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7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学习小组为探究茶叶和饮茶对英国社会生活的影响,搜集到以下材料。

材料一   1833年,曼彻斯特一位技术工人的妻子列出了这样一份她每周的消费清单:12个先令用于购买黄油、茶叶、面粉、食盐、燕麦片、咸肉、马铃薯、牛奶、糖、辣椒、芥末……早餐她们家吃的是粥、面包和牛奶;喝午茶的时候还会吃一些面包和黄油;晚餐时,他们吃燕麦粥、马铃薯、咸肉和她自己烘烤的白面包。

——摘编自贾雯《英国茶文化及其影响》

材料二   新娘米勒曼特对新郎米拉贝尔说:没有经过我的允许,你决不能自作主张靠近(我的茶桌)。对此米拉贝尔只能作答说:我服从茶桌的统治权。

——[]威廉·康格里夫《如此世道》(喜剧)(1700年)

材料三   茶传入欧洲后,英国、荷兰等国成立了茶会、饮茶俱乐部,在文艺舞台上出现了茶舞,在文学创作方面出现了茶诗。诗人们写下了不少著名的咏茶诗篇,其中有《饮茶王后》《绿茶女神》《赞茶诗》《课业》《茶诗三章》《给我一杯茶》《可爱的茶》及《中国茶》等。英国还产生了喜剧歌曲《序中之茶》、小曲《一滴茶》等。

——摘编自孙云、张稚秀《西方茶文化溯源》

材料四   置身于这地地道道的家庭的舒适氛围中是多么令人愉快呀!那琥珀色的灯光和朱红的火光是多么温暖呀!为了使这幅画面显得更完美,桌子上连茶点都摆好了——英国的茶点,那一套闪闪发亮的茶具,从古色古香的银制茶壶和用同样金属制作的大水壶,到由于紫色和镀金显得色彩暗淡的小瓷杯,都或曾相识地向我眨着眼睛。

——摘自[]夏洛蒂·勃朗特《维莱特》(半自传体小说,首版于1853年)

(1)提取材料信息,说明茶叶和饮茶对英国社会生活的影响。
(2)小组成员中有人对以上一部分材料的史料价值提出质疑,你认为可能是哪些材料?说明理由。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久以来,威尼斯共和国都是地中海地区的金融与航运中心,形成了重视商业利益的社会氛围。1469年成熟的金属活字印刷技术传入之后,威尼斯印刷产业迅速发展,受到贵族富商的投资青睐。以阿尔丁出版社为例,出版商阿尔杜斯发现了当时市场上希腊文印刷的空白,于是荷马的史诗、伊索的寓言、亚里士多德等人的著作,这些手抄本时代的文字在威尼斯第一次被印刷出版。他还在印刷史上首次使用了逗号、句号和分号,使文本的阅读更加流畅无误;在书籍的开本方面,其首创的小八开本袖珍书使书籍更易于携带。除了古典时代的作品之外,乐谱、地图、带有解剖图解的医学书籍、世俗趣味的方言读物,都在这里大规模出版。到16世纪初期,威尼斯已经成为欧洲出版业的中心,被誉为“文艺复兴”的发动机。

——摘编自李昕《设计史视角下威尼斯早期印刷出版业的宏观形态塑造》

材料二   1884年英国人美查在上海创办《点石斋画报》,到1898年终刊共发行528期,刊出了4600余幅配有文字的手绘石印画。创刊之初,美查认为“画报盛行泰西,盖取各馆新闻事迹之颖异者,皆为绘图缀说,以征阅者之信。俾乐观新闻者有以考证其事,而茗余酒后,展卷玩赏,亦足以增色舞眉飞之乐”。学者将《点石斋画报》的图像分为“战争风云”“中外交涉”“声光电化”“舟车便利”“仁医济世”“租界印象”“西洋奇闻”“文化娱乐”等类型。以下是摘选自《点石斋画报》的两幅作品及其配文。

兴办铁路

五月下旬,天津来信云,创办铁路一节,朝廷业已允准,由大沽至天津,先行试办……将来逐渐推广,各省通行,一如电线之四通八达,上与下利赖无算,向不禁拭目俟之矣。(部分文字摘录)

迎迓李傅相

中日失和已有一年,各埠生意清淡,故泰西各国从中劝和。特来电音恳请傅相至东瀛议和。倭主派外务大臣伊藤引舆迎迓。

——摘编自陈平原《左图右史与西学东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世纪威尼斯成为欧洲出版业中心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点石斋画报》的作品特色,并分析其史料价值。
2024-01-20更新 | 88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2024届高三上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3 . 敦煌石窟

