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1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材料1928年,梁漱溟开始提出“乡治”的主张,到1931年完成了他的“乡村建设理论”。他说中国是一个“伦理本位”的社会,“没有两面对立的阶级”,所以“中国没有革命的对象,只有建设的对象”,“中国革命只有外来原因没有内在原因”。他提出解决中国问题的唯一出路是依靠“乡村自治”组织,来建立“乡村文明”。他说:“共产党闹的最厉害的地方,单靠军队去剿是不行的”,“必须另有一种农民运动代替才可以”。1931年,梁漱溟在山东邹平县开办乡村建设研究院,以后又扩大到菏泽等三个专区。“乡村建设”的主要内容:一是建立“乡农学校”(学校是乡和村级的行政实体),大多数校长校董由当地豪绅担任;二是建立“乡村自卫组织”,实际上是建立豪绅掌握的地方武装;三是建立“合作社”,进行农业技术改良,“促兴农业以引发工业”。

——据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提出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漱溟“乡村建设”的特点。
2020-10-28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云浮市郁南县蔡朝焜纪念中学2021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生产力角度看,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最大变化是由青铜器时代进入铁器时代,牛耕的普遍应用使得统治者更加注重农业生产,铁制农具的使用也使得生产力大幅提升;同时,因为奴隶社会的没落,社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体现为教育由原来的奴隶主贵族专门享有变为平民大众都可以参与,这种变化促进了文化发展的空前灿烂,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文化繁荣景象为“百家争鸣”。百家争鸣为中华文明形成和发展打下了最为丰富和影响最大的思想基础,影响着后世几千年,甚至可以说是整个中华文明的骨架,因此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价值。

——摘编自谭苏的《论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材料二   古代中国的大一统理念和夏夷之辨思想,不仅体现在意识形态层面,而且是依靠一系列制度进行支撑的……秦统一六国后,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发展进入崭新时期,“春秋时代华夷杂处之局,逐渐消融,而成‘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之社会”。

——摘编自张健、万钰莹的《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一体化机制分析》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并分析其出现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践行“大一统”的举措。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2世纪,西欧更多的行业集中到城市,刺激了商业和贸易的繁荣。工商业的发展造就了一个新的市民阶级,这使得争取人身自由开始成为城市斗争的主要内容。西欧的商人打破了封建等级依附关系的纽带,在城市中获得全新的个人法律地位,逐步形成了与封建社会有很大反差的市民文化,它崇尚民主参与和自由平等、强调私有和尊重法律、注重契约和权利、关注世俗利益,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升华而形成近代市民阶级精神,即现代法治精神。

——摘编自鲁蒙娜《中国与西欧城市发展影响因素浅析》

材料二   中世纪的城市共同体鼓励了人们“一种自从古希腊和古罗马衰落以来已经不复存在的自信心、权威和作为公民的自豪感”,使城市法得以出现。城市法抛弃了不符合城市生活的封建习惯,重新确立了新的民事财产商业制度。对瓦解封建制度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并为重新建立社会法则开辟了道路。

——摘编自程化美《简述中世纪城市自治的主要内容》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欧城市自治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城市自治对西欧社会发展的影响。
2023-07-18更新 | 219次组卷 | 38卷引用: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复习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德国思想家席勒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提出“美育”概念。在他看来,人是现代文明牺牲品,法国大革命无法给人带来真正的自由,而机器化大生产、分工的细化,更导致了人性分裂与艺术堕落。他在吸收康德哲学思想的基础上,试图通过美与艺术来改造人的灵魂。实现人的内在心灵自由。在《美育书简》中,席勒明确地将体育、智育、德育与美育区别开来,提出审美活动是人的感性、理性和谐运动的结果,指出未来是“审美的王国”,人应变成审美的人,进而发展成为人格健全的人,也即是自由的人。

——据黄健云《席勒的美育思想及其价值》等

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众多思想家、教育家在借鉴西学的基础上大力倡导美育思想,以期实现“立人”“新民”与“强国”。如王国维痛斥中国人嗜“利”与“官”的卑劣,欲糅合中国传统美学与西方美学治疗“国民精神上之疾病”;蔡元培针对晚清“忠君尊孔”的钦定教育宗旨,指出“以美育代宗教”是社会发展和科学进步的必然,并积极创办艺术院校,扩展美育影响;梁启超、鲁迅也写下大量文章,希图借美育辟出一条改造国民的大路。尽管美育成为了民国教育方针,尽管无论在学理还是实践层面美育界均做出了很大努力,但由于国家一直处于风雨飘摇、民不聊生的境地,美育终究不可能完成这份历史重任。

——据谭好哲、刘彦顺《美育的意义--中国现代美育思想发展史论》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席勒美育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美育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影响。
2023-04-03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1世纪教皇的权力开始由盛转衰,教皇解释《圣经》的话语权和释义权的威信逐渐降低……基督教会迫切需要传播教义和布道占领民众心智,恢复信徒的信任。12世纪,大学中的学问研究开始盛行,14、15世纪的德国出现了类似海德堡大学这样的著名学府。这一时期,急需一项全新的、能够实现信息内容大批量复制的技术,以实现大规模传播、满足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

——摘编自黄雅丽《古登堡机器印刷术引发的系列变革研究》

材料二   路德曾描述印刷机是“上帝最大、最极致的仁慈,通过它,福音事业被推向前行”。萨尔顿指出印刷术:“既促成了新思想的诞生与传播,又给旧思想的生命翻开了新的一页。”当印刷文化到来,书籍走进人们的生活,一个思想强烈躁动的时期随之而来,进而推动了新技术的采用,对后来的以机器取代人力影响深远。

