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在中华大地上恣意妄为,封建统治者孱弱无能……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孙中山先生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领”……率先发出“振兴中华”的呐喊。在孙中山先生领导和影响下,大批革命党人和无数爱国志士集聚在振兴中华旗帜之下……推动了革命大势的形成。19111010日,武昌城头枪声一响,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辛亥革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探索了道路。

——习近平2021年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1912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那一种共和政体是一个大失败,因为它在中国的历史、传统、政治经历、制度、天性、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基。……这种共和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

——摘编自[]费正清《评中国和日本近代化》

材料三

为什么民国初年的军队不尽忠于民国,不拥护民国的宪法呢?我们老百姓的国民程度是很低的,他们当兵原来不是要保御国家,而是要解决个人生计问题。如不加以训练,他们不知道大忠就是忠于国家和忠于主义,只知道小忠,忠于给他们衣食的官长和忠于他们同乡或同族的领袖。野心家知道我国人民乡族观念很深,从而利用之以达到他们的割据企图。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辛亥革命爆发的社会背景。
(2)概括材料二、三中费正清、蒋廷黻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初年共和政体失败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2020 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 70 周年。 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对中国和世界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材料     1950 6 25 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政府从其全球战略和冷战思维出发,作出武装干涉朝鲜内战的决定,并派遣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1950 10 月初,美军不顾中国政府一再警告,悍然越过三八线,把战火烧到中朝边境。侵朝美军飞机多次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地区,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我国安全面临严重威胁。值此危急关头,应朝鲜党和政府请求,中国党和政府以非凡气魄和胆略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1950 10 19 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彭德怀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率领下进入朝鲜战场。这是以正义之师行正义之举。抗美援朝战争,是在交战双方力量极其悬殊条件下进行的一场现代化战争。当时,中美两国国力相差巨大。在这样极不对称、极为艰难的情况下,中国人民志愿军

同朝鲜军民密切配合,首战两水洞、激战云山城、会战清川江、鏖战长津湖等,连续进行 5次战役,此后又构筑起铜墙铁壁般的纵深防御阵地,实施多次进攻战役,粉碎“绞杀战”、抵御“细菌战”、血战上甘岭,创造了威武雄壮的战争伟业。全国各族人民由衷称赞志愿军将士为“最可爱的人”!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中朝军队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对手,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迫使不可一世的侵略者于 1953 7 27 日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摘自新华网: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 7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20 年 10 月 23 日)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的背景?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
2021-04-16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信阳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2021 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以卓越的政治领导力和正确的战略策略,指引了中国抗战的前进方向,坚定不移推动全民族坚持抗战……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的敌后战场和国民党指挥的正面战场协力合作,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局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伟大胜利。

——习主席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75 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下表是“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新的历史性成就(部分)


材料三     2018 3 20 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伟大民族精神第一次进行全面系统的阐释,揭示出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密码,指出,“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2021 2 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 2021 年春节团拜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以“三牛”精神寄语全党全国人民:“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大力发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以不怕苦、能吃苦的牛劲 、牛力,不用扬鞭自奋蹄,继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辛勤耕耘、勇往直前,在新时代创造新的历史辉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的理解。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十三五”时期我国取得这些伟大成就的认识。
(3)依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新中国有哪些宝贵的中国精神?
2021-04-13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信阳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下面表格汇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所发行的邮票。其中,60周年的纪念邮票与之前相比,其主题的最主要变化在于
纪念周年枚数和内容
20周年4枚:毛主席的著作、八路军东渡黄河、人民战争胜利、光荣参军
40周年2枚:卢沟桥抗日、战斗在长城内外
50周年8枚:七七战火、台儿庄大捷、百团大战、敌后游击战、芒友会师、华侨捐献、台湾光复、伟大胜利
60周年4枚:全民抗战、中流砥柱、诺曼底登陆、攻克柏林1枚小型张:和平与正义

