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人民、实践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马克思创建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人类指明了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途径,为人民指明了实现自由和解放的道路。《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年来,马克思主义在世界上得到广泛传播。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种思想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两个世纪过去了,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马克思的名字依然在世界各地受到人们的尊敬,马克思的学说依然闪烁着耀眼的真理光芒!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上的讲话

结合材料与所学的相关知识,围绕“思想理论深刻影响人类社会”自行拟定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2 .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政府当初以“以工代兵”为计划,以此来达到参战的目的,十几万华工奔赴欧洲战场,最终一战以协约国胜利告终。中国作为协约国一员,能够以战胜国的身份跻身于巴黎和会和十几万华工的英勇表现是离不开的。也因此在巴黎和会召开前夕,日本四处散播谣言,指责中国在宣战后一心内讧,宣而不战,没有资格参加会议时,中国代表陆征祥闻言立马驳斥日本,说道:“于外长任内,准法使康悌照会,批准惠民公司华工出洋,欧战时在战线中之华工二十万人,掘战壕,搬炮弹,制枪子,无论后方前线,华工均奋勇当先,中国何负于协约?”

——摘编自吴琼《一战华工:中国走向世界的先驱》

材料二:英国人视华工为低人一等的苦力,甚至认为华工是不成熟的儿童。英国国会档案记载,华工“比其他有色种族的劳工担当更大的风险”。虽然他们为英法两国作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却连几块小小的军功章也未得到。1917年5月,来自法国哈维尔港的一份治安报告指出,当地部分法国人对华工不友好,他们甚至聚众反对当地的华工。

1988年法国总统代表保罗·基莱斯在华工纪念仪式上,不仅为华工纪念铜牌揭幕,且向两位健在的华工颁发了法国级别最高勋章——“荣誉军团骑士勋章”,成为一战华工纪念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2017年英国政府正式承认并纪念一战中的中国劳工……

——摘编自张岩《一战华工历史论述的语境变迁与意义重建》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京政府“以工代兵”的重要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法两国对华工态度的变化。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说地理大发现是人类向未知的物质世界进军的话,那么文艺复兴则是人类向未知的精神世界的进军,是人们在精神世界中进行的探索,这个探索在文学、艺术、政治思想及自然科学领域内创造了丰硕的成果。文艺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在于它促使欧洲人从以神为中心过渡到以人为中心,在于它促使了人的觉醒,在于人们把重点从来世转移到现世。它唤醒了人们积极进取的精神、创造精神以及科学实验的精神,从而在精神方面为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和确立开辟了道路,文艺复兴在欧洲历史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摘编自尹虹《略论欧洲文艺复兴的历史作用》

材料二   没有文艺复兴运动中打碎神学奴役枷锁,解放人性行为,便不可能出现18世纪的“争取人权”的口号。从文艺复兴时期强调个性和自由意志到启蒙运动时期提倡自由、平等是一个发展过程,从争取人性、人权到提倡“主权在民”,也是一个发展过程。两者都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伟大斗争,而且有一些共同点。当然,二者在内容和要求上还是存在明显差异的。例如1415世纪时,人们在政治观上主张强化王权,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而18世纪末则坚决反对“朕即国家”。

——摘编自对明翰《从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到法国大革命——纪念法国大革命200周年》

材料三   资产阶级私有制是建立在一些人对另一些人的剥削之上的,无产阶级的目的就是要用革命的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夺取政权,实现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和政治民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无产阶级手里,并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共产党人应努全世界民主政党之间的团结和协调。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运动的历史意义。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启蒙运动的内容。
(3)概括材料三的主要思想,结合所学说明该思想是如何推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07年,王淦昌出生在江苏省常熟县,清华大学物理系第一届本科生,江苏省赴德国柏林大学官费留学研究生。1956年王淦昌通过实验发现了第一个荷电反超子——反西格玛负超子,把人类对物质微观世界的认识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从1961年到1978年王淦昌参与了我国原子弹、氢弹以及核武器的试验研究和组织领导,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追授王淦昌“两弹一星”功勋奖章。1978年担任原子能所所长期间,王淦昌成立学术委员会,领导改建101反应堆工程,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9863月,王淦昌等人联名向党中央提出了《关于跟踪研究外国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即后来通称的“863”计划。在王淦昌等人努力下,我国第一座30千瓦压水堆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开工建设,我国掀开了核工业自主创新、加快发展的新篇章。2003年,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以王淦昌的名字命名编号为14558号的小行星,以此纪念他为核科学领域做出的杰出贡献。

