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22—1826年, 英国对拉丁美洲各国发放了10次贷款, 共2100万英镑。1824年,在阿根廷首都居住的英国商人已达3000人,约有100家英国商行在西属拉丁美洲开业,英国还迫使一些拉美国家签订有利于英国商人的条约。而就在前一年,美国宣布“不介入欧洲事务,欧洲也不能干涉美洲”。1824 年,哥伦比亚和墨西哥决定解放古巴,美国国务卿克莱声称古巴“在西班牙以外的任何大国的统治下,尤其在英国的统治下,美国有正当理由感到严重的不安。”1846 年,美国迫使哥伦比亚政府签订条约,获得自由通过地峡的权利,并取得了地峡铁路和运河的修建权。

——摘编自齐世荣、吴于廑《世界近代史》(下卷)等

材料二 2011年12月,拉美和加勒比地区33国举行会议,宣布正式成立拉共体。2014年7月 17 日,习近平在巴西利亚举行的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领导人会晤上,发表了《努力构建携手共进的命运共同体》的讲话,提议建立“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中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他指出, “中拉经济互补性强,发展战略相互契合”,中方“倡议双方共同构建‘1+3+6’合作新框架”。2018 年,中拉论坛第二届部长级会议通过了《“一带一路”特别声明》,正式确认拉美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自然延伸,到2020年春,已有19 个拉美国家与中国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文件。

——摘编自周冲、周东阳《“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拉美国家贸易潜力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美加强争夺拉丁美洲的背景及给拉美带来的危害。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与拉丁美洲建立全面合作伙伴关系的条件。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拉丁美洲在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
7日内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靖康之乱后的北方人口南迁是我国三次北方人口大规模南迁的浪潮之一,且它的规模最大,距今最近,对近现代的中国族群的分布和文化传承都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一时期的人口南迁持续了约一个半世纪,按照时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靖康之乱时期:从1125年至1142年前后共十七年,这一时期的移民分布面最广,遍及南宋各个地区,其中江南、江西和福建吸引了大量的移民,为移民的主要分布区域。宋金对峙时期:从1141年至区1234年,由于双方发生大规模战争,人口南迁也随之出现。南宋蒙元对峙时期:宋蒙战争持续了20余年,受此影响,这一时期又出现移民的高峰。后面两阶段的移民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离长江不太远的地方,以及淮南、荆襄与四川的北部。

——吴松弟《中国移民史—辽宋金元时期》

材料二   综观美国历史,出现过三次大的移民浪潮。第一次移民高潮(1680-1880):移居北美的清教徒把北美视为上帝恩赐的希望之乡,把新大陆描绘成地肥水美的人间天堂,吸引了大批欧洲移民。他们主要来自英国,还有其他西欧和北欧国家的人。除了欧洲人,这一时期的另一主要移民群体是非洲黑人。自1619年首批黑人奴隶被贩卖到北美,在几个世纪的奴隶贸易中共有1000万黑人被贩卖到西半球,其中有40万人到了今天美国境内的各个殖民地。第二次移民高潮(1900-1920):南北战争结束后,美国进入大规模工业化和城市化阶段,需要大量劳力。第二次移民浪潮中的移民主要来自南欧、中欧和东欧,以意大利、匈牙利、波兰和俄国移民为主体,这些移民多数来自乡村。第三次移民浪潮 (1965-现在):1965年美国通过了移民和归化法,1961-1984年之间还通过了一系列难民法,移民政策的放宽带来了第三次移民浪潮。这一时期的移民来自更广阔的领域、更多的国家。……来自不同大陆、不同国度的移民构成了美国人口的主体,而且每年的新移民仍然在不断改变着美国人口的种族、民族构成。

——《美国文化的移民特征》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况这一时期移民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况美国三次移民浪潮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移民浪潮给美国带来的影响。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人口迁徙的认识。
2024-04-25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83年,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进入广东,开始传教。然而,中国人对基督教这个舶来品最初是不感兴趣。为了达到传教的目的。传教士学汉语、用汉姓、穿汉服,读儒家经典,顺应中国习俗,介绍中国人所陌生的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来吸引中国人。西学随之在中国传播开来。

——这编自用人员《川学东街对中川文化自信的冲击人儿儿们》

材料二   18世纪出现了席卷欧洲的“中国热”现象。法国伏尔泰《风俗论》(1756)中。以中国为矛攻击当时法国社会的政治和宗教制度。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大力推崇儒家的理性精神,认为中国人已经形成了建立在理性而不是神启基础上信仰自然的宗教。中国还成为法国著名经济学家魁奈为首的重农注意者阐发思想的参照来源。魁奈通过耶稣会士有关中国的文献了解中国。他在1785年发表的《经济表》中将中国树立为欧洲重农典范和理想社会。在讨论中国君主制时,他说“我从有关中国的报道中得出,中国体制建立在明智和稳固不变的规律基础上,虽然帝王发号施令,但是他行为检点。”在《中华帝国的专制制度》(1767)中,魁奈认为中国的专制不是建立在武断的奇思妙想上,而是遵照规律法则,关注的核心是人们的福祉与社会和谐。

