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79 道试题
1 . 北宋白银不是主要流通货币,但1610年容与堂刊行的百回本《水浒传》中多次出现使用白银的情节,如林冲和洪教头比武,柴进拿出一锭25两的银子,作为胜者的奖励;戴宗请萧让写碑文,承诺给50两银子;史进给师傅王进100两银子,作为谢师费;等等。这种反差(     
A.说明《水浒传》脱离社会现实B.折射出明朝白银流通已经普遍
C.证实小说不具备任何史料价值D.加重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
2 .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

琅琊刻石,刊刻公元前219年,记述秦始皇统一海内的功绩,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又加刻诏书。北宋中期,密州知州苏轼登琅琊台时,发现始皇颂诗已泯灭,仅存二世诏书。明清及民国时期当地政府多次加以保护。解放后移置山东省博物馆。1959年,移置中国国家博物馆。残石高1.32米,宽0.71米,存1387字,记录了李斯随同秦二世出巡时上书请求在秦始皇所立刻石旁刻诏书的情况。

——摘编自中国国家博物馆网站等

罗塞塔石碑,制作于公元前196年,内容是古埃及国王托勒密五世发布的一篇敕令。1798年,拿破仑率军远征埃及,把埃及作为打击英国的战略目标。1799年,法军在尼罗河三角洲的拉希德村偶然发现该石碑,残碑高1.14米,宽0.73米。1801年,英国打败法国,根据协议,法国必须无条件地交出他们在埃及发掘的一切文物。1802年,罗塞塔石碑被运往伦敦大英博物馆,成为镇馆之宝。

——摘编自《古埃及罗塞塔石碑解密始末》

材料二   在罗塞塔石碑发现之前,古埃及遗址中发现的铭文数量很多,但人们一直无法释读。该石碑铭文分上、中、下三部分,分别用古埃及象形文字(古埃及祭司使用)、通俗体文字(古埃及平民使用)和古希腊文字3种文字对照书写。埃及象形文之读法与写法在公元4世纪后失传。古希腊文是近代人可以阅读。法国学者商博良(17901832年)从1808年起释读罗塞塔石碑,通过长期收集和研究相关史料,并结合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1821年编成通俗体文字和象形文字符号对照表,1822年确认埃及象形文字是时兼具表意和表音的文字体系,成功破译了石碑的象形文字,这也标志着新兴学科——埃及学的出现。

——摘编自令狐若明《古埃及罗塞塔石碑解密始末》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块石碑的史料类型和价值,并指出罗塞塔石碑被发现和争夺所体现的时代特征。
(2)根据材料二、归纳商博良在破译石碑铭文中使用的史学方法和研究意义。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琅琊刻石铭文无需破译的原因。
2023-11-19更新 | 66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史料记载,古代埃及人口在古王国时期大约有160万,到了新王国时期,达到了290多万,到古埃及后期则已增长到490多万。这些数据与后世对古代埃及聚落、城市规模的考古结论相符合。这说明(     
A.古代埃及社会发展进程最快B.考古比文献史料的价值更大
C.文献史料与考古应相互印证D.当时埃及城市化程度已很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2月27日,2022年十大考古新发现在北京揭晓,贵州贵安新区大松山墓群、河南开封州桥及附近汴河遗址等成功入选。

材料一   贵州贵安新区大松山墓群入选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大松山考古出土的文物极其丰富,从2192座墓葬中出土各类文物4000余件(套)。这些出土物几乎涵盖了黔中地区1400年的生活、商贸、信仰到丧葬等方方面面,集中展现出这一时期贵州生产、生活的社会变迁与历史的进步。在此之前,历史学界认为贵州有一段模糊的“中世纪”,秦汉以后的文献,记载或从侧面记载贵州高原的文献,主要是《史记》《汉书》《后汉书》以及晋人常琼编写的《华阳国志·南中志》,而之后关于贵州的记述,多为只言片语,极为简略,甚至语焉不详。如今能见到的最早一部记载贵州历史的志书是《弘治贵州图经新志》,而那已经是15世纪中叶了。随着考古工作的进一步展开,贵州古代的历史面貌一定会走出“模糊”,变得越来越清晰。

