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航路开辟后,大洋间贸易日趋繁忙,到18世纪,英国成为海上殖民霸主,牢牢控制好望角,垄断了从大西洋至印度洋的远洋航道。为了挑战英国海上霸权,新兴的法兰西帝国另辟蹊径,筹划开凿苏伊士地峡,保证法兰西独占红海。伴随19世纪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一条能沟通欧亚非三大洲,能运输大宗货物的廉价便捷水路的需要更加迫切。1854年法国工程师兼外交官勒塞普在埃及总督支持下筹建“国际苏伊士运河公司”,募集资金4亿法郎用于运河开凿建设。1859年苏伊士运河破土开凿,至1869年竣工通航,运河通航次年,船舶周转量为43.6万吨,到1950年竟高达7260万吨,公司累计收益高达280亿法郎。在筹建时持否定态度的英国在运河开通后全力寻求插足和控制运河的机会。1875年利用埃及政府财政危机,英国认购了埃及手中全部运河股票,一跃成为运河公司的实际控制者。1882年英国沿运河区建立了大量的兵营,各种军事基地,将埃及实际处于英国殖民控制下。

材料二 作为埃及领土一部分的苏伊士运河,在其通航后的85年中,非但没有给埃及人民带来多少利益,反而使埃及“成为附属于这条运河的一宗财产了”(纳赛尔语)。1956年,埃及总统纳赛尔宣布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此后,尽管新老殖民主义者一次次对埃及进行挑衅,但埃及人民通过不懈斗争始终把国家的主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在进行斗争的同时,埃及政府和人民也积极推进苏伊士运河的扩建和改善。1964年2月,运河的年船舶通过量达2.5亿吨,为英法经营时的三倍,1981年-1982年,运河的经济收入达到10亿埃镑(1埃镑=1.43美元),成为埃及国民收入的四大支柱之一。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孙光圻《苏伊士运河史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伊士运河开凿的背景,并分析英国对苏伊士运河态度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的意义。
2023-07-01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测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先秦儒学是在特定的时代气候之下,植根于前代文化的丰厚土壤而成长起来的。它既承担着前代文化传统传承接续的历史使命,也必须回答当时社会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春秋时代剧烈变化着的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军事、伦理、文化等方面都向当时的思想家们提出了许多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这些问题大多是由于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之上以后,人群之间的社会关系、社会交往、社会组织日趋复杂化而引发出来的,而其核心问题是社会政治与伦理道德问题。这也是先秦儒学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摘编自徐克谦《先奏儒学及其现代阐释》

材料二   韩非子曾说:“世之显学,儒、墨也。”然而,实际情况却复杂得很。孔子为了宣传自己的学术理想,寄希望于周游列国,却以失败告终;孟子时代,则是“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秦始皇更是实行了“焚书坑儒”的决策。虽然,汉初儒学偶有机会露面,但很快就被道、法强势逼退,至汉武帝时,这一局面才逐渐被打破。公元前134年,董仲舒在武帝举贤良对策中崭露头角,并提出“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的主张,获得汉武帝的采纳,“五经”成为法定的经典。

——摘编自钱耕森《董仲舒:儒学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先秦儒学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先秦至汉代儒学地位的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产生的原因。
2022-10-15更新 | 405次组卷 | 17卷引用:重庆市万州纯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进入民国后,各省军阀割据,竞相自放县长。县长任用漫无标准,副官、马弁当县长者比比皆是,且唯省令是从,地位十分低下。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于1928年拟订《县长考试暂行条例》,由中央派官员前往各省举行县长考试,以此选拔县长。但由于考试形式和内容仍是变相的科举考试,使得考试及格者往往难以胜任县长职务,再加上国家对县长任用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各省自行其是,从而导致考取县长的实际录用率非常低。19296月,国民政府制定《县组织法》,规定县长人选由各省民政厅长提出合格人员2-3名,经省政府择一代理,再由省政府将其履历书送至内政部审查合格后,由国民政府正式任命。这实际上将县长的初选权委托于民政厅长一人之手,难免滥用职权,任用私亲,甚至以县缺为聚敛的工具。于是每一次民政厅长的更替,必然出现一次县长大换班。在任县长随时有解职之虞,因而无日不在打算失业后的生活出路,小则收受贿赂,大则贪污公款,基层吏治自然日滥。

