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5 道试题
1 . 【考古发现与历史新知】

材料 江西南昌海昏侯墓是西汉第一代海昏侯刘贺之墓。迄今已出土1万余件(套)文物,形象再现了西汉时期高等级贵族的奢华生活。

江西南昌海昏侯墓出土重要文物列表:

1

木牍约200版,竹简约5000枚。包括《悼亡赋》《论语》《易经》《礼记》《孝经》《医书》《五色食胜》等。其中不少为失传的古代典籍。

2

孔子徒人图漆衣镜摆放在刘贺床榻前,是集屏风、衣镜为一体的“屏镜”,上有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早孔子像。

3

粮库内发现有水稻、粟、甜瓜、梅等多种可食用植物遗存。

4

大量黄金货币和金银饰的车马器,仅金器就有478件,重量约115公斤;种类包括金饼、马蹄金、麟趾金、金版等,以及以金银技法(鎏金银、错金银、包金银等)加工的车马器等。

5

具有典型北方和西北风格的银质车马器“大角羊银当卢”,是内地出土最早的“带有回首式走兽纹的马具”。

6

作为编钟架构件的鎏金青铜钩取骆驼,是长江流域较早出现的骆驼形象的文物。

——摘编自王子今《海昏侯墓园考古与西汉史的新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海昏侯墓出土文物反映的西汉中晚期的社会状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海昏侯墓的发现对历史研究的意义。
2 . 据考古发现,四川广汉三星堆文化遗址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具有鲜明的古蜀特征,其中铜尊、玉璋等众多文物,具有中原特征。这反映了(     
A.中国早期国家已经出现B.中华文明呈现多元一体格局
C.蜀地文明源于中原文明D.古蜀地区青铜冶炼技术高超
2023-01-11更新 | 188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统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考古发现,江浙良渚文化、广东石峡文化、山西陶寺文化在挖掘出大量极具地方特色文物的同时,均有作为祭祀礼器的玉琮出土。这可用于说明中华文明的特点是(     
A.兼容并蓄B.多元一体C.和谐共存D.天人合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2023年9月,中国考古博物馆正式对公众开放,多件出土自洛阳的文物惊艳亮相。其中,有“超级国宝”之誉的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绿松石龙形器首次面对公众开放,引来众多游客驻足欣赏。二里头文化遗址“绿松石龙”(     

A.很有可能是商文化的历史遗存B.反映了戎狄蛮夷华夏认同观念
C.体现当时人们对龙的图腾崇拜D.实证了统一封建制国家的存在
5 . 考古发现和文献资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材料结论
A《汉书·诸侯王表》曰:“文帝采贾生之议,分齐、赵;景帝用晁错之计,削吴、楚”解决了诸侯王对中央的威胁
B江苏睢宁出土汉代二牛抬杠式犁耕图江南经济已赶上北方
C汉武帝“轮台诏书"要求驻西域军队屯垦戍边有利于促进西部边疆的开发
D海昏侯刘贺墓中出土孔子和弟子的画像儒学的世俗化趋势加强
A.AB.BC.CD.D
6 . 马尼拉大帆船贸易也称太平洋贸易。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班牙在征服美洲之后,热衷与葡萄牙争夺香料资源,但其如想在东方立足,必须找到一条可以绕过被葡萄牙占领的非洲和印度,由西往东穿越太平洋,返回西班牙的航线。1565年,西班牙人率领舰队入侵菲律宾,在此建立殖民点。与此同时,明朝政府于隆庆元年(1567年)部分开放海禁,中菲海上贸易更加繁荣。1573年大帆船贸易首航。

——据商薇《试论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等

材料二   2011年,在广东汕头进行了古沉船“南澳Ⅰ号”的水下考古发掘。在现场,权威专家指出:“我们通过研究发现,早期的马尼拉大帆船贸易中主要的商品是漳州窑生产的瓷器。”在初步发掘中,出水的文物包括:以福建漳州窑为主的瓷器,及一些景德镇和广东潮州窑的瓷器,其中有瓷器画有体现中国文化的双鲤鱼图案;还有大量铜钱,这样的物件在之前的中国古代沉船考古中曾多次发现,甚至在非洲、印度洋两岸都曾发现过中国古代的货币。

