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0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19世纪60年代初,上海租界出现洋商大量申请地皮以投机地产业的现象。下表为这一时期上海道契(上海政府签发给外国人的土地契约凭证)的数量和面积(单位:亩)统计:
国别186018611862186318641865
道契│面积道契面积道契|面积道契面积道契面积道契面积
1678170134617921869510234668619394
7275539360338241071271
118217149421562733715ss561
111655437948855

据此可知,当时
A.政局变动影响了上海土地市场B.列强加紧资本输出刺激土地需求量
C.民族工业产生推动城市近代化D.贸易中心转移推动上海经济的发展
2021-12-01更新 | 460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2022届高三下学期普通高中名校联考信息卷(模拟二)历史试题
2 . 如表介绍了清代江南举人的社会成分统计情况。导致这一状况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人数直系三代出高级科名或相应官职直系三代仅出低级科名直系三代未出功名但生活于城市直系三代未出功名且生活于市镇直系三代未出功名且生活于农村来自城市/市镇/农村
1433958(67%)240(17%)53(4%)17(1%)3城市1042(74.6%)|市镇290(20.89%)农村64(4.6%)(37人不详)
A.传统自然经济逐渐瓦解B.世家大族的势力膨胀
C.农业人身依附关系松弛D.维护专制统治的需要
3 . 据国家公安部、国家统计局统计。1963年我国出生人数达3000万,真的多。现在总人数翻番了,但2020年出生人数1003.5万,仅1963年的三分之一了,1963年我国出生人口出生这么多的主要原因是
A.国家调整政策的影响B.儒家思想“多子多福”影响
C.国家文化政策的影响D.国家在当时已放开二胎的影响
2021-06-06更新 | 263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2021届高三第十次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下表清代部分中外条约作准文本统计,侧面反映了
时间条约作准文本
1689年中国与俄国《尼布楚条约》以满、俄等文种签订
1842年中国与英国《南京条约》在汉文本基础上谈判,汉、英文订约
1861年中国与普鲁士《通商条约》用中国文字并德意志字样合写
1895年中国与日本《马关条约》以汉、日、英文签订,以英文本为准
1901年中国与11国《辛丑条约》以法文本为准
A.西方列强间实力对比发生变化B.清政府逐渐接受西方外交体系
C.近代国家主权和话语权的丧失D.清政府逐步放弃传统华夷观念
5 . 下表所示为1940年陕甘宁边区政府部分县参议员、政府委员党派统计(单位:人)。陕甘宁边区政府的这一结构
县别庆阳合水镇原清涧绥德
机关议员委员议员委员议员委员议员委员议员委员
党派共产党233203203547545
国民党17314317333507
无党派2432751266711021
A.体现了工农民主政权的性质B.适应了国内形势发展的需要
C.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D.壮大了反抗国民政府的力量
2021-05-03更新 | 1839次组卷 | 43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测试(一)历史试题
6 . 如表为1978至1988年世界半导体芯片生产情况统计。这些变化
1978至1988年世界半导体芯片的生产情况(%)
年份型号美国日本欧共体全世界合计
19784K87130100
198216K61345100
198464K38584100
1986256K15821100
19881M5913100

A.加剧了美日之间贸易摩擦B.促使“三足鼎立”局面形成
C.使资本主义阵营开始分化D.使世界科技重心向日本转移
7 . 十月革命纪念与中国共产党

材料一   1937年,为庆祝十月革命二十周年,《解放》周刊刊载社论:“苏联的诞生和发展史,真的给了我们中国人很好的榜样。我们当然不会忘记的,当这个共和国初诞生的时候,它是怎样击退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怎样克服了国内经济落后的困难!”1938117日,《解放》周刊刊载文章:“世界上一切帝国主义者认为苏维埃制度只能存在三天,至多三个月。工农大众无以比拟的伟力与不屈不挠的坚决性,伟大的布尔什维克列宁与斯大林克服重重困难,苏维埃共和国已度过它的二十一周年。”

——摘编自郭培基《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借助开展十月革命纪念活动进行政治动员的实践探析》

材料二   19491966年《人民日报》十月革命纪念活动统计(节选)

1949报道中苏两国工人开展生产竞赛的情况;发表文章,彰显十月革命的作用和影响
1952社论《感谢苏联,学习苏联—庆祝十月革命三十五周年和“中苏友好月”》
1953社论《十月革命的光辉照耀着我们前进的道路》,“中国人民满怀信心地为实现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而斗争”
1954“有必要发展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友好关系,以加强世界和平”
1960在相关报道中反复强调“珍视中苏两国团结”
1966十月革命纪念活动的规格和规模降至低谷。《人民日报》仅发表了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的一份贺电,礼貌性地表达庆贺,同时批判修正主义,提醒苏联“继承和发扬伟大十月革命的光荣革命传统”“捍卫十月革命的胜利果实”

——摘编自庞敏《从(人民日报)看19491966年十月革命纪念活动》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展十月革命周年纪念的目的。
(2)采用一个新的时间尺度,对材料二反映的中苏关系演变进行阶段划分,并任选一个阶段说明划分依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