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的“中国”多为“中央之国”之意,乃天下的“中心”,“中国”的周边则居住着“四夷”或“四裔”,是王朝的边缘。“中国”与“四裔”共同组成了王朝。清顺治、康熙两朝将自己定位为入主中国,他们是赶走“闯贼”,取代明朝成为中国的统治者。雍正帝则对在传统大一统观下如何构建满洲与中国的关系进行了深入辨析,并将清统治者“入主中国”的理念向“我本中国”的理念转变推进了一大步。综观雍正皇帝对于满洲与中国关系的理论体系主要基于三大方面:一是“华夷一家”“我本中国”;二是“清朝即中国”;三是有德者君天下,“夷”也可以统“华”。

——摘编自武沐、杨博皓《明清两朝中国观对比研究》

材料二       清前期统治者对中国民族关系思想的完善与总结还体现在“恩威并用”思想上。以《四库全书》为统计蓝本,着重统计了“恩威并用”以及与其相似的概念在《四库全书》中出现的次数。其中“恩威并用”共出现88次,约有一半的记载来源于清代文献;“剿抚并用”出现44次,清代文献有40次:“剿抚并施”出现14次,清代文献出现12次;“剿抚兼施”出现39次,全部出自清代文献;“剿抚并行”14次,全部出自清代文献。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与“恩威并用”这一概念相似的一些提法大多数出自清代文献。

——摘自崔明德、陈铭浩《清前期民族关系思想刍议》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清两朝在“中国观”认识上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统治者对少数民族“恩威并用”的表现,并分析其历史意义。
2022-12-15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2022-2023学年高一12月选科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汉阳铁厂在1908年时,产铁六万六千吨,到1910年时已接近12万吨,增长了接近一倍。同时,1908年汉阳铁厂产钢两万二千吨,1910年增至5万吨,三年时间翻了一倍多。这些数据(     
A.体现了洋务运动成就显著B.反映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C.改变了列强主宰市场格局D.折射了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发展
2024-01-24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明清之际出现了一批科技巨著,《本草纲目》总结了我国16世纪以前的药物学成就,提出了先进的药物分类法;《农政全书》集传统农业之大成,总结了明末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还吸收部分西方的灌溉技术;《天工开物》注意运用数据来说明生产的质量和效率。据此可知,明清科技(     
A.居于世界领先地位B.完成向近代科学的转化
C.在传承中有所创新D.突破了封建体制的束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5世纪晚期,葡萄牙水手在印度洋上航行的时候,发现阿拉伯人用来确定纬度的星盘更为简便,就以他们的仪器为原形制作出了十字标尺和反向标尺。欧洲水手确定方向和纬度的能力使得他们能够收集大量的地理数据,这样,他们在海洋上的航线基本上能够精确有效。这表明在新航路开辟上(     
A.指南针发挥了关键作用B.阿拉伯商人干预较深
C.亚洲的发明有助于导航D.航线均提前精准设计
2024-03-26更新 | 145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多校2023-2024学年高一3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5 . 如表为不同时期苏联的农业机械产量与保有量的数据。据表格信息可以推知当时苏联(     
拖拉机产量谷物联合收割机产量拖拉机保有量谷物联合收割机保有量
1928年0.127万辆0台2.7万辆2台
1940年3.16万辆1.28万台53.1万辆18.2万台

A.农业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付出巨大
B.积极利用外部契机进行经济建设
C.农业机械化助推粮食产量的飞跃
D.工业化水平较低制约农业集体化
2022-08-10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五市十校教研教改共同体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下表所示是利用大数据技术,对通行版的《论语》“热词”进行检索的结果(由高到低)。表中数据可用于佐证早期儒学
A.揭示了天人关系的基本内涵B.蕴含对道德人伦的深切关怀
C.主张用“仁”的思想改良制度D.提出了影响深远的民本思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如图所示为1922—1925年苏俄(联)合办的股份制(外国资本和本国资本合作)公司数量统计情况。这类公司的创办(     

A.巩固了十月革命成果B.以牺牲农业作为代价
C.推动了国民经济发展D.促成指令性计划体制
8 . 由表格信息可推知
2018年世界部分组织现状及其数据分析表
人口总量(亿)占世界人口数量比GDP总量(万亿美元)占世界GDP总量比
世界贸易组织70.793.12%82.6396.1%
欧盟5.136.76%18.7721.84%
东盟6.548.619%2.973.46%
亚太贸易协定29.8739.34%18.3221.33%

A.世界贸易是以欧美国家为主导
B.世界政治多极化的加强
C.经济全球化助推世界贸易
D.贸易保护主义逐渐退出世界贸易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五代时期,黄河流域战乱频繁,社会生产的发展受到了严重阻碍。南方各割据政权一般却比较稳定,战争较少,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五代后,全国的经济重心,已从黄河流域逐渐转移到长江流域。据北宋初年统计,当时北方人口只有100多万户,后陆续平定南方诸国,又得230多万户。南方人口已经是北方的两倍。这一方面是江南人民长期辛勤劳动的结果,另一方面,由于北方经常发生战乱,劳动人民为躲避战火大批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同时带来了北方的生产技术和经验。“绍兴和议”以后,北方移民大量涌入,使南方社会经济继续获得发展。11591179年,南宋全国丁口从1684万增加到2950多万,20年间丁口增加了近3/4。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显著进步,城市和商品经济十分繁荣。自唐朝安史之乱时候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到南宋最终完成。……农业生产技术以江浙一带最进步,“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由此产生。

——摘编自朱绍侯、齐涛、王育济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人口增长的最主要的原因,传统农业在这一时期(两宋时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新发展,中部和南部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粮食产量相应增加。

淤田、沙田、潮田、山田、圩田、围田、湖田等各类耕地的开垦;南方地区讲究精耕细作的集约化经营。作为主要粮食作物的水稻,在这一时期不仅种植地区扩大,而且耕作技术与经营方式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早稻优良品种占城稻,在宋初从越南引进以后,经过一百多年的推广,到南宋时江南各地十之八九普遍种植。有些地区,已有早稻、中稻、晚稻的区分。水稻栽培技术有了明显的提高,把稻种在秧田上培育,然后移植(即插秧)到大田。陈旉《农书》专门记述了秧田的修治技术,不少地区还发明了插秧工具——秧马。秋收后的耕田,务求再三深耕,使土壤疏松细碎;春耕时再三耕、耙,使土细如泥。耕田用牛犁也用踏犁;耘田除草,有了耘爪、耘荡等工具;水利灌溉在原先的筒车、桔槔之外,出现了效率更大的龙骨车(翻车、踏车),可以把河水抽到一二丈高的稻田中。集约化经营的结果,是水稻单位面积产量的增加。当时人说,在两浙路一带,上等水稻田一亩,可以收获稻谷五六石,约为750斤到900斤之间,是相当高的产量。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时期南北经济重心开始转移的表现,并分析其影响。
(2)依据材料,探究人口增长与农业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
2023-11-20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联考(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下表
年份进口约数
172914000公斤
1790280000公斤
18362100000公斤
18372400000公斤
表是1729—1837年中国进口的鸦片数量统计情况。表中现象对中国造成的影响是(       
A.白银大量外流B.小农经济破产C.国门正式洞开D.鸦片战争引燃
2024-01-25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