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1 . 唐朝常用的重量计量单位为“斗”,一斗约合为12.5斤。据《资治通鉴》记载,唐贞观年间长安的米价1斗为14文,高宗年间1斗为11文,玄宗年间1斗为10文,德宗年间1斗为150文,文宗年间1斗为70文。这说明唐代(       
A.民众赋税负担日益沉重B.民生与政局紧密相关
C.物价问题困扰人们生活D.经济由繁荣走向萧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据西周“义尊”铭文记载,周武王赏赐身边近臣“义”贝高达三十朋,这在当时是极为少见的。而“义”又是与商代王室有密切联系的一个大族“丙”族的后裔。这可以用来说明西周初期(       
A.周王通过赏赐办法确立权威地位B.武王“因俗而治”以强化地方管控
C.礼乐制度是维系君臣关系的关键D.部分殷商贵族仍有较高政治地位
3 . 《易经》记载:“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韩非子·难二》记载,景公过晏子,曰:“子宫小,近市,请徙子家豫章之圈。”而唐代陆德明《经典释文·尔雅音义》言:“秦汉以来惟王者所居称宫焉。”“宫”字含义的演变体现了(     
A.居住方式的多样化B.居住条件的舒适化
C.房屋格局的时代化D.房屋建筑的等级化
4 . 河泊所遗址位于昆明市,遗址发现了包括“滇国相印”在内的封泥,不仅证实了古滇国的真 实存在,且弥补了中央政府在设立益州郡、赐滇王王印,对古滇国进行有效行政管辖记载的缺失。这说明(     
A.西周在全国推行分封制度的事实B.秦朝开创统一多民族国家事迹
C.汉朝密切了同西南民族地区联系D.唐朝有效统治云南地区的史实
5 . 从商代卜辞的记载中看,卜辞中关于“桒禾”“受禾”“受黍”“登黍”“告麦”“案年”“桒年”的记载,非常之多,此外尚有因农产物的关系而“卜雨”的记载。据此推知,商代(     
A.社会经济分工日益细密B.经济生活充斥神秘色彩
C.精耕细作耕作方式形成D.农业成为主要生产部门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南洋最早可以追溯到两千年前的汉代,一直到明清时期才越走越宽,呈现大规模的迁徙潮。从汉朝到明清时期,每当新老政权交替之时,不堪战乱的百姓与没落的权贵的一部分会移居海外。“闽广人稠地狭,田园不足于耕,望海谋生”,因此凭借着地缘上的毗邻关系,东南亚成为中国移民特别是闽广移民的迁徙地和避难所。有资料记载,鸦片战争之前下南洋经商谋生的华人就已有150万人之多。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被迫接受纷至沓来的不平等条约,此时殖民统治下的南洋,正处于加速开发过程中,对劳动力的需求量非常大,因此出现了马来西亚联邦给予移民足够的免费土地等优惠措施以吸引华工的现象。“下南洋”的华人与华侨或工或商,胼手胝足,打下了华人的一片天地。

——摘编自高荣伟《下南洋: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人口大迁徙》

材料二   19世纪,欧洲农业在机械化的普及下,农业人口迅速减少,资本主义农场的发展又使得越来越多的雇工丧失生计;工业领域中,伴随着捣毁机器的“卢德运动”、英国宪章运动的接续发生,许多工人逐渐感到失望与厌倦。为了缓和人口激增等矛盾,诸国政府也纷纷废除了限制移民的规章,因此人口外流趋势加强。而同时期的美国,农业上大量国土有待开发,加之工业革命席卷各个产业,大型工厂纷纷建立,使得美国对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大大增加。1863年,国会通过了《鼓励移民法》,林肯总统和国务卿等也发声呼吁美国驻欧洲官员宣传美国的高工资,以此吸引欧洲的科研技术领域的专业人士。

——摘编自王喆《19世纪西欧人口赴美移民的历史原因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下南洋”现象的特点,并分析推动“下南洋”现象出现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西欧赴美移民的原因,并指出与鸦片战争后华人“下南洋”的不同点。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据古史记载,黄帝族战胜了居于中部地区的炎帝族进入中原;炎帝族与黄帝族联合,战胜了南方的九黎族,结果北方部族与南方部族融合。周人战胜殷商,分封殷人,形成了周朝。由此可知(     
A.国家是多民族融合而形成的B.不同部族在国家扩大过程中逐渐灭绝
C.早期国家形成主要依靠战争D.早期国家通过控制部族间接控制地方
8 . 商朝甲骨文中“孝”字表意为善待老人;《周礼》记载周朝以“八刑”治理地方民众,把不孝作为第一恶行入法惩戒;《汉书獉恶帝本纪》记载“举民孝弟(梯)力田者复其身(免除本身摇役)”。这可以用来佐证(     
A.宗法观念影响深远B.礼乐制度被严格遵行
C.孝为根本治国思想D.儒学植根于传统文化
2022-07-28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尾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当法律和道德发生冲突时,先秦时期不同派别的主张不同。《论语》记载孔子“子为父隐、父为子隐,直在其中”。《商君传》记载商鞅“至治,夫妻交友不能相为弃恶盖非(盖非:相互掩盖),而不害于亲,民人不能相为隐”。

——摘编自许世英等《中国古代法制中的法律与道德》

材料二

时期案件法律规定判决结果判决理由

西汉
子为保护父亲不被他人伤害,而误伤己父《张家山汉简》:杀伤父母,枭其首市子无罪《春秋》之义,父为子隐……

魏晋
朱谏之父为族人朱幼方烽火所焚。谏之成人,手刃杀幼方《晋律》:准五服以制罪帝嘉其义,赦杀一罪人,未足弘宪;活一孝子,实广风德

唐朝
一人因醉杀人亡窜,吏执其父下狱。兴自首请罪,以出其父《唐律疏议》:杀人者斩诏免死配流以其首罪免父,有光孝义
(1)根据材料一分别概括孔子和商鞅的法制观念,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者法制观念不同的原因。
(2)概括西汉到附唐法律发展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春秋时期,天子行祭祀之礼,撤祭时唱《雍》。《论语》记载,鲁国权贵三家大夫在撤祭时,也唱《雍》。孔子评论说,他们怎么可以在自家堂上行此大礼?据此可知,孔子主张
A.推行仁政B.简化祭礼C.维护周礼D.隆礼重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