——改编自黄丽娟《“中学西渐”——欧洲现代精神的中国借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末清初中国人对“西学”态度转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世纪欧洲学者对“中学”的态度。分析当时“中国热”现象的背景和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认识。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秦汉至隋以前,劳役之害最甚。唐中叶后直接劳役虽然取消,变形为实物或货币赋税,但每王朝屡变赋税之法,变来变去,不是减法,而是连加法,且看示意表式:两税=租庸调+横征(“税外有税”);一条鞭=(租庸调+横征)+横征(“鞭外有鞭");这种赋税的算术级累进,实际上抵消了唐宋明清以来农业增长所带来的全国积极成果。产量长一寸,赋税量增一分,紧追不放,大体占总产出的30%—50%,帝国政府就是如此摧残农业及其每一个可能产生的飞跃。从唐中后期“两税法”到雍正年间的“推丁入亩”,其实质是一脉相承的,其最大的进步意义在于把人民从土地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去从事商业。

——摘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任意提取材料中有关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谈谈你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东汉末年以后,黄河中下游地区畜牧生产呈现一路下滑的趋势,在魏晋—隋唐时期,当地畜牧经济发展却经历了一个明显的反弹过程。在这一历史阶段中,畜牧区域曾一度向东南方向显著扩张,国营和私营的大型畜牧业都取得明显发展。可以说,十六国至唐初,黄土高原地带一直是胡、汉混杂居处而以少数民族为主体,其经济生产也以畜牧业为重。由于畜牧经济的发展,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羊肉酪浆”之类的饮食物品乃成为“中国之味”,“食肉饮酪”在社会上曾一度相当流行。唐代胡食风行,胡食的特点之一就是食肉量较大,而畜牧业的发展,可为社会提供大量的肉食来源。

——摘编自王利华《中古时期北方地区畜牧业的变动》

材料二   19世纪上半叶的大部分时间,很少有英裔美国人考虑过迁徙到密西西比河以西的广袤土地上。“西部地区”给人的印象是“美国大沙漠”,不适合文明存在。19世纪40年代以后,许多美国人开始对西部特别是牛仔的形象赋予浪漫色彩,他们将西部地区看作是勇敢者和上进者经历艰难险阻可以建设新文明的地方,将实际上工资低廉的雇工描述为强大而不朽的传奇人物。欧洲移民后裔定居西部的过程,至少在两个世纪中主导了美国人的国家想象,有时也成为历史学界讨论的中心话题。20世纪的历史学家则将西部描述为一个勇敢、成功、对抗、贪婪以及失败并存的地方:破败废弃的小镇,荒凉阴郁的印第安保留地,穷困潦倒的贫民区,生态遭受严重破坏的自然景观与辽阔的牧场、肥沃的农田和繁华的城市共同构成了西部。他们强调,在塑造西部社会的过程中,妇女和男人发挥了同等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美]艾伦·布林克利《美国史》

材料三   2000-2003年,重庆市外迁农村移民12.16万农村移民,2004年继续外迁2.34万人。截至2003年,外迁移民占三峡库区全部农村移民的41%,减轻了库区的土地负荷和人口压力,有利于防止乱垦滥伐和水土流失。1998年以来,三峡库区停止了开垦荒地,对已开垦改造的25度以上的荒地和低产地,逐步推行退耕还林还草。截至2004年,重庆市的自然保护区达到48个,总面积8290平方公里,初步建成重庆市及三峡库区珍稀濒危动植物抢救、繁育及迁地保护中心。

——摘编自刘德绍、杨力《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对策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十六国至唐初,黄河中下游地区畜牧经济反弹的表现及原因。
(2)根据材料二,简述美国人眼中“西部”形象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变化的因素。
(3)根据材料三,从迁出地的角度,谈谈三峡移民的意义。
2024-05-01更新 | 31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江津第二中学校等多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几则有关马车的考古发现

哈萨克斯坦卡拉塔乌山脉的岩画中的马车形象,时间距今4000年左右。这处岩画中的马车形象,与甲骨文的“车”字完全一致
河南偃师商城、郑州商城及小双桥等商代早期遗址,均未发现马骨及两轮车辆遗存;目前尚未发现商王武丁时期(公元前13世纪)以前,中国境内的畜养家马与战车的遗迹
商代晚期的陕西西安老牛坡遗址与山东滕州前掌大遗址发现的车马坑,马车构造与殷墟所见相同;商代晚期遗址出土的两轮马车,结构力学合理,制作工艺精良,且使用了大量青铜构件,绝非初创草成之作
从殷墟遗存看,中国制造的战车在各个方面已远超中亚、西亚地区。进入西周后,战车结构大体因袭商制,并加以改进,成为春秋战国时期战车之原型

