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唐代诗人卢纶(739—799)在《送吉中孚校书归楚州旧山》一诗中曰:“沿溜入闾门,千灯夜市喧。喜逢邻舍伴,遥语问乡园。”该诗内容从侧面反映出当时(     
A.藩镇重视文化发展B.诗歌成为文学主流
C.商品经济得到发展D.坊市制度遭到废除
2024-03-29更新 | 54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三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豪放纵逸的李白在其许多作品中融入了道教思想的元素;沉郁顿挫的杜诗,则以儒家学说的积极方面为其创作基础;而王维、储光羲等人的田园山水诗,又常常流露出佛教“静”“空”思想的痕迹。这一现象(     
A.表明儒家正统地位受到冲击B.得益于多元文化的交流互鉴
C.凸显了诗歌创作世俗化倾向D.反映了唐朝国内政局的变动
2023-10-26更新 | 418次组卷 | 20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岳汨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史料一     当更张而不更张,虽有良工不能善调也;当更化而不更化,虽有大贤不能善治也。故汉得天下以来,常欲善治而至今不可善治者,失之于当更化而不更化也。”“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

史料二     “物物皆是理。如火之所以热,水之所以寒,至于君臣,父子间皆是理。”“诵《诗》《书》,考古今,察物情,揆人事,反复研究而思索之,求止于至善,盖非一端而已也。

——《遗书》

史料三        物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矣。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传习录》


指出材料中三则史料所涉及的儒学主要代表人物,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知识谈谈你对儒学发展的认识。(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4-01-25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民歌的歌词在内容方面大部分是表现男女爱情生活的。在那个时代,在封建礼教强大的统治威力的笼罩下,男女的正当爱情经常不能得到满足,在这种情况下,热烈而大胆歌唱男女爱情的而又较为婉转动听的民歌就具有很大的进步意义。北方民歌保存于《乐府横吹曲辞》,《横吹曲》是军队中应用的音乐,要求雄伟悲壮。当时北方各民族间常起争端,战争频繁。长期的行伍生活和艰苦的生活环境,使北方人民的性格锻炼得勇武刚强,北方民歌以很多篇幅反映了战争和人民的尚武精神。

——摘编自晏天丽《浅论南北朝乐府民歌艺术》

材料二   唐人饮酒姿态豪迈不羁。一些酒肆轻歌曼舞,宴饮游戏丰富多彩,这种氛围带给诗人的不仅仅是感官上的刺激,更多的是心理上的新鲜与愉悦。在酒肆交易中,现钱买卖、质酒、以物换酒、赊贷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诗人买酒的欲望,极大地改变了唐代诗人的生活方式,助长了饮酒习尚,由此酒更能迅速融入诗人生活。酒肆题壁诗推动诗歌传播,酒肆成为酒妓歌舞表演的场所及其与诗人认识交往的媒介。在酒肆文化中,诗人作诗技艺的精进与诗歌风貌的嬗变都在悄然进行着。

——摘编自于帅帅《唐代酒肆与唐诗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方民歌风格的不同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说明酒肆文化对唐诗发展的推动作用。
2023-11-23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
5 . 下表是研究秦朝灭亡原因的两则史料。其共同研究视角是(     
史料一司马迁:“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
史料二贾谊:“世非无深虑知化之士也,然所以不敢尽忠拂过者,秦俗多忌讳之禁,忠言未卒于口而身为戮没矣。”
A.军事衰退B.政治残暴C.经济落后D.文化冲突
6 . 白居易曾作《眼病诗》:“案上漫铺龙树论,盒中虚捻决明丸。”《龙树论》是从印度传入的治疗眼科疾患的医籍。当时随着佛教东传和西行求法的进行,出现了大量由印度译入的佛教医方明经书,如《龙树菩萨药方》和《婆罗门药方》等。这反映了(     
A.中外交流促进科技发展B.民族交融促进文化繁荣
C.印度医学受到社会追捧D.唐代推行三教合一政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唐蕃和亲后,松赞干布“仍遣酋豪子弟,请入国学以习《诗》《书》。又请中国识文之人典其表疏”。南诏选群蛮子弟聚之成都,学习汉族礼仪文化,并达到很高造诣,“公文翰之美,冠于一时”。这说明,唐代(     
A.少数民族对边疆地区积极开发B.统治者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C.汉文化在周边民族地区的传播D.政府注重与周边国家的交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唐代,饮茶、品茶之风在全国范围内盛行,元稹曾作宝塔诗赞道:“茶,香叶,嫩芽。慕诗客,爱僧家。碾雕白玉,罗织红纱。跳煎黄蕊色,碗转麴尘花。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饮茶的盛行反映了(       
A.佛教文化的主流地位B.文人意趣与精神追求
C.丝绸之路的贸易兴旺D.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9 . 根据唐代范摅《云溪友议》和《旧唐书·吕渭传》等书的记载,大致可推定李绅所作《悯农》诗2首,应是在唐德宗贞元十五年(799年)。《悯农》诗曲折地反映了当时将实物税改成了货币税,实行□后农民的困境。□所代表的赋税制度是(     
A.租调制B.租庸调制C.两税法D.均田制
10 . 白居易凌晨在长安城南登观音台俯瞰长安作诗:“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遥认微微入朝火,一条星宿五门西。”该诗从侧面反映了当时长安城(     
A.科举制使士人因诗入仕B.严格按儒学规范建设的城市
C.农耕经济影响民众生活D.士人群体的生活与文化空间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