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事件

大公报标题及刊登时间

江阴西门外某校女生,秘密创立“立志不嫁会”,规定:“以立志不嫁终身自主为目的”“凡会员均有劝人立志不嫁之义务”“既入本会当不参预人之婚姻事”

《异哉女学生之立志不嫁会》1917—03—21

湘潭东区某女,因父母亲意见不合许配给两户人家,结婚时发生了抢亲闹剧,上告县政府,但“官不能决”

《抢亲之大笑话》1917—03—22

常宁曾广厚临死前,仍以遗嘱的形式嘱其妻廖氏为其守节

《死人令妻守则》1917—03—23

1917325日的《观剧联姻》载某男女双方交换相片而定婚焉,不用三媒六证;108日《圣诞节嫁娶忙》;112日《新嫁娘英语演讲》

某棺材店老板娘因其十三岁的童养媳吴女“忽触妇怒,乃以毒手相向,击伤要害、并烙其下部周身,几无完肤。十三日,天将破晓,即告绝命”

《虐毙养媳之惨闻》1918—08—29

长沙小西门外某男与同街某娃女,在无媒妁之言、无父母之命的情况下自由恋爱,缔结连理

《洞房香结自由花》1918—10—03

1919329日《自由嫁人之招贴》载,王小风,女,年约十八岁,“情愿自由出嫁”,但要求“一不作妾;二不作婢;三不作娼”。427日的《公主下嫁挑夫》更是轰动一时的新闻
黄庭辉离婚19191222日《我对于黄君庭辉改嫁的感想》;192021011日连载《黃女士庭辉改嫁之原因》等

——改编自宋银桂、陈海燕《从长沙〈大公报〉(1917——1925)看湖南近代婚恋状况》


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对材料有关湖南近代婚恋状况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加以阐述。(要求:看法具体明确,史论结合,论据充分,表达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如表所示史料均反映明代中后期社会情况。

史料史料   出处
“浙江钱尚书治第时,多役乡人,而砖凳亦取给于彼”明代文林《琅琊漫抄》
“吴中士大夫田连阡陌,受请寄,避徭役,贻累闾里,身殁而子孙为流佣者多矣”明代钱谦益《牧斋初学集》
“(明代后期)朝廷有命令,必传之态度监,太监传之管文书官,管文书官方
传至臣等;内阁有陈说,必达之管文书官,管文书达至太监,太监乃至御前”
明代余继登《典故纪闻》
“是秀才一得出身,即享用无白银田二百亩矣”。“又贫生无力完粮,奏销豁免。诸生中不安分者,每日朔望赴县恳准词十纸,名曰‘乞恩’。又揽富户钱粮,立于自名下隐吞。故生员有‘坐一百走三百’之谣”明代范三廉《云向据目抄》
清代顾公燮《丹午笔记》

材料二   针对一条鞭法,襄阳李公曰:“以各项银差并力差工食合为一处,计银若干数,然后照丁高下,粮多寡,以此银派征之。征毕,则分此以为银差起解,及为官觅力差人之工食也。百姓完此外,无一事矣。法仍宜民哉……”而黄宗羲则说:“有明两税丁口而外,有力差,有银差……一条鞭法……是银力两差并入于两税也。未几,而里甲之值年者,仍复纷然,其后又安之。谓:‘条鞭,两税也,杂役,值年之差也。’岂知其为后出之差乎?使银差力差之名不去,何至是杂役耶!故条鞭之利于一时者少,而害于后世者大矣。”

——摘编自梁方仲《明代一条鞭法的论战》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代中后期存在的社会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襄阳李公、黄宗羲对明代中后期税制改革的看法。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邝埜(ye),字孟质,湖广宜章人。永乐九年进士,授监察御史。成祖在北京,或奏南京钞法为豪民沮坏,埜奉命往南京察访阻滞钞法者,众谓将起大狱,埜仅执一二市豪归,奏曰:"市人闻令震惧,钞法已通矣。”事遂已。倭犯辽东,整往察问戍守失律者,依律百人皆应死,整开陈其可矜状甚明,成祖恕之。宣德四年,梦赈济关中、陕西之饥民,减免百姓苛捐杂税,分地赈济活人甚众。在陕久,刑政清简。正统十二年,亲侄邝侗求取官职,埜回绝之,并作《训侄侗四首并序》规劝。

