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私有经济关系和私有制关系已经变成与内容不相适应的外壳了,如果人为地拖延消灭这个外壳的日子,那它就必然要腐烂,——它可能在腐烂状态中保持一个比较长的时期(在机会主义的脓疮迟迟不能治好的最坏情况下),但终究不可避免地要被消灭。

——摘编自《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1916年)

材料二   实行有限度、有组织的退却策略的政治基础是无产阶级专政,正因为无产阶级牢牢掌握着国家机器,所以不必害怕退上那有风险的一步……退上这么一步,将来要跨回来的,还要再进一步。

——摘编自《列宁论新经济政策》(列宁1921年—1923年讲话、报告合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述材料中列宁著作、文章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列宁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并谈谈你这种新发展的认识。
2023-01-21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社会治理方式往往是在各国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并不断调整的。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如果没有从国王购得手工业执照,任何人不得在巴黎做羊毛织工。凡从国王购得执照者可以国王的名义,出售这种执照,讨价高低,悉听尊便。

3.每个巴黎羊毛织工在其家内可有两台宽织机、一台狭窄的织机,但是在他家以外,不得有任何织机,除非愿意依照行会外的人领有织机的同样条件。

12.如果学徒由于轻率鲁莽,从其匠师处逃走,如果匠师不愿意放弃他要使他回到这个匠师而非别人的作坊,学徒必须偿还匠师因他的过失所遭受的一切开支与损失。

26.一切布匹不管它们的类别如何,必须至少有7“迦尔特”宽,违者将处以如上的罚款。

——《巴黎羊毛织工行会章程(13世纪)》

材料二   1955年,联合国颁布了《通过社区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报告》,倡导社区居民和社区组织共同参与社区事务,以自身的努力和政府联合一致,合理利用社区内外资源,共同为改善社区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状况而努力。

——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选择性必修1

材料三   地方政府的任务在于明确要求和设定优先项目、制定服务标准好运用最佳方式达到这些标准,并将提供服务和战略责任加以区分。地方政府不再采用直接提供公共服务的传统模式。

——英国《竞争求质量》白皮书(1991年)

材料四   根据社区自治和政府管理程度的差别,社区大致可以分为三种:自治型,如美国、加拿大和德国,小政府、大社会,政府基本不干预社区自治;混合型,如日本和澳大利亚,政府拨款并对社区进行指导和监督,社区组织和居民参与,共管共建;政府主导型,如新加坡,大政府、小社会,政府直接对社区进行管理。

——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选择性必修1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该章程产生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基层自治的变化。
(3)根据材料四,谈谈你如何认识差异化的社区模式?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
2023-01-13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七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宣传漫画会从不同角度反映历史,以下漫画就从不同角度反映了马歇尔计划。

问题:请你分别解读三幅漫画所表达的涵义,并谈谈你对马歇尔计划的理解,结合史实,描述准确,论证合理。
2023-01-13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七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国家的管理需要一批善于管理的官吏,因此各国都重视官吏的选拔、监督,官吏选拔也是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人类的政治智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至春秋的世官制指贵族世代为官,官吏都具有世袭官职的特权;世官制是先秦时期在选官用人方面所实行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春秋战国时期,尚贤思想兴起,各国为争霸图强,纷纷鼓励荐举有才能的人为官,或依据军功大小授予官职。到汉代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选官制度,主要有察举制、征召、辟除等方式;两汉的察举,以孝廉最多,察举贤良,一般还要进行对策考试;这种考试方式在南北朝时期越来越被重视,开了隋唐科举制的先声。220年,魏王曹丕推行九品中正制,大中正、中正,由在各州、郡设置本籍在中央任高官的人担任;中正根据家世、道德和才能评定州、郡士人的资品,分为九等;获得资品的士人,由吏部授官。唐朝沿用并发展了隋代的科举之法,考试内容也有所变化,有经学基础知识、文采辞章、经学理论、政论见解等,还有一些专门知识,如律令、算数等。宋代对科举制度进行了多次调整,定制为三年一次,分州试、省试(中央考试)、殿试(皇帝亲试)三级考试;宋代考试内容一直有变化,在宋代废止了行卷和公荐,其考卷实行糊名法和誊录制。明清时期的科举,采用八股取士,三年一次,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考试有严密的程序,考官入院,立即封锁内外门户;考生入院时,要逐人搜检。