——摘编自褚雅越《印刷革命对于社会传播的影响及意义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古登堡印刷术出现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印刷革命”产生的深远影响。
6 . [汉武帝完善政治制度的举措]

材料汉武帝在位期间采取的部分措施

措施出处
“元封五年(公元106年)夏四月,初置刺史部十三州……常以秋分行部,郡国各遣一吏迎之界上……奉诏六条察州”《汉仪》
“用主父偃谋,令诸侯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而汉为定制封号,辄别属汉郡”《汉书.景十三王传》
徙郡国豪富至茂陵(今属咸阳),“赐迁徙茂陵者户钱二十万,田二顷”《汉书.武帝本纪》
(1)根据材料,概括汉武帝相关措施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汉武帝相关措施的历史影响。
7 . 监察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代监察制度是封建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历代统治者为了巩固封建专制统治,继往开来,精心制定了一套完备而又严密的监察制度。明代的巡视监察是整个监察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制度渊源,可远溯于西汉刺史察郡之制。这一制度盖因其“传车周流,匪有定镇”,被顾炎武称为“百代不易之良法”。

明以前对地方的监察主要有两种方式,由长驻一地的监察官员(专官),或临时派遣的监察官员(特遣者)执行之。元朝统治者在省一级区划设提刑按察司(肃政廉访司),作为长驻地方的监察机构,同时又定期派遣监察御史前往巡按,把两种监察方式组合起来,做的是简单的加法。长驻一地的监察官员(专官)容易与监察对象形成这样或那样的利害关系,站在同一个立场,使监督失去实效,或者说弊大于利。明朝统治者的做法,不是简单地把按察司(肃政廉访司)官员和监察御史两种监察方式加在一起,而是进行了改革。

明代全国有十三个布政司(习惯上仍称省),对地方的巡按,由地方的提刑按察使司和中央派遣十三道监察御史共同执行。统治者在设计十三道监察御史职责时,并非像传统做法那样按照行政区域规划﹣﹣明十三道的名称前都冠以各省的省名,然而各道监察御史行使职权并不限于该省。除在各省履职外,各道监察御史还“各协管两京、直隶衙门”(包括两京、直隶所属府州卫所),而京畿重地及其衙门是封建王朝的中枢所在,曾是监督中的难点。与元代相比较,明代地方监察体制看似零乱,实则较好地体现了有效监督的准则。

﹣﹣摘编自修晓波:《明代巡视监察制度若干问题探讨》

材料二:北京政府统治时期就是我们俗称的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大量引进吸收西方思想文化,并且在政治体制上也效仿西方的议会制度。在反腐败国家立法与监察体制上,主要设立的是平政院。平政院被称为“中国第一个行政诉讼审判机关”,行使着近代中国“形式上的行政法院”的职能,法学学者对平政院的关注多从其司法职能的角度,但是在1916年6月前,平政院并不侧重于司法审查 ,而是进行行政监察与受理行政诉讼并举。

民国初年中国确立新型政治体制后,立法者在法律传统进行现代转型的大背景下,希望通过设立一个结合中国传统监察与近代西方行政法院两职能于一体 , 直隶于大总统进行行政监督的特殊机关,检验实现中国传统与近代新旧法制更迭的一个途径。平政院设立的意义不在于其为中国的第一个行政诉讼审判机关,而在于它是当时中国人为了挽救民族危机,将中国固有的制度与西方思想相结合的产物。虽然其形同虚设,但并不能抹杀其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

——浅析中国近代有关反腐败的国家立法与监察体制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明朝监察制度改革的历史背景。
(2)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概括明朝较之于元朝在地方监察制度上的变动,并分析其作用。
(3)根据材料二,分析近代以来中国监察制度发生了什么样的新变化。
2020-06-05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云浮市罗定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根据何顿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我们像葵花》中有这样的一个组镜头:男主人公冯建军的养父冯清明在下雨天收衣服时,不小心用晾衣杆碰破了家中挂着的毛主席画像,随后即被无端关押十多年。在看到这组镜头时,作为对历史有所了解的人,你认为对此应怎样解释才正确
①作为小说和影视作品的内容,这一段内容纯属虚构 ,毫无根据
②根据这样的情节来判断,这一组镜头反映的社会背景应该是在“文革”开始后不久
③艺术是社会现实的反映,这反映了当时我国法制建设遭到破坏的情形
④冯清明破坏毛主席画像的事实,表明当时中国的确存在大量的反革命分子
A.②④B.①④C.②③D.①②③④
2019-01-30更新 | 456次组卷 | 18卷引用:2012-2013学年广东省云浮市新兴一中高一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9 . 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在县以下设立乡、民族乡、镇一级人民政府,作为一级行政机关,以此取代人民公社行使行政权力。以下属于这一规定出台背景的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广泛推行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
C.政企分开的管理体制已普遍实行
D.经济体制改革全面从农村转向城市
2019-01-30更新 | 1761次组卷 | 42卷引用: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学生问:“舜做天子后,假如其父杀人,舜的法官该怎么办呢?”孟子回答:“抓起来就行了。”学生又问:“难道舜不阻止法官吗?”孟子说:“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学生问:“那舜又该怎么办呢?”孟子说:“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然后偷偷也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
——据《孟子》
材料二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以亵渎神明与蛊惑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他与他的弟子们都认为判决不公。当弟子们安排苏格拉底逃走时,他却认为,虽然逃走是一种正义,但审判过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而且是更大的正义,因为如果拒服从判决,就等于践踏法律,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从容赴死。
——摘编自(古希腊)柏拉图《苏格拉底的申辩》
(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孟子和苏格拉底的法制观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种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
2019-01-30更新 | 5870次组卷 | 71卷引用:广东省云浮市罗定艺术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