——摘编自王奇生《革命与反革命:社会文化视野下的民国政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京国民政府改革县长选拔方式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南京国民政府县长选拔方式改革失败的原因。
2022-03-10更新 | 110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序号

书籍

1

献给劳拉的爱情诗集——彼特拉克《歌集》,写成于14世纪上半叶

2

宗教改革的先声——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写成于1517

3

天主教会的眼中钉——哥白尼《天体运行论》,首版于1543

4

划时代的科学巨著——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首版于1687

5

奠定资产阶级有关国家和法的理论基础的大作——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首版于1748

6

经济思想史新纪元的开创者——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首版于1776

7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经典——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首版于1867

8

指导了俄国革命的名著——列宁《国家与革命》,写于19178-9

9

20世纪五六十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理论指导——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首版于1936

10

“苏联模式”的总结——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首版于1952

从以上书单中任选一本书籍,写一篇书评。(要求:书评须包括作者简介、写作背景、基本内容、历史影响)
2022-07-10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合检测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牛郎织女”传说在我国源远流长至今,家喻户晓。它的历史内涵丰富,承载着中华文明和社会发展的丰富文化信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先秦时期是雏形时期,汉魏晋南北朝是形成时期。南朝梁宗惶《荆荒岁时记》:“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子也。年年机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天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纫。天帝怒,责令归河东,惟每年七月七日夜,渡河一会。”首先织女是一个纺织的女子,且织就的是天上的云锦天衣,以至于没有时间整理容貌。其次天帝赏她的是一门婚姻。嫁娶的对象牵牛郎也是天上的星宿,这是一门门当户对的亲事,符合儒家婚姻礼仪。最后二人分离的原因是忘记了自己的神职。因此被罚在天河两旁,只有一年见一次面。荣格说:“生活中有多少种典型环境就有多少个原型。无穷无尽的重复已经把这些经验刻进我们的精神构造中……当符合某种特定原型的情景出现时,那个原型就复合过来。”

——摘编自周玉娴《元明清时期牛郎织女文学的传承与嬗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魏晋南北朝“牛郎织女”这一原型情景生成的背景。

材料二   元明清是成熟时期。明代万历中后期,产生了第一部以牛女传说为题材的通俗小说,儒林太仪朱名世编,书林仙源余成章梓《新刻全像牛郎织女传》。首先,《新刻全像牛郎织女传》小说全用文言文创作,叙述中多次运用《诗经》、唐诗中的典故,又引入大量作者自己创作的诗文。其次,作为第一部以民间流传的《牛郎织女》传说为题材的小说,作者在情节的取舍、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表现出背离民间传说的倾向,体现了浓重的文人意识。再次,在明代小说的创作中,书坊主们或者展佣下层文人编撰通俗小说,或者出现严重的稿荒时,亲自编撰,对通俗小说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赵逵夫先生说:《牛郎织女》的传说作为一种文化的潜流,经历了一千年时间中专制思想、门阀观念,以篡夺起家的“政治家”的“文治”之功的挤压、覆盖、歪曲,最后仍然保持着基本的面目浮出水面。这个传说能被文人们写在书上,被艺人们搬上舞台,是民主思想在中国慢慢兴起的结果。

——摘编自周玉娴《元明清时期牛郎织女文学的传承与嬗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元明清时期牛郎织女故事创作中发生了什么变化并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话剧《茶馆》中第一幕庞太监说道:“天下太平了,圣旨下来了,谭嗣同问斩!告诉您,谁敢改祖宗的章程,谁就掉脑袋!”此一幕发生的背景是(     
A.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清廷朝野震动B.甲午战争失败,签订《马关条约》
C.维新变法失败,“戊戌六君子”遇害D.袁世凯复辟帝制,护国战争爆发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在社会改造和经济建设中,出现诸如婚姻及妇女问题、烟毒问题、土匪问题、二流子问题等的干扰破坏。为彻底荡涤旧社会残余,顺利进行边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造,中共中央和边区政府采取了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对边区存在的问题进行革新与治理,例如鼓励妇女参加社会生产活动,这样既提高了妇女的社会地位,树立了她们自食其力的信心,也为繁荣边区经济和支援前线抗战作出了重大贡献。