瓦剌也先势盛,埜请为备,又与廷臣议上方略,请增兵大同,择智谋大臣巡视西北边务。正统十四年,也先进犯。宦官王振主张明英宗亲征,自行下诏,几些上疏“陛下为宗庙社稷主,奈何不自重。"不听。闻情随军而战,屡屡上奏,王振怒曰:“汝腐儒安知兵事?再言必死!”野曰:“我为社稷生灵而言,何得以死惧哉!”土木堡之役,英宗被俘,整死,年六十五。景泰初年,追赠少保。成化初年,谥忠肃专祠以祀。

——摘编自《明史》《明英宗实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邝埜的主要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邝埜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秀品质。
2022-01-12更新 | 90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一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王韬(1828—1897)的思想主张

阶段

主张

墨海书馆时期

18491862年)

1849年秋,他进入西方传教士创办的“墨海书馆”担任中文编辑。在他看来,西人“藐视傲睨而不为礼”,与西人通商“即大害之所在”,长此以往“华风将浸成西俗,此实名教之大坏也”,“如徒颂美西人而贬已所守,未窥为治之本原者也”。“西国所行者……近于杂霸之术,非纯王之政”,“政教一体”和“君民同治”为立法大谬者

流亡海外时期

18621874年)

1862年,王韬因受太平天国运动牵连,被迫流亡海外。王韬首先批评了鸦片战争后国人的虚骄之气,明确提出因势利导,利用西方之利,师其所长,学习内容多为历算、格致、轮船、织具等。1867年后,他游历英国和参观议院后,称其是“国中遇有大政重务,宰辅公侯、荐绅士庶,群集而建议于斯,参酌可否,剖析是非”的重地

重回故土时期

18741897年)

他创办报刊,撰文称中国传统政治症结在于“民视君阀如九重之远矣”。英国立国之基并不在于时人所说的“船坚炮利”,而在于“君民共主,上下相通”的法政制度。“英不独长于治兵,亦长于治民,其政治之美,驳驳乎可与中国上古比隆焉”“犹有中国三代以上之遗意焉”

——摘编自李栋、杨莹《洋务运动时期王韬对待西方法政知识的认知与逻辑》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王韬思想观念的“变与不变”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2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鲁国的朱家,是汉高祖同时期人。鲁国人都喜欢讲儒术,而朱家却是以任侠闻名。先后被他藏匿和救活的豪杰有几百人,其他一般人被救的无法计算,但他从不自我夸耀。凡是被他救助过的人,他都尽量避免与他们见面。他救济人,总是从最贫困的开始。三他家中没有任何多余的钱财,穿的衣服又破又旧,每顿饭只吃一样菜,出门坐的是牛车。但是他奔救别人的危机,超过了自己的一切就他曾经暗中使季布将军摆脱了被杀的厄运,等到季布将军地位尊贵了,他却至死不肯与季布相见。函谷关以东的人们,无人不企慕他,希望和他交朋友。

——摘编自司马迁《史记游侠列传》


(1)根据材料,概述汉初游侠的特点口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初游侠之风盛行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乡村底层走上权力巅峰的明太祖,对荒政破败与王朝衰亡之间的关系有深刻的体会,洪武元年(1368年)就曾明确告诫臣下:“恤其……恤其幼……天下之老幼咸悦矣,其心有不归者,寡焉!”在频繁实施赈恤的过程中,明初荒政建设也取得了明显成效。其一,将救荒的行政权力统一集中到户部,使户部担负起“以积贮之政恤民困”的职责。其二,明确了“不拘时限”的报灾之法、“勘灾既实,尽与蠲免”的蠲免之法、“大口六斗,小口三斗,五岁以下不与”的赈济标准和“务使饥民切沾其利”的赈济原则。其三,为了在第一时间掌握灾情并实施救助,构筑了“遣御史巡行以广耳目”的监察网络和者民报灾制度,制定了严厉的灾荒行政奖惩政策。有效通制了官员在荒政中的懈息和责任推却等行为。

——摘编自杨乙丹、卢勇《明代灾荒赈贷制度探析》

材料二   为了吸纳社会资源,激励社会各界踊跃投入教灾工作,南京国民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捐资者、经募赈款(物)者、办赈出力者、防灾御灾有功者等方面的激励、奖赏举措,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灾荒救助的奖励体制,既有对传统的继承,又有一些因应时代的权变。在救灾奖励制度的贯彻实施过程中,由于整体权力系统效率低下,特别是公权私用痼疾无孔不入,加之整个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国民政府的灾荒救助奖励制度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摘编自武艳敏(南京国民政府前期救灾奖励制度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太祖赈灾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南京国民政府救灾措施与明初的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