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2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全球产业链循环体系示意图

——摘编自施展《溢出:中国制造未来史》

材料二   二战后,最早提出建立国际新秩序思想的是阿根廷经济学家普雷维什。他认为世界经济旧秩序是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这个“中心”和发展中国家这个“外围”构成的。“中心”剥削“外围”是发展中国家贫困、落后的根源。20世纪50年代中期,亚非国家在万隆会议上通过了关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的决议和宣言,确定了各国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1964年,“七十七国集团”在第一届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上,首先提出在全世界范围内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目标。1973年,第四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所通过的《经济宣言》第一次明确提出“国际新秩序”这一概念。1974年,在“七十七国集团”的推动下,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起草并通过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宣言》《行动纲领》《各国经济权利和义务宪章》,推动了指导发展中国家为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进行联合斗争的共同纲领的形成。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发展中国家在把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作为主要任务的同时,响应了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的呼吁,主张建立和平、公正、平等的国际政治新秩序。

——摘编自阮建平主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际经济旧秩序的主要特征。
(2)材料二呈现了二战结束以来发展中国家为建立国际新秩序而持续斗争的历程,其中蕴含了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的诸多思考,请自拟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释。(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600多年前,郑和率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船队,远航东南亚、东非等地,到访了 30多个国家和地区。他给这些地区带去的不是火与剑,而是和平与友谊的种子,留下了友好交往、传播文明的佳话。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灾难、落后挨打的悲惨屈辱史,也是一部中华民族抵抗外来侵略实现民族独立的伟大斗争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国人民不愿意再看到战争,更不会将自己曾经遭受过的悲惨经历强加给其他民族。这些年来,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一些人总是戴着有色眼镜看中国,认为中国发展起来后会走“国强必霸”的路子,把中国描绘成一个可怕的“梅菲斯特”,似乎哪一天中国就要摄取世界的灵魂。 实际上,这种想法是一种彻头彻尾的对中国的歪曲和偏见。历史雄辩地证明,中国人民有同侵略者血战到底的气概,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也有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担当。中国人民应当也能够更好地担当起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更大责任,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各国共同繁荣的世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把中国描绘成“梅菲斯特”的想法是一种对中国的歪曲和偏见的理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新时代中国外交史实说明中国人民“有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担当”。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09年,大型史料丛书《民国史料丛刊》在克服重重困难后正式出版发行。下表内容是《民国史料丛刊》中收编的部分史料及学者对其价值的推断。

史料内容史料价值
(1)《内政调查统计表》虽然收录得并不完全,但依然有一定的系统性。其中包括1932—1935 年全国以及各省医疗卫生机构、水利行政机关、农村经济的概况和灾害统计、土地变动、各省县管辖面积等数据从某一领域展现了社会发展面貌,对于理解某一领域历史发展的实际状况有直接的帮助
(2)《地方参政制度》讨论了当时中国的民主政治、地方政府之民主问题、战时地方民意机关应如何设立、地方民意机关问题评议、地方行政与地方参政、地方民意机关的建立、省县参议会的工作等问题
(3)民国知识分子们的热议话题之一——《缩小省区草案》讨论怎样将当时的大省分割成数小省,以缩小行政区划,并确定缩小省区的原则、草案,附有“内地十八省统计简表”“边地十省统计简表”“缩小省区统计简表”“缩小省区属县详表”“缩小省区图”等体现了当时知识分子的思想状况,可作为当时知识分子思维活动非常活跃的证据

——摘编自孙燕京《史料与史学研究——〈民国史料丛刊〉的价值及其应用》

请仿照事例(1)(3),撰写(2)的史料价值,并据以上三则事例及所学知识,指出丛书《民国史料丛刊》在史料收编上存在的困难。
2024-05-02更新 | 76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适应性练习(4月)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三言二拍”是明代五本著名传奇小说集的合称,其塑造了一批个性鲜明、独具特色的商人形象,其中明确以商人为主人公的故事有37篇,占据总篇幅半数之多,而商人的结局也呈现出多元变化(如下表),凸显出独特的文化意蕴。