敦煌莫高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历经北朝至宋元1000多年的不断开凿修建,形成了历史悠久的文化体系。现有洞窟735个,保存壁画4.5万多平方米,彩塑2400余尊,唐宋木构窟檐5座,是中国石窟艺术发展演变的一个缩影。

隋唐时期是莫高窟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开凿石窟数量多达1000余个,保存下来的有200多个,壁画和塑像都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平。石窟装饰纹样既保留了北朝时期敦煌本地图案和一些西域纹样图案的特点,又吸收中原地区石窟、陵墓雕饰、丝织物上的纹样特征,还吸取了中亚地区的一些纹样风格。以花卉、禽兽等图案为代表,内容丰富,富于变化,色彩绚丽。

莫高窟现存西夏和元代的洞窟有85个。一些西夏中期的洞窟出现回鹘王的形象,可能与回鹘人有关。西夏石窟的图案装饰纹样受到北方辽政权的影响,也明显模仿宋代建筑彩画的纹样。西夏晚期和元代的洞窟,壁画和雕塑中都出现藏传佛教的内容。

莫高窟藏经洞是中国考古史上的一次重大发现,其出土文书多为写本、刻本,汉文书写的约占六分之五,其它则为古代藏文、梵文、和阗文、希伯来文等。文书内容主要是佛经,还有道经、儒家经典、小说、诗赋、史籍、地籍、帐册、历本、契据、信札等,其中不少是孤本和绝本。

随着岁月的流转,因长期受风沙等自然原因的影响,敦煌石窟正在以“比古代快100倍的速度走向死亡”。鉴于此,让文物在数字档案中永生的构想被提出。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武汉大学研究团队、敦煌研究院等多方力量的共同努力下,已有289个洞窟完成数字化摄影采集,140个洞穴进行了三维重建,敦煌石窟建立了全方位的数字档案,开发出根据图片自动生成高精度三维模型的云计算共享平台。文化遗产转化为数字形态被永久保存、永续利用,尘封的文物由此获得新生和永恒。

——摘编自关友惠《敦煌装饰图案》、高宇飞《人类敦煌:敦煌文化特色与形态》、胡珊《数字档案“让敦煌永生”》等


(1)依据材料,概括隋唐时期敦煌莫高窟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原因。
(2)指出敦煌莫高窟的史料价值。结合敦煌莫高窟数字档案建设的具体做法,谈谈你的认识。
4 . 人类的旅行是促进世界联系的重要途径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某学者为了研究公元前3500年至公元前2000年尼罗河—印度河谷地区人类的早期旅行,利用了如下史料:

史料类型

史料内容节选

苏美尔史诗

《吉尔伽美什》

吉尔伽美什与伙伴前往黎巴嫩旅行,寻找雪森林,砍伐树木装上筏子,顺着幼发拉底河抵达乌鲁克

美索不达米亚铭文

记载了两河流域商船抵达印度河流域,进行铜、铁、木、象牙、玛瑙等贸易

美索不达米亚、印度河流域出土的手工艺品

美索不达米亚、巴林、也门出土了具有印度河谷文明特色的石印章、玛瑙珠子;印度河谷遗址出土了一些具有美索不达米亚雕刻风格的小人像

材料二   公元3世纪到10世纪,数以千计的中国僧侣向西前往印度圣地,于是佛教促进了世界史上第一个以旅行为特点的新型宗教交流框架的形成。僧侣的旅行,帮助巩固佛教在亚洲数国的重要地位,并且刺激产生更多的贸易联系。

玄奘的旅行

(1)根据材料一,判断该学者力图用这些史料得出怎样的结论,并分别说明表格中三则史料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僧侣旅行对亚洲文明发展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重庆市某中学历史班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考察中国历史上的外来农作物。他们根据曹雨《中国食辣史》、蓝勇《中国川菜史》等著作收集整理了明清时期中国各地关于辣椒的部分早期记载。

名称时间地点记载及出处
番椒万历十九年(1591)浙江《遵生八笺》:“番椒丛生白花,果俨似秃笔头,味辣色红,甚可观。”
辣椒万历四十二年(1614)山东《群芳谱》:“番椒,亦名秦椒。白花,子如秃笔头,色红鲜可观,味甚辣。”
辣茄康熙三十三年(1694)浙江《杭州府志》:“又有细长色纯丹,可为盆几之玩者,俗名辣茄,不可食。”
海椒康熙六十一年(1722)贵州《思州府志》:“海椒,俗名辣火,土苗用以代盐。”
辣椒雍正十一年(1733)广西《广西通志》:“每食烂饭,辣椒为盐。”
秦椒乾隆九年(1744)陕西《直隶商州志》:“结角似牛角,生青熟红,籽白,味极辣。”
黔椒道光二十四年(1844)四川《城口厅志》:“黔椒,其种出自黔省,俗名辣子,一名海椒……可面可食可淹以佐食。”

