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1 道试题
1 . 下表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授予各抗日根据地的英模人数统计。数据变化表明(     
年份《中国人民解放军英模辞典》《八路军二级军区以上领导机关授予的英雄模范名录》
1931年9月至1937年7月13
1937年7月至1942年5月1546
1942年5月至1945年8月149326

A.敌后战场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B.抗日战争已进入战略反攻
C.中共借此反击国民党反共阴谋D.中共努力推进全民族抗战
2023-02-12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如表是一组美国20世纪农业发展状况的数据统计,表中数据反映出20世纪的美国
年份农场数量(万个)农场面积(万英亩)农业劳动力人数(万人)单个劳动力经营面积(英亩)
190057484130116872
1945585.5114160832.5137
1980230.9104200370.5281

A.农业占国民经济比重逐步下降B.农场面积随领土扩张不断扩大
C.土地规模化经营促进效益提升D.生产效率低导致农业劳力流失
2022-04-09更新 | 360次组卷 | 8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图所示为唐朝政府控制的户口总数变化情况数据图。为了解决这一变化带来的财政运转困难,唐朝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抑制土地兼并B.改革均田制C.精简政府机构D.实行两税法
4 . 如表为唐中后期主要纳税物品折钱数量变化表(单位:文)。据此推知(     

贞元初年
(785年)
贞元八年
(792年)
贞元九年
(793年)
长庆四年
(824年)
米(1斗)20070—8040—7050
绢(1匹)40001500—1600800—900800
注:数据为当年各地多数地区大致数值
A.重农抑商政策松弛B.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C.货币税已获得普及D.土地兼并日趋严重
2023-11-11更新 | 1028次组卷 | 13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前冲刺(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中国驻印军、中国远征军挺进2400多公里,收复城镇50多座,解放缅甸领土13万平方公里,收复滇西失地8.3万平方公里,击毙日军4.8万人,俘虏日军6470人,缴获步枪1.1万多支,轻重机枪600挺,火炮160门,坦克12辆,汽车606辆,飞机3架;中国驻印军、远征军伤亡6.7万多人。”上述材料数据最能说明(     
A.中国参加协约国作战沉重打击日本侵略者
B.敌后战场配合正面战场牵制大量日军兵力
C.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D.中国军队协助和配合盟军作战作出巨大贡献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2018年中国粮食生产情况


——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不包含港澳台地区)

材料二   1949年国家粮食管理局成立,加强了对粮食的管控。1953年为配合工业化之需求,实行粮食等产品统购统销,进行计划收购和计划销售。1958-1962年,国家对统购统销制度进行改进,普遍实行定量配给制,以粮油票来供应粮油。“文革”时期,粮食供应问题再度恶化。改革开放初期,国家在提高粮食收购价格的同时,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开始逐渐恢复粮食贸易市场,实行多渠道的粮食经营策略,粮食产量回升,但财政补贴日益加重。1993年起,粮票制度被废除,全国的粮食统销制度被取消,并且逐步开放粮价。我国加入WTO后,使得中国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面临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

——摘编自何思源《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的粮食流通体制变迁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1949~2018年我国粮食生产总体发展趋势并分别说明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的粮食流通体制变迁及其影响。
7 . 根据亚太经合组织预测的数据,从2020年到2030年,全球中产阶级人口将从33亿增长至49亿,这一增长中的80%发生在亚洲。还有数据显示,自2013年以来,全球范围内签订的44个自由贸易协定中,有28个涉及亚洲。这可以用于说明,当前至未来(     
A.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明显加强B.亚洲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C.亚洲科技和贸易居于世界前列D.世界的政治多极化格局日益巩固
2023-05-05更新 | 514次组卷 | 8卷引用: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元初,刘秉忠因所用金时《大明历》已有与天象不合问题,提议修订历法。至元十三年(1276年)元廷设立太史局(后改为太史院),命许衡、王恂、郭守敬、杨恭懿等主持其事。郭守敬(12311316),字若思,顺德邢台(今属河北)人。祖父郭荣精通算数水利,他让郭守敬从学于精通天文地理的刘秉忠。后郭守敬被任命为同知太史院事。对于修订历法,郭守敬认为,首先应创制精密的天文仪器,然后进行测量,这样才能有准确的数据。郭守敬对前代过于复杂的浑仪加以简化,取消黄道圈,创制了简仪。简仪使用许多线以提高精度,是一项改进。郭守敬改制的圭表,把宋代的八尺长的圭表增高到四十尺,并依据小孔成像的原理,发明了测影器具“景符”,大大提高了测定精度。经元世祖批允,至元十六年(1279年),郭守敬进行了大规模的天文观测活动,“东至高丽,西极滇池,南逾朱崖,北尽铁勒,四海测验,凡二十七所”。通过实地观测,取得了许多就当时来说世界上最为精确的数据。郭守敬、王恂等人,在此基础上参考累代历法,终于编出新的历法——《授时历》。

——摘编自叶坦、蒋松岩《中华文化通志·历代文化沿革:宋辽夏金元文化志》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郭守敬成功编定《授时历》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郭守敬身上体现出的优秀品质。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的目光始终没有离开欧洲。在战争中没落的大英帝国及其他一些欧洲国家,对于在自己身边出现的日益强大的苏联产生强烈的恐惧感,他们十分担心贫困、寒冷和饥饿会引发欧洲的“革命”,并认为“虎视眈眈”的苏联正在等待这一时机。苏联在战后初期的很多言行和政策选择,不但没有消除美国和西方的不信任感,反而助长了他们对苏联的战略性疑虑。美苏之间国家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质性致使双方的战略互疑不断升级,美国重返欧洲与苏联形成对抗。

——摘编自沈志华等《冷战启示录》

材料二   二战后苏联经济发展状况统计表格中数据为年均增长率,单位:%

时期国民收入工业农业
1966-19707.78.44.2
1971-19756.37.40.5
1976-19804.34.41.7
1981-19853.33.61

——摘编自沈志华等《冷战启示录》

材料三   苏联同美国军费开支比较单位:亿美元

年份军费国内生产总值
苏联美国苏联美国
1985277025802118040540
1986287028002250042780
1987303028802348045440
1988319029302507049080
1989303030402648052670
1990292030602660055630
1991260028002531057410

——沈志华等《冷战启示录》


(1)材料一中,作者强调什么因素引发了冷战?
(2)据材料二,说明苏联经济发展出现的问题,并分析其形成的根本原因。
(3)分析说明材料三反映的历史现象与冷战进程的联系。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获得的启示。
2022-05-25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如图是某位学者针对19世纪的英国撰写的论文标题(部分)。这最适于研究(     
2妇女就业困境的状况
2.1工作环境恶劣—以血汗工作为例
2.2妇女就业低工资待遇
2.3妇女生活环境恶劣
3妇女的就业价值被贬低
3.1妇女的就业数据被缩小
3.2妇女就业贡献被低估
A.女权运动的兴起B.阶级矛盾的尖锐
C.家庭结构的变动D.议会改革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