——据于成龙《殷墟战车何以实证早期东西方文明互鉴?》等整理

材料二

材料三   2015年以来,美国将自动驾驶上升为国家重要战略,发布了多项自动驾驶指导政策。美国自动驾驶关注点从小汽车自动化延伸至公交、货运物流,并推动港口、公路多模式多场景示范运营。2020年2月,中国多部门联合发布《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提出了智能汽车产业发展的重点任务。近年来,以5G、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等新技术为核心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如火如荼,美国以公路智能运维和车联网技术部署为契机推进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改造,日本以高速公路和重要交通枢纽节点为载体推进新型基础设施更新升级,欧洲推动跨国统一的核心网络信息化通道基础设施建设。

——摘编自韩广广等《美国〈智能交通系统战略规划2020—2025〉解读及未来发展思考》

(1)根据材料一,概括商朝后期马车的特点。
(2)材料二为近代早期有确切年代的绘有人力车的绘画,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人力车产生的历史条件。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年来各国加快智能交通建设的原因。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交通工具演变历程中得出的认识。
2024-04-28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江津第二中学校等多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人才选拔关乎国家兴衰,历代统治者对此都极为重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科举考试分乡试、会试、殿试三级。其中乡试和会试各为三场,第一场考四书义三道,五经义四道;第二场考论一道,判五道,诏、造、表选一道;第三场考时务策五道。明清科举与宋元相比,最大的不同是八股取士。八股又叫制义,以宋儒注解的“四书五经”命题,如《四书》用朱子集注,《易》用程传,《书》用蔡氏传,《诗》用朱子集注,《春秋》用左氏、公羊、谷梁三传及胡安国传等等。作文要仿古人语气,替圣贤立言,采用特定的格式,分为破题、承题、起讲、提比、中比、后比各个部分。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1904年清政府举行了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次会试,下表列举了这次会试的部分考题。

第一场
中国政治史事论
1.“周朝内重外轻,秦魏外轻内重,各有得失”论。
9.“北宋结金以图燕,南宋助元以攻秦”论。
第二场
各国政治艺学策
1.泰西外交政策,往往借保全土地之名,而收利益之实。盍缕举近百年来历史,以证明其事策。
9.日本变法之初,聘用西人,而国以日强;埃及用外国人至千余员,遂失财政、裁判之权,而国以不振。试详言其得失利弊策。
9.美国禁止华工,久成苛例。今届十年期满,亟宜援引公法,驳正原约,以期保护侨民策。
第三场
“四书五经”义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义。
2“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义。

——摘编自韩策《科举改制与最后的进士》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明清科举考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清末科举考题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科举考试变化的认识。
8 . 西南地区地形多样,境内多崇山峻岭,岗峦密布,是少数民族聚居之地。从古至今,中央政府均重视对西南少数民族区域的社会治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明朝将渝东南土司纳入地方行政系统之中,布政司、都司、府、卫这些机构都曾对渝东南诸土司行使过直接统辖之权。《明史·地理志》记载洪武八年(1375),明朝“改(酉阳)宣慰司为宣抚司,属四川都司”。第二年,在其之下又“置平茶、邑梅、麻兔、石耶四洞长官司”……洪武二十七年(1394),酉阳宣抚冉兴邦以袭职来朝,命改隶重庆卫,隶属于四川都司,这意味着明朝对酉阳土司的统治更加严密。同时,明朝将之前隶属酉阳土司的邑梅、平茶土司析出,分别隶属不同的地方基层机构。永乐十一年(1413)实力较强的邑梅、平茶二司被朝廷剥离出酉阳土司,使得其失去左膀右臂,实力大受影响。……明熹宗天启元年(1621),酉阳土司因援辽之战作战有功,被擢升为宣慰司。朝廷又以其“辖平茶、邑梅、石耶三长官司”以示嘉奖。