材料二     史料记载川人“尚滋味,好辛香”,食茱萸与花椒、姜并列为川人喜好的“三香”。随着辣椒传入,四川当地风土气候成为适宜辣椒生长的沃土,辣椒很快被用于烹饪食材之列,造成了川菜以麻辣为突出味型,兼重各种辛香味型的特色。……自乾隆年间开始,辣椒就逐渐代替了食菜萸成为主要的调味品,到嘉庆年间,四川地区的许多方志中已有关于辣椒的记载。辣椒占地不多,不挑气候和土壤,收获期长达半年。光绪《南溪县乡土志》记载,辣椒“二月播子,四月移植”,“粪尤忌晨,初耨治,惟以水和溺注之”。辣椒具有温中下气、开胃消食、散寒除湿的作用,辣椒的火热、刺激能够盖掉劣质食材的味道,能够“下饭”。品种各异的辣椒通过干制、腌制、酱制等方式加工后,产生丰富多样的食用方法。清末徐心余《蜀游闻见录》记载,“昔先君在雅安厘次,见辣椒一项,每年运入滇省者,价值数十万”     

——摘编自于帅《人口迁徙、环境适应与技术改良:辣椒在中国西南地区的传播》


(1)从材料一表格信息中能得出辣椒在中国种植传播的哪些推论?说明其理由。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代中期以来川渝地区食辣之风兴盛的原因。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是《姑苏万年桥图》,是由神户市立博物馆收藏。这幅画上方有一首颂诗,占据了很大的面积,落款为庚申冬十一月,庚申年为乾隆五年。这幅图最大的亮点是写实,画面从胥门内逾越城墙向万年桥对岸,到对岸即止。近景看似为胥门里临内城河岸的街市、人家,实则主画面指向一架通东西的万年桥。崭新的桥面上有园林式的铺地,桥上有官员视察,而且不是一位官员,前呼后拥,有随从打着伞,有随从擎着芭蕉叶的大扇。官员有的在桥面,有的在台阶上,有的在桥下,有的则正在作迎接状,侍从者或带刀,或拉棍,或拎着鞭子。整个画面由近及远向外推展,能够清晰地看到四个层次,从墙上的文字也可以看出它们的分布区域。在临河建筑的对面,则是一排品种丰富的店面,店号名称一览无余。自北向南,依次有酒店、卦摊、杂货店、中药铺、烟店、布店、酒馆等,一直延续到胥门。在此有必要提及,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到了康乾时代,也就是被认为的全盛时期,一定是受到了西方美术的影响,大量出现运用远近透视、光影明暗等技法绘刻的作品,它们以装饰用途为主,开张较大,题材新颖。苏州版画受到西方绘画特点影响后,能全面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更加写实逼真,栩栩如生,让初见的国人感到新奇、惊异,甚至震撼。由此这类新品成为潮流,一些画店直接在画作上注明仿泰西笔法


