州的江西、福建各路商人,也纷纷借“市于五羊”“数贩南海”而获得大利。

——摘编自于城《宋代广东经济概况》

材料四   乾隆二十年(1755年),英国商人在宁波定海扰乱事件发生以后,清政府下令禁止外国商人到宁波、漳州和松江三海关贸易,唯独允许广州一地可以进行海外的进出口贸易,且规定由粤海关管理。

——摘编自邓开颂《论清代前中期广东对外贸易的若干特殊政策》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汉时期广州成为主要对外贸易港口城市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唐宋时期广州对外贸易繁荣的表现以及影响。
(3)自古以来,广州就是中国与世界各国进行贸易往来的重要门户。根据上述材料,论证这一观点。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万历年间《贵州通志》记载:“自汉以来,(贵州)代多羁縻,未有若我国家收之幅员之内,一视之而树之屏者,……今日之黔,东则楚,西则滇,北则川,南则粤,是腹心而喉咽也。……帝王何乐与远夷区区争一顺逆者?可以长思矣。”据此可知,明初贵州建省意在(     
A.推动贵州经济社会发展B.消除西南地区割据势力
C.构建西南边疆防御体系D.适时调整基层治理手段
2023-11-17更新 | 201次组卷 | 3卷引用:历史(福建卷03)-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
8 . 西周王室举行锡命礼主要用于册封高等级贵族,从发掘出土的金文记载来看,王室之锡命礼极为频繁;春秋初期,王室之锡命礼遽然减少。这-变化反映出(     
A.金文的使用不断减少B.华夏认同观念不断弱化
C.选官制度的急剧转型D.传统政治秩序日益瓦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旧唐书·地理志》记载:“南海,五岭之南,涨海之北,三代以前是荒服。秦灭六国,始开越,置三郡,曰南海、桂林、象郡,以谛成守之”。三郡的设置(     
A.推动了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B.为秦灭六国奠定了基础
C.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D.严重激化社会阶级矛盾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前期,为了维护扬雄的道统地位,不少士人积极为扬雄颂莽辩解。北宋中期,王安石一派积极为扬雄仕莽寻求儒家义理上的合理性解释。赵宋南渡后,由于塑造王安石乃北宋灭亡罪魁的意识形态需要,以及现实政治局面急需强化忠节观念,扬雄和冯道一起成为士人批判失节现象的标靶。至朱熹在《资治通鉴纲目》中书“莽大夫扬雄死”,扬雄“莽大夫”的身份被确立下来。两宋忠节观念的强化,既表现在对扬雄和冯道这样负面人物的否定上,也表现在对屈原、陶渊明、杜甫等正面人物的再发掘和新诠释上。

——摘编自郭畑《从宋人关于扬雄仕莽的争论看忠节观念的强化》

材料二   清廷“崇朱”,注重纲常伦理,“忠节”作为其中核心范畴在由官方主持编修的方志中受到高度关注。清代的安庆方志无论府志还是县志,均设有“忠节传”,且“忠节”人物数量也较明志有较大幅度增加。清代安庆方志中“忠节传”虽有“矜其乡贤,美其邦族”的需要,但更多地让渡于凸显“忠节”主旨的要求,“忠节”事迹的书写则越来越简略。考察康熙十四年安庆府志“忠节”篇所载“忠节”人物,基本都是反抗张献忠等部或流寇土贼,而不是对抗清政权。再如康熙六十年府志《忠节传》,所录61位明人竟全部是明末“忠节”者,甚至为突出明末“忠节”者,连著名人物左光斗都不再记载。

——摘编自周毅《清代安庆方志中的“忠节”书写及其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宋时期强化忠节观念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代方志中的“忠节”书写的主要特点。
2023-11-14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闽江口协作体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