——摘编自范同寿《贵安新区大松山墓群证明通道贵州的存在》

材料二   州桥及附近汴河遗址是大运河通济梁开封段的重要文化遗产。汴河是流经开封的一条古老水系,古称派水。战国时期魏忠王利用派水开凿鸿沟,水行大梁。汉晋南北朝时期,改派为汴,汴河由此而来。隋大业元年开凿大运河,利用汴河改建通济渠,连通黄河淮河水系。《宋史·志·卷四十六》记载北宋时期都城开封“唯汴水横亘中国,首承大河,漕引江湖,利尽南海,半天下之财赋,并山泽之百货,悉由此路而进”。汴河成为保障东京城物资供应的重要通道,堪称京师生命线。州桥是跨越汴河的一座重要桥梁,始建于唐建中年间,初以汴州桥命名,俗称州桥。其建筑也最为精美华丽气势宏大,《东京梦华录》记载“其柱皆青石为之……近桥两岸皆石壁,雕锵海马水兽飞云之状”。州桥明月是闻名遐迩的汴京八景之一。汴京州桥不仅是运河与御街中轴线上的重要交通枢纽,也是东京城最繁华最具烟火气的商业中心,甚至演变成为北宋东京城的文化标识。明初洪武年间重修后的州桥,桥高水深。此后一百余年,由于运河淤塞,州桥亦渐荒废。明末崇祯十五年,州桥与开封城一同被洪水淤埋于地下。

——摘编自中国文物报《2022十大考古新发现推介:河南开封州桥及附近汴河遗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贵州贵安新区大松山墓群的史料类型,并说明其历史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汴河发展历史的特点并分析其历史作用。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你对考古新发现的认识。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王宗沐,字新甫,别号敬所,浙江临海人,为官近40年,官至刑部左侍郎,晚明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如表是王宗沐为政期间的部分活动。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王宗沐的主要活动,并简评其影响。
(2)据材料,说明《通议大夫刑部左侍郎撄宁府君年谱》的史料价值。除上述材料之外,研究王宗沐的生平还可以补充哪些类型的文献史料,请至少列出两种。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料一

为湖南长沙出土的西汉晚期“中国大宁”神兽博局纹镜。镜背间铸有铭文:“圣人之作镜兮,取气于五行。生于道康兮,咸有文章。光象日月,其质清刚。以视玉容兮,辟去不羊。中国大宁,子孙益昌。黄常元吉,有纪刚。”)

史料二   东汉《前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少府之下有尚方令一人,御用及官制铜镜均由尚方制作。”史料三唐朝《元和郡县图志》记载,桂州(今桂林)向中央进贡“铜镜四十四面”。

——以上材料摘编自宋莹莹《由广西出土铜镜铭文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材料二   在今蒙古和独联体境内,发现了不少属于战国和汉代的镜子。隋唐时期的镜子出土数量数量最多的是海兽葡萄镜。在伊朗发现了多面仿制的海兽葡萄镜。在约旦发现了花草禽兽镜和仿制的海兽葡萄镜。在日本还出土了不少唐镜和宋代的商标字号镜。

——以上材料改编自王婉云《中国古铜镜在中国历史及对外交流上的价值》

(1)根据材料一的三则史料探究中国古代铜镜的历史,指出其史料价值,并做出合理推断。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古代中国铜镜外传的积极意义。
7 . 下图是1857年11月14日《伦敦新闻画报》刊登的《广州全景速写》。英国记者不仅画出了城北要塞和遭到炮轰的内城督府衙门位置,还做出如下报道:“这种公开决裂是由于中国官员扣押本国罪犯而引起的……中方没有就违反英中条约,侵犯英方条约权利和对英国国旗的侮辱做出道歉。”对以上信息理解最准确的是(     

A.图像史料难以还原真相B.绘画作品具有学术价值
C.立场态度影响历史解释D.职业修养决定新闻内容
2024-04-18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8 . 有同学研究“近代中日文化重构”问题,收集了以下两组材料。阅读下列材料
第一组

   
图1照片《买办和他们的洋老板一起吃西餐》(晚清中国)

   
图2杨洲周延的木版画《鹿鸣馆内跳交际舞的场景》(日本明治时代)