A.强调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
B.肯定了美苏两国对中国抗战的援助
C.展示了中华民族团结抗战的伟大力量
D.突出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地位
2019-06-26更新 | 239次组卷 | 28卷引用:2015-2016学年河南信阳高中高二下开学考试历史试卷
5 . 1906年12月,章太炎在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举行创刊周年庆祝会上的演说中说了这样的话:“以前的革命,俗称强盗结义;现在的革命,俗称秀才造反”。该言论反映出(     
A.民主革命取代农民起义B.中国革命的阶级基础发生了改变
C.对革命的理解是错误的D.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发生了改变
2023-10-21更新 | 157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初,清政府迫于国内外压力实行新政,进而发展成“预备立宪”,开始进行体制改革的探索。1905年清廷派载泽等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1906年载泽上密折说:立宪是“救危亡之方”,可使“皇权永固”、“外患减轻”、“内乱消弭”。
材料二:“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要去这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我们推倒清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那政治革命的结果,走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说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的演说》
材料三:人民的国家是保护人民利益的政权形式,只有人民当家作主才能体现真正的民主。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20世纪初清政府实行“预备立宪”的目的。为此,它可以仿行当时哪国的体制?
(2)据材料二、三,概括孙中山与毛泽东对民主政治的不同认识,并指出各自的理论来源。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中共为建立民主制度作了那些有益的探索。
2011-05-27更新 | 44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河南省信阳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历史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经过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的不懈努力,清廷完成了天山南北的统一大业,社会步入了和平建设阶段。与此同时,深受沙俄压迫的厄鲁特蒙古土尔扈特部众渴望重归故土。首领渥巴锡组成领导集体,精心策划,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正月出发东行,近17万人的队伍走过冬春夏三季,以牺牲过半人口的代价,在当年到达祖国西北边陲的伊犁河畔。获知消息后,乾隆皇帝当即决定让渥巴锡等人前往避暑山庄朝觐。经过妥善安排,渥巴锡等58人启程朝觐,途经乌鲁木齐、哈密、大同、张家口等地,所到之处均受到当地的热情款待。到达承德避暑山庄后,乾隆皇帝立即召见,他直接用蒙古语同渥巴锡等人交谈,并带着渥巴锡一行到新落成的佛教寺庙拈香。此次朝觐最重要的活动是封赏渥巴锡等人,册封汗、亲王、郡王、贝勒、贝子、辅国公等爵位。封爵的成功,使以后清廷管理土尔扈特部众得到了有力支撑,也免除了土尔扈特人的内部消耗,为其社会的安定提供了保障。为纪念此事,乾隆帝谕令竖起两块巨大的石碑,用满、汉、蒙、藏四种文字铭刻他亲自撰写的《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和《优恤土尔扈特部众记》。

——摘编自郭美兰《东归土尔扈特首领赴避暑山庄朝觐凸显非凡意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土尔扈特部得以回归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土尔扈特首领赴避暑山庄朝觐的历史意义。
9 . 纪念邮票是为纪念重大事件或重要人物而专门发行的邮票。从右列邮票提炼一个主题,该主题应为(     
A.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英模B.保家卫国、奋勇杀敌的战士
C.以身作则、廉洁奉公的干部D.勇于探索、勤于研究的工人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早年读鲁迅书,对一篇题为《拿破仑与隋那》的短文留下深刻印象。有感于人们熟知并崇拜拿破仑、成吉思汗一类战功显赫者,却冷淡甚至无视牛痘接种发明人隋那,鲁迅愤然指出:"杀人者在毁坏世界,救人者在修补它,而炮灰资格的诸公,却总在恭维杀人者。”这番激烈的说议,自然不能视作评价拿破仑、成吉思汗的科学论断,因为在这些军事奇才"杀人"、"毁坏"背后,自有推动历史前进的功勋在。鲁迅这篇短文别有一些警世意义:它犀利地针砭了一种不公正的现象——那些大有益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技术发明和科学发现,往往被人们享用却不为人们纪念,正所谓“百姓日用而不知”,以至昔之历史如梁任公所批评的:“不过记述人间一二有权力者兴亡降替,虽名为国史,不过一人一家之谱牒”。此种旧史必须改弦更张,以“探察人间全体之运动进步”的新史取代之。而新史的基本内容之一应是昭显推动人类“运动进步”的一系列科技发明和发现。这既是还历史以公道,更是为着让今人和后人铭记、效法、光大昔贤的创造。应当说,直至今日,在我们的书店、书摊、电视、电影中,翻来覆去铺陈的仍然多是帝王家谱、宫闱秘事、争权阴谋,而隋那之类发明发现者依旧形末音微,难以引人注意

——摘编自冯天瑜《发明发现——创造性思维的奇葩》


阅读材料,从材料中提取一个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