小说主人公人物经历
阿寄阿寄,徐家仆人。他不忍看着分家后的徐家三房孤儿寡母被欺负,主动提议外出经商。他积下了巨额财富,却分毫不取,送还给徐家
王禄王禄在山东做盐商时,日夜欢歌,酒色无度,不到两年就死掉了
郭翰郭翰为人贪婪,做生意缺斤少两。他在回乡时遇上暴雨,丢失了财物和官凭,最后沦落到替人执艄勉强度日的境地
程宰、程寀程宰、程寀“世代业儒”,自幼习诗,但在“以商贾为第一等生业,科第反在次着”的风俗熏陶下,二人弃儒从商,最终成为徽州巨商,结局完满
蒋生传统儒士冯少卿,打破门户之见,将女儿嫁给蒋生,并认同了蒋生的商人身份
施复、吕玉施复、吕玉在经商途中捡到巨额财物,但他们没有将其据为己有,反而能设身处地地为失主着想,将失物归还给失主。最后,吕玉得以与走失多年的儿子团聚,施复更是避免了生命危险,生意越发红火

——编自曹舒婉、李跃忠《“三言”“二拍”商人形象之结局研究》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三言二拍”主要以商人为主人公来叙事的原因。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三言二拍”中商人的形象和结局反映出的历史信息。
5 .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30年间,永久性国际移民主要呈南北流动,即由经济落后或缺乏活力的国家和地区向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流动。之后,西方发达国家政府控制外籍人入境的政策也有所加强,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劳工流动增长较快,这在东南亚和西亚国家尤为突出。这一变化出现的背景是(     
A.西欧国家党派竞争加剧B.冷战双方对抗战略调整
C.中东石油工业发展迅速D.发达国家着手产业升级
6 . 国际联盟大会和其行政院职权有所重叠,而联合国安理会只管和平的维护,且联合国大会不得涉及安理会正在审议的事务。有学者指出:“联合国与国际联盟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的宪章承认大国享有特权。”这说明联合国集体安全机制(     
A.带有浓厚的强权特征B.具有更大的实效性
C.兼有继承与创新特点D.适用范围大打折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伏尔泰晚年定居法国菲尔奈,当时的进步人士尊称伏尔泰为“菲尔奈教长”。1778年,伏尔泰回到巴黎。该消息一经传开,全城轰动,一些年轻人更是欣喜若狂,纷纷涌向伏尔泰的住所,住所周围的街道被挤得水泄不通。这从侧面反映出,当时法国(     
A.个人崇拜现象盛行B.工人运动暗潮涌动
C.启蒙思想广泛传播D.教会精神控制松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776年7月12日,英国理查得·赫将军写信要求会见大陆军总司令华盛顿以商谈和战问题。然而,华盛顿以其信封上“华盛顿先生”的称呼为由对会面加以拒绝,并认为,他作为一个弗吉尼亚的种植园主和美国公民无权接见英国王室的使者。华盛顿此举意在(     
A.表达不妥协的战斗意志B.强化为国而战的意识
C.维护美国的权利和尊严D.借礼仪规范约束英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347—1348年,黑死病席卷了整个英国,下图反映了这一事件前后英国社会的变化。据此可知,该时期英国(     

A.庄园经济进一步瓦解B.领主经济实力的增强
C.农奴生产积极性提高D.区域间人口流动加快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20世纪30年代,《新生》等刊物涌现,并积极报道社会事件,下表内容是其部分代表性报道。据此可知,这些刊物的报道(     
创刊时间刊物名称代表性报道
1934年《新生》《东北的汉奸》《悼抗日志士邓铁梅君》《最近义军的活动》
1935年《大众生活》《朔风吹荡中的呐喊》《中国人打中国人的狠毒》《北平学运的扩大》
1936年《永生》《我们要求实现抗敌战争》《内战呢?抗战?》《华北内蒙告急》
A.折射出民主革命性质发生变化B.有利于中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
C.反映了国民党对日政策的调整D.证明国民党政府重视抗战的宣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