——整编自杜洋《姑苏版画古风东游记略》


(1)从材料一中提取三条历史信息,分别说明其对于研究清代历史发展状况有哪些史料价值。

材料二 大抵一社会之进化,必与他社会相接触,吸收其文明而与己之固有文明相调和,于是新文明乃出焉。

——梁启超《初归国演说辞》


(2)根据材料二,概括梁启超关于文明发展的观点。并结合所学中外历史知识证明该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中外历史各举一例)
2023-05-12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3届高三适应性月考(九)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秦朝服役“失期”处罚的历史叙述。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记述出处
御中发……期三日到五日,谇(责备);六日到旬,赀一盾(盾牌);过旬,赀一甲(盔甲)……秦简《秦律·徭律》
今士五甲(应征者)不会(到岗),治(答)……秦简《秦律.戍律》
发闾左戍渔阳,九百人电大泽……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史记.陈涉世家》
A.年代久远导致历史真相无法揭示B.实物史料较之文献史料更具价值
C.三则史料都是二手史料效力存疑D.多重史料互证可以丰富历史认识
2023-05-10更新 | 282次组卷 | 5卷引用: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2023届高三新高考冲刺模拟历史试题
8 . 现藏于岳麓书院的岳麓秦简抄录于秦王政时期至秦始皇三十五年,其中不仅包含大量的令文,而且这些令大多是比较完整的,往往还带有令名。此外,岳麓秦简律令还有细节性规定,反映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法律及习俗等情况。在岳麓秦简新出现的秦律篇名中,10种见于睡虎地秦简,4种则未见。下列有关岳麓秦简的理解说法合理的是( )
A.远离政治核心区,史料价值有限B.大多为抄录,主观删减色彩浓厚
C.为二手史料,可多角度研究秦朝D.可弥补原有秦令研究材料的不足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510月,在美国支持下,越南南方成立了以吴庭艳为总统兼总理的“越南共和国”。1961年美国为了巩固其在南越的新殖民统治,竟然对越南发动“特种战争”。196482日,美国借口其驱逐舰“马多克斯号”在北部湾遭到越南人民军的袭击,于85日,悍然派飞机对越南民主其和国进行轰炸,把侵越战火烧到越南北方。从196538日开始,美国直接向南越派遣侵略军,最多时达54.34万人。美国用于侵越战争的军费开支共达3000多万美元。截止19717月,美军伤亡达80多万人,损失飞机29396架。1973年美国和越南签订巴黎协定,美国从越南撤军。1975年,南越政府军队被北越人民军和南越解放军消灭,1976年,越南获得最终的统一。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当代史》

材料二   197268日,越南战争已接近尾声,就在这一天,久战不胜的美国飞机对可能存在越共分子的全邦村实施凝固汽油弹空中轰炸。那天,9岁的潘金淑和弟弟还有表弟、表妹都躲在这个村子里,她被燃烧着的汽油弹击中,身上的衣服瞬间被点燃,地一边哭喊着奔跑,一边迅速脱掉身上的衣服。她的身边是她惊惶失措的弟弟和表弟、表妹。他们身后,是一群美国士兵。这一幕深深地刺痛了在场的一名战地记者,他掏出相机,迅速按下快门,拍下了惨无人道的这一幕(见下图2)。



                                   《战火中的女孩》

——刘剑飞《一张影响越南战争进程的照片》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发动越南战争的背景,并简析越南战争对国际格局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照片《战火中的女孩》的史料价值。
2022-04-15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2022届高三二模(主城区)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东印度公司"东印度"是对包括今天的印度、印尼、缅甸等国在内的东南亚地区的通称。1719世纪,英国、荷兰、瑞典等国都曾成立过东印度公司。

材料一   (东印度公司)是一个具有法人和政治地位的团体,在任何时候都是以伦敦公司和印度总督的名义在印度群岛进行贸易。他们及其后继者在法律上都有权拥有、购买、接收和保留土地、租金、特权、自由、管辖权、特许经营权以及任何种类的财产继承权。

东印度公司及其后继者有权在15年的任期内,享有完全独占东印度贸易的自由和特权,可以自由在东印度的所有岛屿、港口、城市、城镇进行贸易。

——摘译自《伊丽莎白女王授予东印度公司的特许证》(16001231日)

材料二   瑞典东印度公司于1732年成立。同年派出第艘商船前往广州从事对华贸易。船上首席大班科林·坎贝尔同时兼任瑞典国干派往中国的全权代表。坎贝尔的日记记录了在广州贸易期间的所有事务。以下是其日记摘录∶当欧洲商人行事与中国法律或者官员命令相违背,中国官府不会顾及其身份,不管是官员还是水手。中国官员很快就找到他所属船只的大班,迫使他们交一笔钱财抵罪,否则就会把他们赶出商馆或者关入监牢,直至支付了这笔费用。如果他们无法顺利联络到大班的话,中国官员们也有更常用的办法。即逼迫船的保商支付这笔钱,否则把保商关到监牢里,直到给了钱为止。

材料三   约翰·密尔是19世纪英国著名哲学家、经济学家,18231858年曾在东印度公司任职。后期随着职位跃升,他一度制定和决策了殖民地印度的相关政策。密尔认为印度处于文明发展的较低阶段,东印度公司的殖民统治给印度人民带来更多的善;东印度公司的统治比所有印度人自己的政府要好的多。

——耿兆锐《约翰·密尔与英国东印度公司》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英王授予东印度公司特许证的背景。
(2)提取材料二相关信息,说明科林·坎贝尔的日记对研究18世纪瑞典东印度公司的史料价值。
(3)你如何看待约翰·密尔对东印度公司殖民统治的评价?
2022-01-20更新 | 425次组卷 | 9卷引用: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