——根据张万东《明清王朝对渝东南土司统治研究》整理

材料二   封建帝制被推翻后,云南、四川、西康、青海、甘肃等地仍有不少土司。国民政府对一些残余土司进行了改土归流。1931年内政部提出改革土司的基本原则:凡能直接改县的地方须直接设县管理。但实际仍然保留部分土司或土流并治。抗日战争爆发后,云南边疆的土司如傣族土司刀京版,潞江土司线光天等自发组织民众抗日,并因抗日有功受到政府嘉奖。……铁道部还制定西南地区铁路建设计划,川滇公路、川黔公路与川康公路也相继建成通车。云贵川三省的邮务也有所发展。……国民政府曾以书面文件的形式,提出中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并在法律上予以确认,但蒋介石上台以后,认为中国的少数民族不过是汉族的宗支。国民政府主张对少数民族采取同化的政策……如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大力推行统一语言文字,汉苗通婚,统一服装等三大运动,要求民众统一使用汉语,强迫苗族姑娘嫁给汉人,派人到苗寨剪去苗族妇女的头发与花裙。

——根据马玉华《论国民政府对西南边疆及边疆民族的治理》整理

材料三   作为全国唯一拥有民族自治地方的直辖市,重庆常住少数民族人口217.08万人、占全市总人口6.77%。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集中体现了各民族共同心理特征、最高社会归属感,有利于加强和巩固党在各族群众中的主心骨和领导核心作用。……对照市委“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努力在共同富裕新征程上取得更大成绩”的要求,渝东南民族地区……抓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全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的机遇,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朝政府加强对渝东南诸土司管理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民国时期的西南少数民族区域治理举措。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结合西南地区民族管理的历史经验,谈谈当今该区域治理启示。
2024-02-21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主城区七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维多利亚时期(1837-1901年)的伦敦是最早出现近代贫民窟的城市之一。1851年,英国成为首个城镇化率突破50%的国家,作为英国首都的伦敦,是全国制造业中心与主要贸易港口,吸引着全英及欧洲其他地区的就业人口。同时,圈地运动导致大量失去生产资料的农民被迫进城务工,他们的收入水平普遍很低。当时英国市场经济并不稳定,许多工厂雇有大量的临时工与季节工。伦敦高昂的房租和物价水平远超其他城市,1850-1880年,伦敦市中心普通住房的租金价格几乎翻了一番。政府中的自由主义者认为,经济活动中的自由竞争能解决所有问题,这导致政府更愿意将住房问题交给市场去处理。于是,大量非熟练工、临时工、季节工与失业群体只好搬进过度拥挤、卫生状况恶劣但租金相对较低的居民区生存,而这些居民区也随着人口密度的不断增长逐渐成了贫民窟。

——摘编自高舒琦《19世纪英国伦敦贫民窟更新及对我国的启示》

材料二   新加坡是一个地狭人稠的城市国家。住房问题上,新加坡拥有保障性住房和商品房两大体系,其中,以“组屋”为代表的保障性住房始终占据主体地位,而商品房占比在20世纪90年代一度降至不足1%。早在20世纪60年代,新加坡政府便大规模兴建公共住房。1966颁布的《土地征用法令》规定,政府有权征用私人土地用于国家建设,这保证了大规模建设公共住房所需的土地。组屋售价由政府根据中低收入群体的承受能力而不是成本决定,建设组屋的亏损由财政补贴。政府还限制居民购买组屋次数,更不允许以投资为目的买房。1994年,政府还推出住房特别援助计划,以各种形式向国民提供住房补贴,使组屋价格始终保持在普通居民能够承受的范围内。20世纪90年代后期,组屋开始呈现供过于求的状态。

——摘编自郭伟伟《独具特色的新加坡住房保障制度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19世纪伦敦贫民窟形成的历史因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加坡“组屋”建设的特点。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近现代城市居住环境变化的启示。
10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唐初,赋敛之法曰租、庸、调,有田则有租,有身则有庸,有户则有调。玄宗之末,版籍浸坏,多非其实。及至德兵起,所在赋敛,迫趣取办,无复常准。赋敛之司增数而莫相统摄,各随意增科,自立色目,新故相仍,不知纪极。民富者丁多,率为官、为僧以免课役,而贫者丁多,无所伏匿,故上户优而下户劳。吏因缘蚕食,民旬输月送,不胜困弊,率皆逃徙为浮户,其土著百无四五。至是,炎建议作两税法……上用其言,因赦令行之。

——摘自《资治通鉴》卷226

材料二   宋承唐朝和五代遗制,实行两税法,以钱为夏税、米为秋税,二税承担者是一切土地所有者。国家法律规定百姓有服徭役义务,但可以钱代役。北宋李元弼在总结当县令的经验时说:“差夫役,总计家业钱均定,遂无偏曲”。宋朝政府还将商税与地税、户税区别开来。宋太祖“诏榜商税则例于(商税)务门,无得擅改更增损及创收”,在四京设“都商税院”,在地方各州、府设征收商税的机构“都税务”。北宋商税收入约占国家财政总收入的10%左右。

——摘自王棣《宋代赋税的制度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杨炎改革赋税制度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赋税制度的主要内容。
(3)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赋税在中国古代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2024-01-18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