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1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76年,英国人类学家凯思林·高夫再次回到印度某村进行调查,她发现村中虽然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村庄里变化不大。统治的种姓仍然在统治,地主都是婆罗门,自耕农多数是几个较低的非婆罗门种姓,多数雇农都是“贱民”。这体现出(       
A.印度种姓制度的影响根深蒂固B.印度土地兼并问题依然突出
C.英国人力图维护在印度的特权D.婆罗门的社会地位逐渐提升
2 . 下表梳理了20世纪上半叶民族解放运动的部分史实,对表格内容理解正确的是(     

名称

领导力量

斗争方式

成果

埃及华夫脱运动

华夫脱党

游行、示威、街垒战等

英国承认埃及主权

摩洛哥里夫人民起义

酋长

武装起义

建立共和国

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

皇帝

游击战争

恢复民族独立

①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             ②展现了非洲人民的抗争精神
③领导力量及斗争方式具有多样性             ④标志着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5世纪末,美洲大陆逐渐被欧洲认知。在欧洲人看来,这个被命名为美洲的大陆,能看见的所有事物——土著的生活、动物的种类等,一切都和欧洲、非洲、亚洲不一样。那里有多样的物种、丰富的黄金矿藏。在进入美洲大陆的欧洲人眼中,土著缺乏宗教信仰,生活十分原始,没有科学,没有文字,除了一些绘画中保留着晦涩不清的记忆以外,他们没有自身的历史记载。当时欧洲人编撰的有关美洲的文本,尽管编著者职业不同,国籍不同,但他们都将战争的起因归结到美洲土著身上。白人总是表现得彬彬有礼、友好:而土著人则十分奸险,不断制造出抢劫和谋杀。随着土著与白人战争的进行,土著们又变得像妇女般懦弱不堪,成百上千的土著总是敌不过几个白人。新世界的某些现实也刺激着欧洲人,他们发现古典史学家对人类文明的描述,不能够说明欧洲人在美洲所发现的文化,甚至有人怀疑基督教是否为唯一正确的宗教?

——摘编自何文华《地理大发现时代欧洲建构的“美洲形象”》

(1)根据材料,概括地理大发现时代欧洲人建构的“美洲形象”。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地理大发现时代欧洲人对“美洲形象”的建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古代两河流域人形成了格式比较固定的契约模式,一个标准的果园买卖契约包含以下几个要素:对果园的描述(面积、位置);买方和卖方;果园的价格;对交易完成仪式的描述;声明对交易满意,将来任何一方不得对交易提出争议、诉讼; 起誓、证人、时间。据此可知,当时两河流域(     
A.经济活动影响社会生活B.法律注重保护私有财产
C.商业发展理念领先世界D.公平正义观念深入人心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末,清朝为了谋求封建统治的安全,采用了铁路这个近代交通运输工具。它建筑铁路,没有外国资金、技术的支持,便寸步难行。帝国主义列强激烈争夺建筑中国铁路的权益。英国早在开平矿局修建唐胥铁路时,就通过矿局聘用英人金达当工程师,实现了把势力“楔形打入”的计划。英国利用金达在铁路上的职位推销英国材料,规定投标者所提供的钢轨等主要材料,必须有“伦敦验钢工师”的“验单”,才属有效。

——摘编自宓汝成《帝国主义与中国铁路18471949

材料二   高铁作为中国名片,国之重器,国家大力实施高铁“走出去”战略,中国高铁在国际上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伴随着我国动车组自主制造能力趋向成熟,国产化水平不断提高,动车组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随之提升。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参与了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阿塞拜疆、阿富汗、格鲁吉亚等国的铁路建设。

——摘编自林晓言《中国交通运输发展(19782018)》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清政府修筑铁路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国家大力实施高铁“走出去”战略的意义。
2024-03-08更新 | 50次组卷 | 2卷引用:海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B卷)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全面抗战爆发前后,为了在中国西部地区建立新的国防工业基础,准备和坚持长期抗战,国民政府策动了规模巨大的工业内迁。内迁工厂大多数是当时中国工业界各行业中规模较大、设备较先进、管理和技术水平较高的名牌厂。如内迁民营工厂中大鑫制罐厂、上海机器厂、中国亚浦耳电器厂、华生及华成电器厂等,都是中国近代工业中名列各行业前茅的者。内迁的国营工厂多数是当时最先进的钢铁联合企业。这些工厂的内迁,不仅把当时沿海地区的相对来说较为先进的工业设备、工业技术和管理经验带到了大后方,更重要的是使大批工业科技人才和熟练技工汇集到大后方,据1941年的统计,内迁的工程技术人员达2万余人。

——摘编自黄立人《论抗战时期的大后方工业科技》

材料二   1964年5月,毛泽东提出,要考虑解决全国工业布局不平衡的问题,加强三线建设,防备敌人的入侵。8月,中央作出了在三线地区开展以战备为中心大规模建设工业、交通、国防科技设施的重大战略决策。三线建设从1964年开始,到1980年,全国三线地区共投入2052.68亿元,相当于1953年—1964年投资的三倍。根据1984年普查,在中西部建成了1945个大型企业、科研设计院所。三线建设无论规模还是时间跨度都是前所未有的。由于涉及国防安全,三线建设当时不见诸报端。

——《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工业内迁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新中国三线建设取得的成就,并分析其原因。
2024-03-08更新 | 308次组卷 | 11卷引用:海南省文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A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关于新中国的工业化,毛泽东一度相信“只有通过自由企业和外资援助才能做到”,“必须经历漫长的、民主管理的私人企业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刘少奇和周恩来的工业化思路同样也还是从发展轻工业开始,公私企业参与、注重市场作用的渐进式工业化。但是,到 1951年底,中共高层开始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模式上逐渐达成共识。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需要B.受到了当时国际局势变化的影响
C.对苏联工业化模式经验的借鉴D.国民经济恢复后可解决资金困难
2024-03-02更新 | 562次组卷 | 10卷引用:海南省文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1980年首都钢铁厂向国家提出“一头包死,一头放开,上缴后全部归企业”的请求、1982年国家批准首钢的“上缴利润递增包干”制度,当年规定年递增率为6%,1983年首钢自愿将上缴利润递增率提高到7.2%。首钢在向国家承包的同时.获得了计划内产品15%自销和超产产品全部自销的自主权力。这表明,承包制(     
A.实质是处理国家与企业关系问题B.实现了企业发展的长期良性循环
C.导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迅速瓦解D.是企业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2024-03-01更新 | 166次组卷 | 4卷引用:海南省华中师范大学琼中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对于包产到户,陈云指出:“现在搞的经济体制改革,打破了‘大锅饭’、‘铁饭碗’,它的意义不下于私营工商业改造。”“打破这个‘大锅饭’,将会大大调动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干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陈云同志的讲话(     
A.肯定了对生产关系的根本性变革B.强调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
C.折射出私营工商业改造影响深远D.凸显了解放生产力的历史必要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20世纪40年代,八路军总参谋长左权对作战目标进行了筹划,提出“重要铁道线,特别是平汉、同蒲,应同时组织有计划之总破袭,配合正太铁路战役成功”。左权这一筹划旨在(       
A.实现毛泽东“持久战”思想B.开辟工农武装割据的新局面
C.打破侵华日军的“囚笼政策”D.粉碎国民党发动的反共高潮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