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2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据统计,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全国府、州县级行政单位共有1346个,明末则为1564个。与明初相比,明末各地方行政单位的编制变化不大,但明朝的人口数量从明初到明末翻了一倍还多。据此可以推断,明朝(     
A.地方政府行政职能逐渐萎缩B.高产作物传人导致人口增长
C.基层治理模式更加科学高效D.地方政府规模与人口增长相适应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49年10月6日,王稼祥被任命为首任驻苏大使,也是新中国第一位驻外大使。12月16日,外交部正式组建完成,同时单独成立了苏联东欧司,负责处理与苏联东欧国家的事务。这体现出新中国(       
A.外交方针日益成熟B.注重发展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
C.注重政党间的交往D.国家建设的外部环境已明显改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公元前15世纪至公元前14世纪的《赫梯法典》规定:“假如任何人使男奴或女奴失明或敲落他的牙齿,则他应交付十玻鲁舍克勒银子,同时用自己的房屋担保。”“假如奴隶反抗自己的主人,则奴隶应被投入水中。”据此可知,《赫梯法典》(     
A.是研究古代希腊城邦的重要史料B.是了解古代西亚埃及关系的依据
C.影响了《汉谟拉比法典》的制定D.反映了赫梯阶级压迫和阶级斗争
7日内更新 | 192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考前预测冲刺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格里芬是神话中欧亚草原上黄金宝藏的守卫者,其形象主要呈现为:鹰头、鸟翼、狮身。如图是格里芬在欧亚地区文化交流中形成的各种形象。这反映出(     

A.欧亚文明传承的连续性B.区域文化传播的变异性
C.人类文明演进的一致性D.世界文化发展的同源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据如表可知,两汉时期(     
两汉时期史学领域代表性成就
著作作者中国史学地位史学家对其评价
《史记》西汉·司马迁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班固:“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汉书》东汉·班固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郑樵:“断代为书,是致周秦不相因”
《汉纪》东汉·荀悦开创编年断代史体例顾炎武:“以前人之书改窜而为自作”
《东观汉纪》东汉官修第一部官修史书范晔:“当世甚重其书,学者莫不讽诵”
A.重视历史文化传承B.官修史书居于主导
C.文化氛围自由宽松D.史书价值总体不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17年4月,美国政府成立了负责战时宣传的公共信息委员会,制定了《国防法》《海军法》《选征兵役法》和《战争风险法》,随后还成立了战时贸易委员会、铁路管理局、战时工业局、粮食管理局、燃料管理局等机构。这表明当时美国(     
A.确立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B.力图构建战后国际新秩序
C.积极谋求世界霸主的地位D.建设一体化国民动员体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货币流通从来不是在静态的市场模型中自由运行,而是在动态社会中被自然、政治、社会等诸多因素所影响。据表可知,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1893—1899年各地区钱荒案例统计简表(     
时间东北华北华中华南华东西南西北
1893111
1894—1895334
1896—18975652102
1898—189945521022
注:数字代表该区域发生钱荒省份的数量。
A.民族危机加剧了全国性钱荒B.清政府的“赈济”与钱荒成负相关
C.钱荒出现的地区集中于华北D.国际银价下跌和铜价上涨是主因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隆庆初年,政府准许人民出洋贸易,大量商人移居海外。明末南洋地区的华侨总计约有10万人,在籍贯上,以闽人为最多,其次是广东人。闽粤地区地狭人稠,兼有下洋之便利,许多人只好出洋以求生计。16世纪,西方殖民者东来,纷纷在南洋建立殖民地,出于开发当地的需求,殖民者起初对华侨采取招徕政策,导致华侨的大批出国。在清代前期出国的华侨中,商人的比例有所减少,贫苦、破产的农业和手工业者则逐渐占有多数。他们与当地人民一道开发建设家乡,使一些不毛之地变成良田和城镇。从明末清初起,南洋等地的华人社会不断扩充,华人与当地人通婚而形 成跨文化家庭,为当地文化注入新鲜的元素,并渐渐融入当地社会。

——摘编自赵红英、张春旺《华侨史概要》

材料二     19世纪40-70年代,有三四十万名“契约华工”输入拉美地区。他们在拉美主要从事开矿、修筑铁路和公路、种甘等艰苦工作。华工在“契约”到期后,纷纷在当地落脚,靠贩卖小商品和手艺维生。大多数人慢慢发展为小商人,一些人终成富商,逐渐在当地形成一个华商阶层。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华商的经营活动已遍及拉美100多个城市。在华侨聚居区域,他们往往自办华侨子弟学校,创办华文报纸,既宣传中国传统艺术、文化,也介绍居住国的文化习俗。与东南亚华侨 相异,拉丁美洲的华侨成为老死他乡的“单程移民”的情况十分常见。究其原因,一方面,家乡山迢水远,交通不便;另一方面,当地人少有种族歧视,民族关系和谐。在传统华人时代,拉美华侨与当 地民族通婚已很常见,这对华侨融入当地社会客观上是有积极意义的。

——摘编自高伟浓《海上丝绸之路:航线、华商与华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华人“下南洋”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华工在拉美地区生存发展的主要表现。
(3)根据材料,简析华侨华人与居住地社会融合的影响。
9 . 读《中国造纸术西传简图》,可以得出造纸术西传欧洲过程中(     

A.阿拉伯人起了重要作用B.君士坦丁堡成为主要通道
C.受到奥斯曼帝国的阻碍D.中欧之间实现了直接往来
10 . 地理大发现后,大量贵金属随着国际贸易渠道流入欧洲,但是欧洲各项物资并未增加,加上人口的增加和农产品的不足,物价迅速上涨,投机活跃,货币贬值。在这一情况下,商品生产的经营者可以廉价地购买劳动力,他们还有大量产品待价而沽。这说明(       
A.价格革命加速资本主义发展B.新航路开辟阻碍欧洲社会进程
C.海外扩张巩固西欧封建统治D.地理大发现助推商业革命开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