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82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卷中的明代商业

材料   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有常熟翁氏旧藏的明人画作《南都繁会景物图卷》,描绘明代后期南京市郊商业繁华的景象。其中各种招牌颇为醒目,写有“天之美禄”“东西两洋货物俱全”“西北两口皮货发寄”“万源号通商银钱出入公平”“京式鞋靴店”“川广杂货”等等的布帘,最长者达数丈,迎风飘拂,使摩肩接踵的市民,目不暇接。

——摘自王春瑜《治隆唐宋,远迈汉唐:王春瑜说明史》


   
上述材料招牌中的哪些信息可以作为解释明代后期商业繁荣的证据?概括说明理由。
23-24高一上·山东青岛·期中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2 . 雍正曾推行“老农总吏”制度,命州县在下属各乡选择一二名“勤朴无过”的老农,予以八品顶戴负责督课农业生产。这一做法(     
A.体现了重农务本意识B.弘扬了尊老爱幼风气
C.完善了基层选官制度D.推动了土地制度变革
2023-11-20更新 | 95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枣庄第十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1月月考检测历史试题
23-24高一上·山东青岛·期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有学者认为,在元朝,行省作为地方常设的最高行政机构,极少扮演体现地方独立性、代表地方利益的角色,相反主要起到了代表中央控制地方局势的作用。这一状况(     
A.是分化事权的必然结果B.表明地方治理体系混乱
C.说明政府腐败日益严重D.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局面
2023-11-20更新 | 78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枣庄第十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1月月考检测历史试题
23-24高一上·山东青岛·期中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北宋时期,东京等大城市设有“市易务”,朝廷拨款作本,收购滞销货物至需要时出售,并依据市场行情评定物价。这一做法(     
A.旨在打击不法商人B.体现了政府干预色彩
C.实质上是与民争利D.扰乱了市场交易秩序
2023-11-20更新 | 97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枣庄第十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1月月考检测历史试题
5 .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思想界出现了繁荣局面。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孔子主张“为政以德”,墨子主张“兼爱”“非攻”,韩非主张以“法”治国。这说明他们都(     
A.努力恢复西周政治秩序B.代表地主阶级的利益
C.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D.追求理想的社会秩序
6 . 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文官制度法”。根据这个法案,美国政府形成了“两官分途”,政府官员分为具有党派立场的政治官员和不受党派力量控制的中立事务性官员,后者在美国政府中所占比例一开始只占10%,1930年占80%,1970年达到85%,此后一直在85%上下徘徊。美国政府“两官分途”的形成(     
A.削弱了精英政治的影响B.缓和了两党之间的矛盾冲突
C.有利于公共行政的稳定性D.加强了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
2023-11-19更新 | 37次组卷 | 86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第八中学东校2020-2021学年高二1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如表是中国历史上三位著名人物的言论。其言论意在说明(     
人物言论
商鞅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
王安石天命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谭嗣同各国变法无不流血而成
A.封建势力是阻碍变法的重要因素B.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C.杰出人物是决定改革成败的关键D.改革过程充满着曲折和艰辛
2023-11-18更新 | 119次组卷 | 23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有学者认为: “这场战争是中西关系质变的临界点,整个中外关系至此逆转,旧格局随条约缔结而俱逝,中国被不情愿地拉入到国际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中。”这场战争是(     
A.雅克萨之战B.鸦片战争C.第二次鸦片战争D.甲午中日战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21世纪初,首次将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并称为“金砖四国”。2005年,高盛集团又提出“新钻十一国”,包括埃及、韩国、墨西哥、尼日利亚等11国。2007年,日本学者门仓贵史提出“展望五国”概念,即越南、印度尼西亚、南非、土耳其和阿根廷。这些新概念的不断出现表明(     
A.西方资本主义世界陷入危机B.亚洲国家在世界格局中的崛起
C.新兴国家呈群体性崛起态势D.国际格局中心转移到第三世界
2023-11-15更新 | 127次组卷 | 37卷引用:2020届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第一中学高三3月线上模拟历史试题
10 . 永乐年间,明朝政府发动所属藏汉人民,两次修筑川藏驿路,“自是道路毕通,使臣往还数万里”。这一举措(     
A.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B.提升了民众的文化水平
C.推动了中国与中亚之间的交流D.有利于海外贸易的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