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46 道试题
1 . 【交流互鉴,共同发展】

材料一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

材料二   西方科学文化的传入,开启了中国传统的天文学、数学与地理学向近代科学的演进,促进了中国士大夫阶层从空谈心性向注重实用的转变。明末,社会危机加剧,士大夫阶层开始对空谈性的理学进行反省与批判。西方科学文化的传入,不仅丰富了士大夫们的知识,开拓了其视野,而且促进了其向经世致用理念的嬗变,为清代朴学的发展准备了条件。西学的传入,还冲击了“华夏中心”和“用夏变夷”的传统观念,促使士大夫阶层开始面向世界。

——摘编自马骏骐《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的特质》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阐释三大发明“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内涵。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之际西学的传入对中国的影响。
(3)综合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东西方文明发展与交流的认识。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68年至1905年近四十年时间活跃在博物馆移植舞台上的是西方来华人士,他们(传教士、知识分子)在中国建立的博物馆一度成为后来国人创建博物馆的范式。与19世纪中期的国人海外游记中简单地介绍博物馆外观“巍巍乎,大哉!”不同,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游历官绅已开始比较中西古物保护、利用等方面的异同。与游历官绅相比,留学生对博物馆文化的认识更加深刻。早在1849年《瀛环志略》里介绍的西方“古玩库”,就对其教育民众的公共意识表示欣赏。维新人士创办上海强学会时首次明确将创办博物馆与启蒙、强国联系起来,认为博物馆有“博览兼收,以为益智集思之助”。1924年,冯玉祥部下进驻北京后成立专门的国立博物馆,众多的深宫古物最终于1925年在博物馆公开展示。1930年,国民政府颁布《古物保存法》,向社会公众阐释古物是一种社会遗产,而不是一家之遗资。20世纪30年代,中国博物馆协会建成,开始了博物馆观念的本土化。至1936年,全国已建成博物馆多达77座。

——摘编自徐玲《西方博物馆观念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材料二   博物馆是进行国民教育的重要场所,全方位向公众提供关于自然、文化各领域的知识,以一种特有的方式担负着文化传承和传播的使命。19608月,北京历史博物馆更名为“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央苹命博物馆更名为“中国革命博物馆”。20032月,以两馆为基础的中国国家博物馆正式组建。该馆现有140万余件藏品;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是世界上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中国各地都建有综合性博物馆,以及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专业博物馆。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博物馆兴起和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现代中国博物馆建设的主要特征。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近现代博物馆发展的认识。

3 . [殖民主义与文化发展]

材料一     拉丁美洲革命不是一次偶然事件,它早已在酝酿中,孕育这次革命的重要因素,是人民大众遭受不可忍受的殖民压迫。殖民地人民在同一领域、同一环境内相互交往,相互学习,相互融合和同化,逐渐形成了共同的风俗习惯、历史文化传统。拉丁美洲人民的民族意识已经普遍高涨。……18世纪中叶以后,拉丁美洲与外界接触日趋频繁,卢梭、伏尔泰、孟德斯鸠等启蒙主义者的重要著作,在殖民地广泛传诵。到18世纪后半叶,责本主义工业虽然还很薄弱,但它是殖民地经济中一种新的因素,它必然会在殖民地不断发展,决非任何殖民主义与封建主义的反动势力所能压抑和扼杀的

——摘编自李春辉《拉丁美洲史稿》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曾沦为殖民地的国家发起了去西方化的运动,目的是根除旧殖民帝国的影响并消灭它们的权力象征。尽管如此,后殖民时代的民族认同并非总能强大到能根除殖民地的影响或取缔欧洲人的习俗。圣雄甘地呼吁印度人恢复当地习俗,拒绝所有从西方进口的东西,找到印度人的灵观。尼赫鲁则倾向于工业化和世俗化,跟上现代化的趋势,在印度实现西方世界那样的繁荣和进步。

——摘编自胡里奥麦克伦南《欧洲文明如何塑造现代世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爆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形成的文化特色。结合所学谈谈应该如何看待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
4 . 【世界公民与国际视野】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希腊语的“世界公民”一词包含了“宇宙”“城邦”“公民”之意,最早由古希腊哲人狄奥根尼提出,“当人们问他是哪里人时,他回答说我是世界公民”。除奴隶主和奴隶之外的自由民渴望休养生息,这种对古希腊世界及各城邦止战、和平、美德的思想在苏格拉底等哲人的论述中大量存在。斯多葛学派系统提出了世界主义的思想,他们认为地域划分不同的等级和国家,是违反自然法的,应废除国家的界限,组成一个共同的社会,即“世界国家”。