第二组

清末广州的一位商人,随朋友到十三行中参加西餐宴席,在餐饮之后写信寄给北京的友人讲述吃饭情形:“他们坐在餐桌旁,吞食着一种流质,按他们的番话叫做苏披。接着大嚼鱼肉,这些鱼肉是生吃的,生得几乎跟活鱼一样。我目睹了这一情景,才证实以前常听人说的是对的,这些‘番鬼’的脾气凶残是因为他们吃这种粗鄙原始的食物。”

——摘编自郭晔旻《西餐如何走上中国人餐桌》

明治时期日本有人这样评论鹿鸣馆的舞会,“黄色皮肤的脸面,佩戴着羽毛装饰,来细腰,手拿西式小饰物的日本女性,合着西洋音乐,踏着斯拉夫舞步。这是日本人为了看上去像西洋人而做出的滑稽而悲哀的努力。”

——摘编自《鹿鸣馆:日本欧化主义的象征》

(1)分别阐述每组材料对研究“近代中日文化重构”的价值。(请从史料类别、内涵和作用等角度作答)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中、日两国文化重构中的共同特征。
(3)除上述材料之外,全面研究“近代中日文化重构”问题还可补充哪些类型的史料?(至少列出两种)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料一   《吉尔伽美什》记载:“啤酒,麦芽酒,香油和葡葡酒:我给我的工人们喝的酒,如一条流淌的河!”

史料二   《汉谟拉比法典》规定:“那些为凡人打开寺庙酒窖的女祭司,要被处以火刑。”

史料三   科学家对高加索地区出土的一个约公元前6000~5800年的土陶罐进行了化学分析,发现其吸收的有机化合物和葡萄酒的有机酸组成惊人的一致。

材料二   公元前3000年前后,葡萄酒先后出现在美索不达米亚、叙利亚和埃及。

公元前2000年前后,葡萄酒先后传入希腊、意大利半岛。

公元前1000年前后,葡萄酒逐步传播到地中海西岸。

公元前2世纪,葡萄酒传入中国。

中世纪的欧洲,葡萄酒的主要消费者是高级教士、贵族及城市富裕阶层。近代以后,消费群体逐步扩大到社会各阶层。

15~16世纪,西班牙人持葡萄酒带到拉丁美洲。

18~19世纪,英国人将葡萄酒带入澳大利亚、新西兰。

19世纪中期,美国葡葡种植业和酿造业快速发展。

20世纪90年代,由法国制定的原产地命名葡萄酒法规在欧盟广泛推行。

21世纪以来,中国、法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成为世界上生产和消费葡萄酒的主要国家。

——以上材料改编自[法]迪迪埃·努里松《杯酒人生:葡萄酒的历史》等

(1)根据材料一的三则史料探究葡萄酒的历史,指出其史料价值,并做出合理推断。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葡萄酒的历史提炼一个论题,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3-06-21更新 | 3740次组卷 | 19卷引用: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重组卷03(江苏专用)
10 .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万历(1573—1620年)年间,苏州王生,自幼父母双亡,与婶母杨氏相依为命。转眼间王生到了十八岁,一日,杨氏对他说:“你如今年纪长大,岂坐吃箱空?我身边有的家资,并你父亲剩下的,待我凑成千来两,你到江湖上做些买卖,也是正经.”王生欣然道:“这个正是我们本等。”王生与一班为商的计议定了,说南京好做生意,先将几百两银子置了些苏州货物。拣了日子,雇下一只航船,一路上京。途中遇到一群强盗,尽数抢走了船上金银货物。王生盘缠货物都没了,只能先回家,再作计较.

杨氏见王生不久就回,又且衣衫零乱,面貌忧愁,已自猜个八九分。杨氏问他仔细,王生道: “以后只在近处做些买卖罢。”杨氏道: “男子汉千里经商,怎说这话!”在家一月有余,王生又与人商量道:“扬州布好卖。松江置买了布,带些银子到扬州,氽了米豆回来,甚是有利。”杨氏又凑了几百两银子与他,到松江买了百来筒布,独自买了一只船,身边又带了几百两氽米豆的银子,合了一个伙计,择日起行。

——据(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正式成书于 1627年)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16世纪明朝社会有哪些史料价值。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