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223 道试题
1 . 有学者认为:“尽管大西洋把英、美、法三国永远地分隔开了,但三国的革命作为资产阶级革命不仅有一定的联系,而且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这说明三国资产阶级革命都体现了(     
A.民主与封建专制斗争B.君主立宪制构建进程
C.对民主和人权的追求D.对共和制政体的实践
7日内更新 | 111次组卷 | 21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光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面为1930—1940年苏联对外贸易进出口统计表。表中外贸总额的变化反映了(     
单位:百万卢布
年份1930年1931年1932年1933年1934年1935年1936年1937年1938年1939年1940年
外贸
总额
1 6431 5021 002661.8510.3477.4485.4523.7475.1271.4485.2
A.经济危机严重阻碍了世界贸易的发展B.苏联工业化建设轻视世界市场的作用
C.帝国主义对社会主义政权的经济封锁D.计划经济体制具有自给自足的优越性
7日内更新 | 64次组卷 | 17卷引用:【全国市级联考】广东省东莞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世界史是全人类共同的历史:

1)历史发展的纵线即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生产方式不断完善,社会从低级向高级演进。

2)历史发展的横线即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交往不断增多,打破彼此之间的壁垒,人类历史从分散逐渐走向整体。

3)人类历史的横线和纵线在过往几千年中交织互动,推进历史的全面发展。

——摘编自钱乘旦《勾勒世界历史的横线与纵线》

结合材料和所学,自拟论题,并加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4-06-16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三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春秋时期,“德”的内涵不再强调礼乐等级和对天子的服从,转而强调对民的重视。战国时期,“德”的内涵呈多元化发展,其中部分转化为个体的道德。这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     
A.统一之势渐趋明朗B.儒家思想影响力扩大
C.变法运动开始兴起D.宗法分封制渐趋瓦解
2024-06-16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三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据某学者研究统计,汉代一个五口之家的自耕农种60亩土地,年收入为120石,如表为其全年支出情况。据此可推知(     
单位:石
生活用纳税用生产用祭祀往来用
口粮—80地税—4种子—6祭祀—3
食盐—5.5算赋口赋—6饲料—8其他—2
衣着—4.5农具—5
小计—90小计—10小计—19小计—5
A.土地私有存在危机B.小农经济高度繁荣
C.实行均田迫在眉睫D.容易产生土地兼并
2024-06-15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三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63年至1964年,国家计委会提出了“三五”计划的基本任务,首先是大力发展农业,其次为发展国防和基础工业。因此,“三五”计划也被称为“吃穿用计划”。然而在1964年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三五”计划的指导思想转变为“三线建设”。这一调整(     
A.推动了国民经济的恢复B.是国内经济发展的结果
C.折射出国际环境的恶化D.说明民生是国防的保障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十月革命产生了一种具有世界性影响的新的思想意识,还深刻影响了战后数十年世界历史模式。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对“世界历史的引领者”最合理的解释是,十月革命(     
A.冲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B.打击了帝国主义对世界的统治
C.开辟了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纪元D.起到了鼓舞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的作用
8 . 《全球通史》中写道:“法国革命的思想意识对其创始人发生了反作用。拿破仑所‘冒犯’的人民先是因‘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而觉醒并充满热情,然后又在其导师背叛自己的原则时转而反对其导师。”下列关于拿破仑战争说法正确的是(     
A.限制了“自由、博爱”等启蒙思想传播
B.横扫欧洲封建统治,建立自由独立民主国家
C.客观推动了民主意识觉醒和民族独立诉求
D.引发德国“十二月党人”起义,导致溃败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文明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等方面。有学者将中华文明创新性的主要特征概括如下:

主要特征代表名言
特征一传承与创新交互为用“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
特征二通变中回应时代问题“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特征三开放包容和视野交融“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特征四强烈的担当意识和使命感“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摘编自王博《论中华文明的创新性》

根据材料,任选角度,自拟论题,并运用中国史相关史实予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述充分,表述清晰)
10 . 中国许多大学的校训与古代文化典籍有关。如清华大学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源自《易经》;中国农业大学校训中的“解民生之多艰”源自《离骚》;复旦大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源自《论语》;厦门大学校训中的“止于至善”源自《礼记》。这表明(     
A.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旺盛的生命力B.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源远流长
C.高等教育致力于复兴传统文化D.儒家的思想观念影响着教育的发展
2024-06-03更新 | 147次组卷 | 46卷引用:广东省北京师范大学东莞石竹附属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