材料二  两次世界大战使得人们意识到狭隘、极端的民族主义教育无法正确处理国与国以及各国公民之间的关系。195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国际理解教育”正式更名为“世界公民教育”,“世界公民”一词正式进入各国视野。“文明的冲突”理论与全球治理理论、多元文化主义理论有着共同滋养的思想土壤,在“后殖民”时期,自由主义、社群主义开始与共和主义、多元文化主义、世界公民教育一起,构成公民教育的主要思想流派,并不断地推动“世界公民”内涵的扩展和“世界公民教育”的发展。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宋强《文明交流互鉴的教育溯源:“世界公民教育”思想的发展脉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世界公民”内涵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当代世界公民的看法。
2023-11-16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州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已形成三次现代化高潮:英国工业革命触发了第一次高潮,并在大西洋两岸形成现代化的始发区;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是第二次高潮,它使欧洲核心地区迅速卷入现代化,并且向其他地区强劲推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真正的全球性浪潮,世界一切地区几乎都身不由己地卷入了现代化潮流。

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是中国现代化的初始阶段,封建旧王朝体制下的清政府谋求封建王朝的延续和资本主义的改革。从1911年到1946年,中国的现代化虽然实现了向资本主义模式的转变,但处于自发的游离状态。新中国建立后,中国选择了适合自身国情的现代化道路,探索非资本主义现代化。1979年后开始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找到了顺应全球发展潮流、兼采各国发展所长、发挥自身独有特色的发展方式。

——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进程》和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材料二:西方人认为世界就像一部“自动扶梯”:各国根据其发展阶段的不同水平,朝着同一个方向前进,注定要像西方一样,站在自动扶梯的顶端。按照这种思维,现代化意味着整个世界的西方化。但问题在于它忽视了历史和文化,每个社会都被简化为在本质上与西方相同的社会。显而易见,不同的历史和文化深刻地塑造了不同的社会,这反过来又决定了它们现代化的性质和现代性的特征。

——摘编自[英]马丁雅克《西方化不是现代化的唯-标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史实,概述近代以来中国是怎样应对世界现代化潮流的。
(2)综合材料,谈谈你对“西方式现代化道路”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认识。
6 . [古今的劳动教育]

材料一     先秦诸子对劳动教育有着深刻的理解。《论语˙子路》中说,“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春秋时期的敬姜教育子弟“夫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墨子教育子弟“故圣人作诲男耕稼树艺,以为民食”。孟子说:“舜发于吠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摘编自何杨勇《先秦儒道墨三家的劳动教育思想与启利》

材料二   1982年,教育部颁布《关于普通中学开设劳动技术教育课的试行意见》,强调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形成劳动习惯。1993年2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了对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四方面的素质要求。劳动素质教育进入教育理论研究者的视野,劳动素养成为劳动教育概念的精髓。《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 年)》强调“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

——摘编自李伟《新中国成立以来“劳动教育”概念的嬗变》


(1)根据材料,概括先秦的劳动教育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我国劳动教育的认识。
2023-05-31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天门市2023届高三信息卷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抗美援朝与民族复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50军原系国民党第六十军,是滇系军间龙云的部队。抗战胜利后,龙云被蒋介石软禁,六十军受到蒋介石嫡系部队的排挤,军长曾泽生早已厌倦了内战,不愿与同胞厮杀,他更不愿意为失去民心的蒋家王朝卖命。因此在解放战争时期战斗力很差,部分士兵还有抢夺百姓粮食的行为,因此被人们戏称为“60熊”。1948年10月17日,宣布起义。1949年1月2日,中共中央军委授予这支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0军番号,部队设政委并进行政治整训,健全了党的各级组织,实行党对部队的绝对领导。此后,50军在湖北荆州一带参加农业生产和承担修筑汉江大堤等任务。

——摘编自贾琳《抗美援朝精神研究综述》

材料二   抗美援朝是中国以一个农业国的身板抗击携二战余威的世界第一军事、工业强国美国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在这场战争中志愿军打出了人类轻步兵的巅峰,绝对的信仰加上超强组织能力让这支军队具有惊人的韧性与战斗力。志愿军有其他军队所不具有的党组织,让志愿军具有远超职业军队的组织力和凝聚力。“能聚能散”聚在一起向敌人冲锋,散开来就像撇豆子一样渗透到敌人身边埋伏起来等待大反攻。战争的基本原则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而志愿军的信仰是完成任务,消灭敌人。

1950年10月25日50军奉命入朝参战。1951年1月25日的汉江阻击战,只有轻武器的50军3万人受命顶住美军机械化部队23万人的突击10天。但50军坚持了50天,在这五十天里,7个整编连31个整排138个整班全部栖牲,减员达2万多人,军队建制不断被打散重建,最后以团为作战单位,团长拿枪上战壕,军长曾泽生下死命令:“团长牺牲了师长上,师长牺牲了我上,就算人打完了蕃号打没了,50军精神永存,祖国不会忘记我们。”最终出色完成阻击任务,有力配合了东线部队行动。战后曾泽生对彭老总说:“我们50军在兄弟部队面前终于可以抬起头来了。”50军变成了威名赫赫的“50雄”,将士们士气更加高涨,全军树立起了敢打必胜的信心。