——部分改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我国古代的监察制度是围绕中央集权与皇权专制这两个方向发展起来的。如秦朝以御史监察和谏(议)大夫为主的谏官谏议,随着专制集权制度的确立而制度化;汉代隋唐监察御史等监察官的选授权多集中在皇帝手中,并且要求严格;自秦汉历唐宋至明清,御史由所属机构多变动、仍身兼他职的监察官发展成机构完全直属于皇帝、专司监察的官员。监察设置的根本目的是对权力的制衡,防止权力滥用和腐败。中国历史上监察制衡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监察官对行政官权力的制衡,中央对地方的权力制衡,皇权对官僚权力的制衡,监察官之间权力的相互制衡。中国古代监察组织独立也经历了形成、曲折中艰难前进、巩固发展、变化调整、调整完备与严密五个时期;在古代监察制度中,监察官多享有独立行使职权的权力。隋唐以后,御史监察机构作为独立的职能部门,一般不接受任何一级行政长官的指令。古代对监察官的选用既有“刚毅守节”“忠直亮节”等道德素质要求,也有关于基层经历、专业能力、任职回避等的要求。如明代要求“(御史)当用清谨介直之士;清则无私,谨则无忽,介直则敢言”,且“新进初仕,不许除受御史”。另外,自秦汉以后,中国监察法规逐渐完善,并传承延续,基本没有中断,使历代监察有章可循。

——部分改编自《中国古代御史、谏官制度的特点与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演变的趋势。并说明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中国古代如何才能充分发挥监察制的效能。综合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中国古代选官用人制对现今的启示。
2023-01-13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七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关于以民为本政治哲学思想,我国商周时代就已产生。西周太师姜尚最早提出民本的思想,在他看来,“得人”“得心”是直接关系到四家生死存亡的关键圆素。春秋战国时期,经过佛家不断的丰富和发展,形成了儒家系统的民本思想。例如,孔子主张富民、患民,提侣“仁者发人”;孟子提侣“民责君轻”:苟子提倡“民水君舟”。这一时期民本思想已渐趋成然,在秦汉以后的中国封建社会里,它仍是重要的官方意识。

——摘编自邓群英《中国儒家的民本思想与西方的人本主义之比较)

材料二   关于如何实见养民富民的社会经济,孙中山说:“统一以后,要解决民生问题,一定要发达资本,振兴实业。”孙中山明确地将农业当作基础产业,认为吃饭问题就是顶重要的民生问题。他还提出农工商业相辅相成的农经商纬论,认为“农以生之,工以成之,商以通之”“各尽其事,各执其业。”而且,他提出农业要走科技化、机械化的道路,搞科学种田,提高农民的劳动生产率。

——摘编自姜朝晖《孙中山的民生主义与传统养民思想)

材料三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是更加公平公正、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就明确指出:“现在我们实行这么一种制度…是可以一年一年走向更富更强的…而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大家都有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强调,共同富裕不是平均主义,必须从实际出发,允许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在全面建设新征程中,习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实现人的现代化和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摘编自姜辉《实现共同富裕的方向原则和现实途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先秦儒家民本思想。
(2)根据材料二,归纳孙中山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主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代中国民本思想的主要特点。
(4)综上,谈谈你对社会发展与民生改善二者关系的认识。
2023-01-12更新 | 17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主城区)
6 .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经历了复杂的发展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保证赋役制度的实行,汉武帝时期开始推行编户齐民制度。“编户”即按户登录人口,强调基层人民通过户籍接受国家的统治与管理;“齐民”则意味着他们是受国君统治的平等人民。其内容涉及户籍、军队、地方行政、族群聚落、土地、法律和身份七个方面。

——摘编自杜正胜《编户齐民一传统政治社会结构之形成》

材料二   这是一种承认有财富差别的征税新模式。唐代两税法使人民从束缚在土地上的制度中得到自由解放。两税法使官府、农民、豪强(大地主)三方都获益,首先是政府,政府降低了运作成本,税收从个体转移到财产上,省时省力,而且增加了商业税,使税基更广泛了。其次是农民,他们可以卖掉土地,进城务工、做小生意,打工的收益远远大于种地,何乐而不为?最后是豪强(唐以后降格为大地主),他们资产雄厚,虽然要交更多的税了,但也被允许合法“兼并土地”,可以扩大规模,雇佣工人,在平均成本递减的经济规律下,大地主的利润提高了。

——摘编自鞠佳《变革之路——中国历朝改革得失》


(1)据材料一说明西汉社会治理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唐代“征税新模式”的理解。
2023-01-05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沙坪坝区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复习题(一)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开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地方行政体制是郡、县两级制……秦有四十多郡,中央直接管理问题不大,西汉时疆域逐渐开拓,郡国的设置日益增多。汉武帝时达到了一百多个,中央直接管理就有些麻烦。于是,武帝时全国设十三部(后亦称州),在部置部刺史,加上上京城的司隶校尉,共十四个……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州刺史或州牧成了地方割据势力,从此,魏晋南北朝的地方行政机构变成了州、郡、县三级……机构重叠,人员膨胀,所谓"十羊九牧",十分不便。