——摘编自雷甲平《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主要社会问题及其治理》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实行了一系列改善民生的政策举措,如进行土地改革,使亿万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得了土地,获得了生存依托;颁布新《婚姻法》,使妇女获得解放,社会地位空前提高,成为与男子平等的建设者;改革教育方针,学校面向工农子弟,并开展扫盲运动,使劳动大众获得学习知识的机会;发布《严禁鸦片烟毒的通令》,实行禁毒,使延续百年的鸦片泛滥得到遏制。这些政策举措,紧贴民众生活,惠及普通百姓,切合饱受贫穷苦难的民众世代追求生存保障和更好生活的愿望,因而获得了广大民众发自内心的拥护和支持。

———摘编自李长莉《社会风气与社会治理:建国初百年回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陕甘宁边区社会治理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社会治理的措施并分析其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尚书·牧誓》载武王伐纣在牧野宣誓:王曰:“嗟!我友邦冢君御事;司徒、司马、司空、亚旅、师氏、干夫长、百夫长,及庸、蜀、羌、聚、卢、彭、濮人。称尔戈、比而干、立而矛、予其誓。”材料体现了(     
A.分封制的背景B.官僚体系完善C.周部落实力强大D.商纣王统治残暴
2023-10-01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铜梁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鉴于唐后期藩镇割据的历史教训,宋朝经过一段时间摸索创建了路制。宋代统治者从唐代转运使的设置得到启发,将这一临时差使变成固定官职以转输地方财赋。宋初在方镇取消之后,中央政府无力直接管理三百多个统县政区,于是设立路来实行间接管理,陆续在各路设转运司(漕司)、提点刑狱司(宪司)、提举常平司(仓司)和安抚司(帅司)。漕、帅、宪、仓四监司是宋代的重要发明,自郡县制成立以来千余年,各级政区都有单一首长,认为到了宋代才一反成规,分割事权于各平行的地方长官之手,使它们相互牵制,彼此监督,各向中央直接负责,其官员由中央朝官担任。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材料二行省的职掌在忽必烈时期主要是钱粮、户口、屯种、刑狱等民政事务。成宗即位后,行省还具有了领本省军队的权力。行省在权力行使上要受到中书省乃至枢密院的节制。没有中书省和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得调动军队。认为行省官员一定时期内还有去觐见皇帝,尽述职之责。为保证行省官尽职,除由监察机构监督外,元廷还采取了省官互迁和奉旨宣抚的方法。元代行省没有重蹈两汉刺史、魏晋都督、唐节度使的覆辙,无疑应主要归功于行省制的特点。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路制出现的背景及其创新之处。
(2)根据材料二,指出行省制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影响。
10 . 总有一些人、一些群体、一些地区、甚至一个国家,迸发出的精神在历史星空上熠熠生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英模品质】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楷模的照片

【家庭素养】

材料二   

【城市荣耀】

材料三       

南昌

井冈山

起义军“在离开南昌而南下到达广东省东部以后,大部分遭到了失败,但是,这次起义仍然具有伟大的意义,因为它明确地指出了中国革命的政治方向”。

——朱德《从南昌起义到上井冈山》

一国之内,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有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地存在,这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事。

——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家国情怀】

材料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照片中的人物都是属于哪一时期的人物?请你任选一位人物,介绍其事迹。
(2)根据材料二,概括《吴氏祖训》所体现的优秀传统儒家思想。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革命从南昌到井冈山有了什么转变。
(4)材料四中这首歌曲它的背景是什么?
2023-08-27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沙坪坝区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模拟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