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7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32—1934年,中国共产党纪念巴黎公社的主题主要是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建立苏维埃政权。但1937年3月,中共报刊《救国时报》指出:巴黎公社是民族团结,一致御侮的榜样,是法国一切有民族意识优秀分子的结合,呼吁救国御侮必须团结并动员一切力量。这表明,1937年初(     
A.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
B.国共合作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C.中共已正确认识到巴黎公社民族革命的性质
D.中共逐步实现从国内革命向民族革命的转变
2024-01-20更新 | 303次组卷 | 6卷引用:历史(九省联考考后提升卷,河南)-2024年1月“九省联考”
2 . 纪念邮票是为纪念重大事件或重要人物而专门发行的邮票。从右列邮票提炼一个主题,该主题应为(     
A.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英模B.保家卫国、奋勇杀敌的战士
C.以身作则、廉洁奉公的干部D.勇于探索、勤于研究的工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如表为不同时期纪念五四话语的表述,这说明当时(     
时间表述(节选)
1922年5月4日《五四运动与青年们底思想》:“学生运动,……人们仍旧得不到真的‘改造’、‘解放’,因而要勉励青年要以‘马克思底社会主义’来‘解除烦闷’”。
1925年5月4日《工人之路特号》:“(五四)……都是中国人民,感觉民族革命之需要,开始轰轰烈烈作反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军阀的运动”。
1927年5月4日《武汉各界五四纪念大会》:“继续‘五四’伟大精神,一致团结,并联合全世界无产阶级及弱小民族,与国际帝国主义,奉系军阀,新军阀蒋介石及一切反革命势力,作最后之决战”。
A.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B.民主革命思想不断成熟
C.民众民族意识开始觉醒D.社会开明开放氛围浓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是“中国学术和中国政治史的最可纪念的一年”,汉武帝听从董仲舒之言,“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用车马接送各地应召读书人到京城考试,以示礼遇。由此可见,汉武帝时(     
A.确立了新的官吏选拔制度B.明确了儒学独尊的地位
C.打破士族垄断政治的局面D.强化对地方郡国的管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右图大碗现藏于河北博物院,碗壁上除了有“民主团结”的字样之外,还有“晋察冀边区第一届参议会纪念”。此碗最有可能出现于
A.国民大革命时期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全面抗战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表为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于辛亥革命或孙中山的纪念活动的主题与口号。据此可知,当时(     
时间主题与口号
1938-1941年“拥护最高统帅”“服从蒋委员长”“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43年“只有新民主主义才能救中国”“从旧的专制到新的民主”
1944-1945年“成立联合政府”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断巩固
B.革命任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C.社会主要矛盾不断发生变化
D.国共两党逐渐达成革命共识
2023-10-09更新 | 124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河南省实验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1920年5月,《新青年》第七卷第六期发行《劳动节纪念》专号。在当时有影响的国内报刊中,唯独《新青年》把自己的重大关注投给了中国工人阶级的解放事业。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新文化运动的时机成熟B.马克思主义开始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C.有了坚强的无产阶级政党D.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飞跃
2023-09-17更新 | 174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顶级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01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人民出版社曾出版15种“马克思全书”、14种“列宁全书”等共计59种书籍,旨在“和海内外同志图谋精神上的团结”。除译介外,以李大钊为代表的知识分子也纷纷将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理论来宣传。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不满足于“只向知识阶级作‘学理’的宣传”,他们对建立更大范围的“联合”抱以期待。为此,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在传播实践中围绕“劳动”等具体观念,推动建立民众与知识阶层团结一致的阵线。19195月至19205月期间,国内各种报纸上登载俄国革命相关的译介文章约在110篇以上,其中态度客观及报以同情的文章达95篇之多。以《新青年》“俄罗斯研究”栏目为例,虽大多为译作,但内容涉及劳工联合、农业制度、经济政策、教育、妇女解放,文学文艺等众多议题,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

——摘编自蒋含平   汪娜娜

《从“学说”到“思潮”的知识演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19171921)》

材料二

依照刘大年的看法,在近代社会的不同阶段中,帝国主义、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相互关系、它们的矛盾斗争各有特点。因此,新编写的中国近代史著作要根据历史演变的时间顺序讲述事件;不只讲政治事件,也要讲经济基础、意识形态;不只讲汉族地区的历史,也要讲国内各民族在斗争中与全国的联系和相互关系。刘大年作为亲历抗战全过程的学者,对抗日战争的历史时代作了认真地反思,他认为中国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各阶级、各族人民团结起来进行的中华民族解放战争。刘大年认为,讲过去的事,回答现在的问题,展望未来,是历史科学的基本特点。

——摘编自张海鹏《纪念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刘大年先生诞辰一百周年》

材料三

“四史”学习教育,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四史”特点与重要性的深刻把握,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赢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艰苦奋斗推动社会主义在中国确立和发展、锐意进取开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守正创新取得新时代十年历史性成就的历史主线和主流,贯穿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党的百年奋斗主题。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加强开展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学习教育活动,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

——摘编自刘海军《中国共产党“四史”学习教育的历史溯源、核心要义与目标向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刘大年的主要史学思想。综合上述材料,简析中国共产党“四史”学习教育的当代价值。
2023-09-17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TOP二十名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调研考(二)历史试题
9 . 下图为法国纪念一部法典颁行200周年而发行的邮票。该法典(     
A.是首部资产阶级法律文件B.以判例法为主要法律渊源
C.是“大陆法系”的代表法律D.在英国法律的基础上制定
10 . 1940年3月,《群众》周刊在纪念孙中山逝世15周年而发表的社论中指出:“中山先生的不妥协的革命精神,指示我们必须抗战到底反对中途妥协;中山先生的联共政策,指示我们必须加紧团结反对分裂。”该社论意在(       
A.赞颂孙中山的革命功绩B.促成抗日统一战线建立
C.抨击蒋介石的反共行为D.提高国民党的政治威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