——摘编自徐铁红、孟哔磊《成名赫赫建奇功》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50军由“60熊”蜕变为“50雄”的原因及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还有哪些类似的重大历史抉择,请列举两则事例并说明其意义。有人把新中国75年复兴史解释为“国运”,请谈谈你的看法。
2023-11-04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权利法案》规定: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擅自废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的行为为非法行为;未经议会批准,借口国王特权征收金钱或超出议会准许的时限与方式征收皆为非法……议会议员应经过自由选举产生;议员在议会内自由进行演说、辩论,不应在议会以外的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讯问……向国王请愿为臣民的权利,据此对臣民判罪或控告皆为非法。此后,议会于1701年又通过了《王位继承法》。

——摘编自齐延平《自由大宪章研究》

材料二   美国的三权分立主要表现为国会、总统和法院之间的相互制衡。一、就国会而言,其受到总统否决权的制约,也受到法院司法审查权的制约。二、就总统而言,国会可以运用行政监督权制约总统,还拥有弹劾权;法院则可以运用司法审查权审查总统的行政法令是否违宪。三、就法院而言,国会对法院的制约有多项,包括国会对联邦法院法官有弹劾及免职权,可运用宪法修正权制约法院的司法审查权,等等。总统对联邦法院的制约有两项:对法官的提名权和赦免权。总统可以通过提名任命权,对法院的政治倾向性施加影响,通过赦免权改变法院的某些判决。

——摘编自王宝磊《浅谈美国的三权分立制度》


(1)根据材料一,指出《权利法案》颁布的主要目的,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权利法案》及《王位继承法》在英国近代民主政治形成中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三权分立制度的特点并说明其确立的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代西方政治体制的认识。
9 . 【郑和下西洋】

中共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所谓的中国式现代化,其中一个重要内涵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一重要论断,根植于历史与现实,明朝时期的郑和下西洋正是其明证。

材料一:


——《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二:作为明朝的外交使节和贸易代表,郑和始终奉行“不欺寡、不凌弱、友好相处,共享太平”的准则,和沿途国家相互尊重,友好相待。英国学者李约瑟博士评价说:“东方的航海家中国人从容温顺,不记前仇,慷慨大方,从不威胁他人的生存……他们全副武装,却从不征服异族,也不建立要塞。”在贸易活动中,采取议价成交方式和厚往薄来的做法,以丝绸、瓷器等中国特产与当地人平等交易。同时,郑和船队还把中国的一些生产技术、生产工具、医学等带到了沿途国家,推动了当地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与进步,赢得了沿途各国人民的欢迎和赞扬。直到今天,索马里和坦桑尼亚仍然把当地出土的明代瓷器视为和中国传统友谊的象征。

——摘自石涛:《海外华文教育教材:中国历史》


(1)根据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郑和下西洋的特点。
(2)根据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郑和下西洋的认识。
10 . 【中国古代官员的考核与监察】

材料一   按唐制,每年一小考,四年一大考。四品以下官由吏部考核,三品以上官由皇帝亲自考核。考课标准为四善二十七最法,“四善”:一曰德义有闻,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称,四曰恪勤匪懈。“二十七最”是根据各部门职掌之不同,分别提出的不同要求。经过考核,定出上、中、下三等九级,每个等级都有相应的考课标准和奖惩办法。

       一一摘编自《考课一一中国古代职官管理的重要制度》

材料二   明中叶以来,官僚主义愈演愈烈。隆庆二年张居正给穆宗所上的《陈六事疏》中指出,当时的官场风气是“纪纲不肃,法度不行”。万历年间,神宗皇帝批准推行“考成法”:六部和都察院把所属官员应该完成的工作、任务,酌量道路远近,轻重缓急,确定完成期限,对相关官员应该完成的工作、任务逐月检查。如果未按期完成,则必须如实申报,否则以罪论处。

       一一摘编自《张居正改革中的考成法考论》

材料三   孔子言:“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秦朝的国家政权机关设三大部门,一是丞相,掌管行政,协助皇帝处理万机;二是太尉,掌管军事;三是御史大夫,掌监察。康熙告谕大臣:   “朕观自古帝王,于不肖大臣,正法者颇多。今设有贪污之臣,朕得其实,亦必置之重典”。

       一一摘编自《历数中国古代反腐败措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唐代考课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中国古代整顿吏治的主要手段,根据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的认识。
2023-10-26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云学新高考联盟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联考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