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19世纪初,围绕“如何解释中国,英国人该如何和中国人做生意”这一问题,英帝国国内日益分化成两大利益集团。

派别主要观点
“垄断贸易派”1.在中华帝国各种生活必需品乃至奢侈用品应有尽有,外国商品想在中国大力开拓市场是不可能的。商人们应该更多的从中国进口,而非出口2.中国人在很早以前就达到很高的文明程度,所以他们一直不觉得对外交往有什么必要。这是一种孤立排外的文化。3.清朝的法律和政府体制有其内在合理性。4.在处理与清朝的关系时,最好方法不是挑战或无视其法律的权威,而是“对他们的制度和规定表现出应有的尊重,并以和善的方式与中国政府交流。”
“自由贸易派”1.十三行不怎么热衷进口西方商品,不代表中国市场对西方商品完全不感兴趣,因为在正式贸易以外,还存在大量的走私贸易。2.中国人实际上是和英国人一样喜欢经商。3.清朝政府恐惧汉族人与外国交流,妨碍清朝人与进一步接受西方产品的就是清朝官方的法令和制度。
4.从历史上来看,沙皇俄国打通与清朝之间的贸易大门,靠的是展示武力而后谈判。所以要促使清朝改变贸易政策,最好的办法是强硬手段。
结合材料及所学相关知识,指出19世纪英帝国两大利益集团对华观点的本质,并评析这两种观点。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中国国家、社会发展历程以及族与国的融合状况出发,根据血缘与政治、国家与宗族以及亲疏与等级等方面进行考察,可以将中国历史分为四个时期,即氏族社会、贵族社会、豪族社会、宗族社会,每两个阶段中间有过渡期。如下所述:

时期范围
氏族社会新石器时代(过渡期:尧舜禹时代)
贵族社会夏至春秋(过渡期:战国)
豪族社会秦至唐(过渡期:五代十国)
宗族(平民化)社会宋至清
结合材料和所学的中国古代史知识,任选一时期并加以论述。(说明:可以赞成、否定材料观点或提出新观点,并加以论述)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治维新时期,国家对私人资本的大力扶植、保护和鼓励,对外国资本的限制与排斥,用丰富而低廉的人力资源推动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建立起军事化的工业体系,并迅速改变了日本的国际地位,而日本的一般国民生活并没有好转。国权压制了民权,新兴的自由民权运动半途而废。这种半截子的现代化把日本导向军国主义——霸权主义的发展轨道。

——摘编自罗荣渠《东亚跨世纪的变革与重新崛起》

材料二   19世纪五十年代,日本在社会、政治和经济上都与十八世纪初的英国非常相似。这两个国家的社会都有现代特征:家庭制度都通过契约安排将个人与家庭分离,都有独特的单一继承人继承制度,都有一种阶级制度。甚至他们的政治制度也非常相似…然而,尽管日本当时已经拥有了日本奇迹的大部分基础,这可以用来解释日本的速度和成功的部分,但可以确信,如果没有“西方”来开放日本,或者没有西方科技体系的引进,日本就不会有工业资本主义的革命性发展。

——摘编自(英)艾伦·麦克法兰《现代世界的诞生》


(1)指出材料一、二对日本近代化认识的不同,并谈谈你的理解。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日本的近代化。
2023-08-04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名校联盟(含河源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
4 .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国际分工出现了新变化,产业转移推动经济地理变迁。首先是消费类电子产业从美国向日本转移,然后由日本向韩国和东南亚国家与地区转移,形成了雁阵结构,其中日本是头雁,亚洲四小龙紧随其后。上述变化(     
A.推动了国际经济重心的转移B.说明发达国家丧失了经济优势
C.体现出世界经济新秩序形成D.显示出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发展
2023-08-04更新 | 154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名校联盟(含河源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与1913年相比,1927年苏联的城市人口增加了20%,城市人口的增加伴随的是农产品商品化率下降到仅为1913年的50%,这就使得城市人民的生活遇到农产品供应不足的困难。据此可知,当时苏联(     
A.调整农业政策成为必然B.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C.否定新经济政策的贡献D.面临严重政治经济危机
6 . 截止2016年,我国已连续14次当选国际海事组织A类理事国;已连续5次担任国际民航组织一类理事国:已建立了中国---东盟交通部长会议、上海合作组织交通部长会议等多个交通运输合作机制,倡议成立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港口服务组织。这些成就体现出我国(     
A.以科技推动交通发展B.对外开放不断扩大
C.交通服务于改善民生D.积极参与国际治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有学者认为,近代西方文化传入中国是从鸦片战争后开始的,然而却是从新文化运动开始,人们才真正在多元的文化观念下来认识中西或东西文化的,即认为东西文化“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缺一不可”。据此可知,新文化运动(     
A.推动了人们思想进步B.有助于民族的觉醒
C.冲击了封建伦理纲常D.开启西学东渐进程
8 . 图为北京手工业者每日工资(1921年-1925年),这侧面揭示了当时北京(     
A.军阀割据时局动荡B.贫富差距逐渐缩小
C.民族工业迎来春天D.社会经济有所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美国馆藏有一份清末预备立宪筹备清单底稿,它与清廷正式颁布的清单定本存在诸多差异。清单底稿第一年第一条原有“请旨宣布开设议院年限宪政编查馆资政院同办”,最末一条原有“光绪四十三年第十年”字样,正式颁布时两个关键性条目均被删除。这反映了(     
A.预备立宪不得人心B.中央集权走向式微
C.政府改革决心不足D.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10 . 明清时期,粤盐运往云南,两省以盐铜互换以互通有无,两省则派员轮流办货,逢粤省输办之年,粤派人运盐赴云南,将云南应支付的铜运回广东,第二年则由云南派员运铜至广东,再将应交的铜价买盐运回云南。这一现象的出现(     
A.导致了经济重心的南移B.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C.体现出商帮势力的壮大D.推动了赋税制度的改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