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5 道试题
1 . 唐玄宗以后,诏令颁行程序发生了一些变化。属于重要中央决策的“内命”由皇帝指令翰林学士起草,由禁中直接发出;属于一般决策的“外命”,仍由中书舍人起草后交门下省审查颁发。这反映当时(     
A.中央决策系统内部多元化趋势B.中央政治的极端混乱
C.专制皇权受到宰相的严重制约D.宰相权力的日益强化
2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52年,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比较表
所有制性质
经济成分
1952年
1956年
公有制经济
国营经济
19.1%
32.2%
合作社经济
1.5%
53.4%
公私合营经济
0.7%
7.3%
私有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6.9%
0%
个体经济
71.8%
7.1%

材料二: 德国两位经济学家柯武刚和史曼飞在他们的《制度经济学》中文版序中写道:“很少有一个国家的国民比中国人更多要遭受艰难、战争、骚乱和困苦……(但在20世纪最后二三十年里)我们目睹了这一不幸趋势的转向。中国在赶超中给人印象最深的进步要归功于中国人的机敏和勤劳,但也应归功于中国再次向外部世界开放了它的经济。中国经济体制中的这些基本变化将使发展新的可依赖的制度变得必要。”
(1)读材料一,说明当时中国社会经济结构有何变化?分析1952年到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变化的主要原因和标志意义。
读材料二回答:
(2)材料中“不幸趋势的转向”的转折点是什么?该转折点对中国的意义是什么?中国人为什么能够赶超世界?
(3)概述从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初,中国是如何向外部开放它的经济的。
2016-11-21更新 | 69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2013学年广东省新兴县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3 . 下列四幅折线图中,最能显示十年“文革”期间我国工农业生产总值变化趋势的是
A.
B.
C.
D.
2012-02-08更新 | 475次组卷 | 17卷引用:2012-2013学年广东省新兴县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嬴政建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加以系统化、完善化,并推行于全国。这一制度主要有三个环节构成。一是建立国家元首制度……;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机构……以协助皇帝领导全国军政事务;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此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两千多年历代王朝统治的基本模式。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隋唐时期在制度上有重要建树,在中国封建制度发展史上,是一个重大变革时期。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确立并逐渐完善。中书省是受命于皇帝的决策机构,门下省是审议封驳朝廷政令的机构,尚书省是执行机构。三省长官并称宰相,分掌宰相职权……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工处理各项具体政务。                         

——摘编自《中国通史》(白寿彝总主编)等

材料三   唐代科举考生可以“怀牒自列于州县”,允许自由报考,当时的取士原则兼顾着士子的平日才学和科场表现,若仅就规则而言,尚不周严。为杜绝舞弊,自宋真宗朝始,各级考试的试卷一律“封弥”“誊录”,由皇帝主持的殿试也实行初考、复考、详定三级评定制度。在宋代,科举入仕者逐渐增多,成为文职官僚队伍中的核心力量。赵宋统治者鼓励敞开言路,士大夫们在处理各类国家事务之际亦敢于负责而直抒已见。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别指出秦朝制度“三个环节”的具体名称,并简述秦朝制度建立的深远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隋唐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
(3)根据材料三,归纳唐宋时期科举制的发展趋势,并分析科举制的进步性。
2023-10-03更新 | 13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40年,英国用“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轰破了国人几千年“天朝上国”的迷梦。至19世纪70年代,清政府既要面对“发逆”之患,还要应对“洋人”之灾,困顿之势,尤若重病之躯,举步维艰。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材料三   在对辛亥革命失败原因的痛苦反思中,人们认识到共和制度之所以不能真正得到巩固,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批判,“欲图根本之变革”,必需改变国民性,必须发动一场思想运动,使人们从封建思想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摘编自陈国庆《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

(1)据材料一概括清政府“举步维艰”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中人物为救亡图存进行的主要探索。
(3)据材料三概括人们发动这场“思想运动”的原因,并结合所学概述其主要内容。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近代国人探索救亡图存道路的趋势。
6 . 隋唐时期,御史与谏官相辅相成的监察制度体系臻于完备。宋以后,谏官制度逐渐衰微,明清时期逐渐形成以御史与谏官制度合一的、以督察院为主体的单一监察制度体系。可见古代监察体系的演变(     
A.适应了古代专制权力强化的趋势B.提高了中央的行政效率
C.保障了监察权力机构的高效运作D.缓和了官员内部的矛盾
2023-10-06更新 | 750次组卷 | 73卷引用: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复习历史试题
7 . 许倬云说:“西周分封,诚然有其巧妙之处,却也有先天带来的弊病。”分封制在西周初年巩固了政权,但到了西周后期却造成了王室衰微的局面,其原因是分封制(     
A.给予诸侯世袭性和自主性的权力
B.与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趋势相悖
C.无法适应社会生产力的迅速提高
D.破坏了统治集团内部的亲缘关系
8 .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回忆录中指出:“中国和美国在七十年代初谋求和解,这是世界环境所决定的。”当时的“世界环境”是(     
A.中国重返联合国改变了美苏对峙格局B.中国综合国力的大幅提升
C.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趋势已经出现D.中美苏成为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力量
2023-12-18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云浮市罗定中学城东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元代行省辖区辽阔,权力颇重。行省高级官员多是蒙古、色目与汉人交参任用,并使用圆署会议制,由左丞相、平章等六七位官员共同商议,“事从公议”。行省的军权由丞相、平章掌握,而财权则另有专官。专官各司其职,甚至“出入不复关闻”长官。行省治下的路、府、州、县官员的任用、迁调、考课由吏部和枢密院负责。元代又置江南、陕西行御史台和二十二道廉访使,对行省官员有弹劾、按问之权。在行省区划上,打破自然地理界限,不顾区域经济联系,使各行省无险可守且北向门户洞开。时人曾评论说:“方伯(行省)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而后行。”

——摘编自朱寒冬《元代地方行政制度特点发微——读〈元代地方行政制度研究〉》

材料二   明成祖时期,为协调地方事务,开始派遣都察院的都御史、御史担任巡抚。巡抚可以监察地方,同时也处理朝廷指派的其他事务;事毕还朝。明朝中后期,巡抚已经“总领一方,凌驾三司”,职权扩大到军政、民政各项事务。同时,巡抚又“带风宪之衔,不独地方利弊可言,即朝廷大政无不可入告”。朝廷也逐渐允许巡抚开府建衙,携带家眷常驻地方。此后,巡抚不得不更多地考虑地方官员的利益,对地方的监察职能逐渐减弱。到了清代,督抚制度完全固定下来。

——摘编自史云贵《承袭与变异:明清督抚制度述论》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行省“不敢专决大政”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清督抚制度演变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督抚制与元代行省制的相同作用。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建立后,相继灭掉南方的几个割据政权和北方的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统治者鉴于唐朝后期军阀割据、政局动荡的历史教训,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一系列强化中央集权、维护政权稳定的措施。

材料二   宋朝的政治体制大体沿袭唐朝的政治制度,但宰相不再由三省长官担任,而是另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又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通称执政,与宰相合称“宰执”。中书门下与枢密院合称二府,掌文武大权。又设盐铁、户部、度支三司,主管财政大权,号称计省。宋朝还在御史台之外增设谏院和置谏官,这些都是监察机构,负责弹劾等事宜。北宋政府采用分化事权的方式,宰相职位由多人担任,同时还设置了枢密使、参知政事、三司使,来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出北宋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表现。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制度的变化体现了什么趋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