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98 道试题
1 . 我国古代监察制度从汉朝台谏(御史台与谏官)分置到唐代台谏相辅,到明清演变为台谏合一的体系,这一演变趋势强化了御史的纠弹职能,弱化了谏官的谏诤职能。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君主专制的加强B.避免造成机构的重叠
C.台谏分置的弊端D.加强监察制度的权威
2023-08-18更新 | 293次组卷 | 35卷引用:广东省清远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朝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40760

62.9%

6624296

37.1%

——杨远《西汉自北宋中国经济文化向南发展》

材料二   北宋后期,科举考试采取南北分卷的制度,特许北方五路分别考试,单独录取以维持南北地区间取士人数之大体均衡。明朝宣德年间,科举考试正式实行南北分卷录取制度:应天及苏、松诸府,浙江、江西、福建、湖广、广东归入南卷;顺天、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归入北卷。一些文化较落后、士子登第困难的地区归入中卷。每录取百人,南卷取55人,北卷取35人,中卷取10人。

——摘编自《明史·选举志二》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汉至北宋户口变化的总体趋势,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南北分卷制度的认识。
3 . 新中国成立后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先后历经5次调整。1980年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为每月800元,此后分别调至每月1600元、2000元、3500元,至2018年调至每月5000元,并进行包括子女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赡养老人等在内的专项附加扣除。这些变化表明
A.个税征收呈下降的趋势B.个税征收制度更加完善
C.国民生产总值极大增长D.居民贫富差距基本消除
4 . 跪坐习俗是儒家礼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箕坐和垂脚高坐皆被视为不恭敬的傲慢行为,在正式礼仪场合颇为忌讳。而魏晋时期,“胡床、胡坐”即垂脚坐胡床和佛教徒垂脚坐“小床”,在汉人生活中广为传播。魏晋时期习俗的这一变化表明(     
A.儒家思想失去了正统地位B.儒佛学说开始出现融合趋势
C.民族交融推动了习俗变迁D.胡化与汉化的过程交替进行
2022-09-07更新 | 999次组卷 | 27卷引用:广东省清远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据《史记》记载,汉中期以前,江南“地广人稀”,百姓“无积聚之贫”,而据《宋书》记载,南朝前期江南已经“地广野丰”,“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江南优越的自然环境B.经济重心的进一步南移
C.先进生产技术的传播D.江南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
2021-11-17更新 | 632次组卷 | 73卷引用:广东省清远市五校2021-2022学年高二5月联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以血亲为基础的埋葬制度、礼制及精神信仰、祖先崇拜及祭祀礼仪,与血缘组织密切相关的家族政治,构成了中国早期文明的底色,且最终完成对中国早期区域文明整合的主体还是中原文明。首先是位于中原腹地的二里头文化(夏朝文明)强势勃兴,随后雄踞大中原的商周文明又接力扩展。东周时期列国争雄,同时又蕴含着强烈的统一趋势,文化上反倒有深度的互动交融。秦汉帝国则完成了中国八大核心文化区的政治统一,并持续扩展到周边更广大的一些区域,文化上也日益趋同,奠定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基础。

——摘编自戴向明《中国史前社会的阶段性变化及早期国家的形成》

材料二 汉承秦制。汉代统治者继续开疆拓土,经过不断的开拓和经营,汉朝建立了一个东起东海、西到巴尔喀什湖、南抵南海、北至贝加尔湖,由多民族共同组成的统一国家。刘邦建汉后,实行无为而治。后随着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加强,在叔孙通、陆贾等人的劝谏下,逐渐重视儒家思想。至汉武帝时,最终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秦朝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后,其辖境内民族统称为“秦人”。汉朝建立后,国力不断强盛。在与匈奴、诸羌、西南夷、百越和西域诸国进行交往的过程中,各邻国和邻族逐渐称汉王朝的使者为“汉使”。到东汉时,汉民族已有“汉人”之称。