——摘编自孙欣欣《古沉船或与马尼拉大帆船贸易有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的基本线路,并分析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得以建立的条件。
(2)材料二中,参与考古发掘的团队并未确证该沉船与马尼拉大帆船贸易有关,请根据发掘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并为后续研究该学术问题提出合理建议。
2023-05-25更新 | 251次组卷 | 6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023届高三下学期仿真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人民日报》关于新中国初期文物保护工作的报道数量出现过几次峰值。第一次峰值出现在19507月,该月上旬共有4篇关于文物保护法规出台的公报。第二次峰值出现在19555月,台湾当局筹划“长期出借”文物至美国的举动引发政府、学者、群众的一致抗议,多篇文章与此相关。第三次峰值出现在19562月,当月召开了第一次全国考古工作会议,关于会议的报道、发言、决议和倡导成为《人民日报》文化版面的“重头戏”。第四次峰值出现在19579月,当时第一次文物普查初见成果,该月有大量文章介绍新的考古成果。

——摘编自胡岳枫《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文物保护》

材料二   1950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第5次大会上,意大利代表团提出了保护武装冲突中文化财产的公约草案文本。经多次讨论后,“海牙公约”及其协定书和实施条例于1954年通过,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在武装冲突情况下全面保护文化遗产的专门性和国际性公约。1965年,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成立。该理事会是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的专业咨询机构,起初有25个国家参加,截至2019年已扩大列107个国家。在它主持下制定了一系列文件,提出了采用多学科综合方法、尊重文化多样性与完整性等保护原则与方法。

——摘编自陈洁《国际文化遗产保护历程演变(19312005年)》等

(1)概括新中国文物保护工作的特点。
(2)概述20世纪中后期国际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面临的机遇。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在布托地区(位于尼罗河三角洲)的史前考古层,考古学家发现了两件极具价值的考古文物,一个是泥钉,另一个是抛光的圆锥体,它们都与埃及史前考古层的其他文物和建筑风格迥异。尤其是抛光的圆锥体,很像两河流域乌鲁克时期装饰神庙门脸的手工制品。这表明(     
A.不同文明区域间有一定交流B.世界早期文明逐渐走向联合
C.两河流域文明早于埃及文明D.两河流域的手工业世界领先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2023年1月陕西发布秦兵马俑第三次考古发掘发现,共清理陶俑220余件、陶马16匹、战车4乘、鼓2处、鼓槌1处、漆盾1处、笼箙3处;兵器柲多处、弓弩箭箙多处,发现车马器、兵器、生产工具等共计千余件(组),按照排列密度估计,全部发掘后可出土陶俑、陶马约6000件。对这一考古发掘解释最为合理的是(     
A.初步厘清军阵排列规律B.明确武器的种类与配属
C.清楚了陶俑的制作程序D.展示秦朝军事实力强大
2023-04-13更新 | 896次组卷 | 16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勤建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5月学科竞赛历史试题
10 . 埃及学一般指研究古埃及文明的语言、文字、历史及文化艺术的学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埃及学是由拿破仑军事远征和西方列强对外扩张催生的产物。1798年,为了打击英国在北非和西亚的势力,并以此来威胁英国与印度之间的连线,拿破仑率军远征埃及,远征军中的百余位学者和专家以科学的眼光对埃及文化展开研究。1822年,法国学者商博良为代表的一批学者破译了埃及象形文字,标志着科学埃及学的诞生。此后,伴随着铁路和蒸汽船的普及,游历埃及的欧美学者不断增多,埃及学在英、法、普鲁士等国收集文物、争夺考古发掘特权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

随着1922年埃及的独立,尤其是图坦卡蒙陵寝的发现,民族主义者要求在埃及学领域实现非殖民地化和本土化,这极大地促进了埃及学的本土化发展。然而,西方学者语境下的埃及学以及现代埃及人与古代埃及人之间横亘着巨大的文化断裂带。现今,尽管本土埃及学的研究范围进一步拓宽,但在某种程度上仍然落后于欧美国家。

——据金寿福《西方列强对外扩张和竞争中的埃及和埃及学》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推动19世纪埃及学兴起和发展的历史因素。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埃及独立以后埃及学发展的状况及现实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