——共青团中央《百年青运跟党走——“我愿以身许国!”为祖国核事业隐姓埋名17载,古稀“归来”仍少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淦昌先生的历史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建国以来王淦昌先生取得成就的原因。
2022-07-12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2013年12月26日,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引用了《管子牧民》中的一个典故,“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这句话(     
A.主张思想要应时而变B.具有朴素的民本思想
C.体现崇德尚贤思想D.主张天人合一,尊重自然规律
6 . 《始终有你》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为“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十周年纪念”制作的官方主题曲:“东方跟西方的文明邂逅了冲劲,繁荣这里遇上安定。明艳紫荆风中争胜找对了路径”歌词中“找对了路径”是指
A.一国两制B.九二共识C.和平统一D.区域自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对辛亥革命的认识,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头枪声一响,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这一认识强调这场革命(     
A.结束了封建帝制在中国的历史B.体现了反帝反封的革命内涵
C.建立起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D.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71年3月,法国工人阶级建立了巴黎公社,在国家治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正如马克思所说:“公社的真正秘密就在于它实质上是工人阶级的政府。”公社“征求大多数人的意见”,在“得到大多数人的赞助”下通过普选方式选出公社委员。作为最高权力机关的公社,它拟定和颁布文告与法令,然后通过其下属的10个委员会来具体落实。在70余天里,公社颁布了几百个文告、法令,建立起了相对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公社还米取包括废除高薪、不得乘坐豪华轿车、马车在内的多项措施来防止公职人员的腐败与变色,并始终关注及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如解决工时、工资与食品安全等问题。总之,巴黎公社对理想社会的有益探索,为世界无产阶级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摘编自秦正为《制度体系视阙下的巴黎公社及其经验教训》

材料二 近代报刊的舆论导向功能受到中共早期领导人的推崇。他们在利用党内刊物构建巴黎公社图景的同时,也进行公开宣传。1922年6月,李达在《新青年》上撰文指出:最猛烈的“巴黎的自治团”与十月革命相比,失败在于“没有共产党任指挥”。1922年12月,周恩来在旅欧党组织机关报《少年》发表文章,称巴黎公社为“巴里共治团”,肯定十月革命与巴黎公社的一脉相承性。1925年3月,《新青年》推出第一个纪念巴黎公社的特刊,多篇文章在肯定巴黎公社的同时,深刻总结了其失败教训,认为,“政府权力不集中,对待反革命势力太宽恕”,“都可以做后来无产阶级运动的前车之鉴”。1926年3月18日,共青团中央书记张太雷在《巴黎公社纪念日》的演讲中,颂扬巴黎无产阶级创造新世界的能力,结合国民革命形势着重强调中国的无产阶级及一般被压迫的民众在民族运动中,应该从巴黎公社得到更多的教训。20世纪20年代,中共对巴黎公社进行了广泛宣传,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摘编自束锦《中国共产党对巴黎公社的认知与传播(1920~1927)》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巴黎公社在国家治理方面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20年代中共宣传巴黎公社的侧重点并分析原因。
2021-11-11更新 | 18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2022届高三11月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9 . “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是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的讲话中一个引人注目的亮点。其中“不折腾”是吸取了建国以来哪些历史事件的教训?
①农业合作化运动
②“大跃进”运动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文化大革命”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019-06-02更新 | 59次组卷 | 25卷引用:2014-2015学年河南确山县二中高二4月考历史试卷
10 . 【历史一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88年,法国政府公布了华工档案,并在巴黎市中心里昂车站附近的一座广场镶建了华工纪念铜碑,纪念在“一战”中为法国捐躯的中国劳工。据统计,“一战”期间,欧洲战区华工总计约有14万人之巨,尽管他们与协约国并肩工作而非直接参战,但通过此举,中国不仅向世界有力地展示了参与国际事务的渴望,表明中国人有诚意且有能力支持协约国,而且以此方式将中国与协约国战争命运直接绑定,进而助推其他更重要的外交目标之实现正是这些目不识丁的农民成为中国致力于创建新的国家认同的前驱。他们的血汗、牺牲为中国外交官在巴黎和会上争取列国承认、为中国登上世界舞台和实现国际化提供了重要的凭借。

——摘编自徐国琦《中国与大战:寻求新的国家认同与国际化》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劳工在“一战”中作出的重要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其他更重要的外交目标”在“一战”结束后是否实现?为什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