——摘编自段红云《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对中国各民族形成与发展的意义》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早期文明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汉时期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与发展的影响。
7 . 有学者认为:1955—1975年期间,“随着时间的流逝,‘两极体制’的现象,或者说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的宰制,逐步让位于新的全球格局。”当时体现这一变化趋势的有
A.苏联的解体
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C.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D.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8 . 明清时期江南形成了四大专业产品产区:运河沿线粮区,沿袭传统不变;濒江沿海棉区,盛产原料棉花或成品纱布;太湖周边桑区,主产蚕桑丝绸;苏南浙西山区则业是竹木茶纸产区。明清江南经济格局形成主要是由于
A.经济重心南移造成的影响
B.农业商品化趋势逐渐加强
C.商品流通格局的重大变化
D.农业生产专业化区域发展
2019-05-14更新 | 1275次组卷 | 21卷引用:广东省清远市第一中学实验学校2019年高三上期第四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说文》解“休”为“人依木而歇”,表达的是一种劳动的终止与歇息状态。在农耕文明“天人合一”哲学大框架下的“休闲”,强调的只是劳动与休息的辩证关系,人的身体的一种休息行为。我们的先人又从养生保健的角度,进一步提出养心调神,以静为主,形体保健,以动为主的观点。对于中国古代文人来说,非常注重文学休闲、艺术休闲。无论是“独钓寒江雪”的老翁还是游走山川的的行者抑或高朋相聚的茶会,都折射出古人将艺术融于休闲境界

——摘编自谢珊珊《试论中国古代休闲文化的审美意义》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休闲生活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材料二工业革命后,人们的日常休闲逐渐远离宗教生活,礼拜目的宗教活动逐渐被全新的周末度假旅游代替;日常阅读的书籍也由原来的以宗教书籍为首选变成了以阅读报纸、通俗小说等为主;与原来到教堂做祷告相比,到酒吧喝酒、观看体育比赛,从事各种体育活动更加吸引人。在体育休闲活动中各种斗兽运动逐渐被禁止,为足球、拳击等运动制定了比较完善的比赛规则,且在娱乐场所加强了立法和规范。……原来只有贵族才能享受的休闲生活也走进了普通民众的生活。……到19世纪,英国人的休闲生活已经与整个商业经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摘编自赵虹《工业化与英国休闲生活的转型》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工业革命前后休闲生活变化的趋势和影响。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证券化技术最早出现在1262年的威尼斯。那时,意大利的城邦国家由于战争的开支不断上升,而王权又受到公民一定的约束,不能随意向老百姓加税,必须拿未来的政府税收做抵押向民间借债。为保证债券的信用,必然要求对王权进行约束,这又促进了民主与法制的发展。
随着中世纪后期西欧商业的快速发展,跨地区的贸易上升极快,催生了商业银行的产生和商业信用票据的出现。在殖民扩张活动中,英国的冒险家为解决资金问题和分散风险,通过民间参股融资的方式,建立起“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并发展起了股票市场。这不仅保证商人有其独立经营海洋贸易的空间,也为英国后来的工业革命做好了公司组织形式上的准备。在金融体系支撑下的海洋贸易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英国的政治势力格局,新兴的富有商人为17世纪进一步制度变革的主力军。
——陈志武《金融的逻辑》
材料三:1853年清政府尝试过内债,在山西、广东等省,议行“劝借”…… “规定如能自一万捐至数万、十万两者,随时由官府按照银数,立即奏请奖励。如有不愿请奖者,除由官府按数给予借贷印票,分年归还外,仍按照银数多寡,分别建坊给匾,以示优奖”。……内乱结束之后,各省借口“库款支拙”改由官府奏请给奖,有些绅商则由朝廷以官爵进行偿付。……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想发行“昭信股份”国债时几乎无人问津。
——摘编自陈志武《治国的金融之道》
(1)请从材料一的三幅图中概括中国古代货币发展的趋势
(2)根据材料二概括证券化技术最早出现在威尼斯的原因。并以英国为例说明金融制度创新对西方发展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期清政府发行国债的背景及其特点。为何甲午战争后清政府还想发行国债时却几乎无人问津?
(4)结合上述历史材料,概括货币(政策)变化与当时社会之间的关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