——摘编自宁可《中国封建社会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材料二   晚清以来,流民大量涌入东北,清政府也逐渐放宽封禁政策,招民开垦,以加强对东北地区的开发。日俄战争后,边疆局势急剧恶化。面对“外有强邻逼处,内有马贼横行”的危局,从封疆大吏到普通知识分子,纷纷呼吁清政府改革东北地区的军府制度。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清廷裁三省将军,设立东三省总督,总督之下设三巡抚,分管奉天、吉林、黑龙江行省,行省下分设道、府、厅、州、县等地方民治机构。其中,东三省所设之道,多数为分巡道兼兵备衔,道员兼辖招民招垦、旗民交涉以及蒙务、商务、税收等。道本身具有监察职能,部分道还受理中外交涉事务。道的设置有益于东三省由军府制向行省制过渡及开发边疆、缓解危机。

——摘编王景《清末东三省道设置与作用》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武帝时期地方管理机制变动的主要原因,并说明汉代及之后地方行政机构层级增多带来的不利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政府改革东北地区行政制度的原因,并谈谈你对地方行政体制变革的认识。
8 . “19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是否觉醒?”对于这一问题,历史学界有不同的看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是否觉醒?


材料二   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和西方的作家们已对道光皇帝和他的臣僚作口诛笔伐之能事。无数谴责字眼,如自大、不负责、贪污腐化等都堆在他们头上。可是今日事后看来,既有组织上的重荷和文化上的传统压在他们头上,其他任何人处在他们的地位也不见得能够做的特别不同。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并未组织一调查委员,会事后决定事体发生的情形与个人的责任。没有派官员出国考察,也没有在组织上做任何更改。美国官员愿意供给制船造炮之蓝图,被婉言拒绝。《南京条约》和附约里各种苛刻的待遇,满人汉人的官僚都接受。倒是内中提及今后两方面的文书要用平等语气来往,开“夷人”随意置喙之门,反而使他们不安。

——摘编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注:黄仁宇<1918625日—200018日>,美籍华人,历史学家、中国明史专家。著有《万历十五年》《中国大历史》等畅销书。)


(1)分析材料一、二对研究该主题的史料价值。
(2)19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是否觉醒?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都城东京园林开放情况表

类型代表园林规模开放时间公共活动分布特点
寺观
园林
大相国寺
浙尼寺
数量多,开放面积大佛事盛典;日常生活重要节日;宗教、游憩、商业寺庙遍布街巷
皇家
园林
琼林苑
金明池
向民众定期开放,开放面积小“开池”、上元、端午等节日划龙舟等赛事;各类游憩;民间商业活动散点而成片,多处于都城城关
街道
园林
居住区、城关、桥头、码头等多、宽窄有间全天开放全天式商业、游憩、市民交往、观赏形成街巷空间体系;民间自发多于官府

——据龙婷等《唐宋都城公共园林比校分析及现代城市更新启示》整理

材料二   1833年,英国皇家委员会经调查后,认为应进行大规模的公共空间建设;1835年,议会通过了法令允许在任何一个大多数纳税人要求建公园的城镇建立公共园林;1859年,议会通过《娱乐地法》允许地方当局为建设公园而征收地方税。全国范围内各城市掀起了公园建设的热潮,将公园的建设和城市的改造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1844年,利物浦伯肯海德公园是世界造园史上第一座真正童义的城市公园,随后在英国各地均发起了公共园林的建设浪潮。1847年以后的很多私家园林也纷纷面向社会开放,或将其改为城市公园。 如伦敦的海德公园由之前的皇家猎苑变成伦敦人的时尚旅游地。这座占地142公顷的大公园现在是伦敦市民喜爱的日常活动,以及举办各种庆典活动、娱乐表演和群众聚会的场所。

——摘编自王丹丹《园林的公共性——西方社会背景下公共园林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宋代都城园林开放状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英国公共园林建设发展的认识。
2023-05-08更新 | 88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2023届高三第九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是古代中国诗歌创作的兴盛期,诗赋被引入科举考试之中,出现了考生一味注重形式,追求辞藻华丽,以应付考试的情形。宋代以后,士人对进士科重诗赋的消极影响的反应愈加强烈。宋仁宗时,范仲淹主持“庆历新政”,要求在考试内容方面先试策论,后试诗赋,废除帖经、墨义,以取“经济”之士。王安石在变法期间,动议神宗改贡举制度,提出作为科举制主要科目的进士科不再考诗赋,专考经义和时务策的意见。科考改革所反映出的重视“天下国家之用”的思想,也间接影响到北宋学校课程教学的内容,形成了以实用之学为核心的新格局,以“明体达用”为宗旨的新教育理念。

宋朝虽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饱受周边民族政权的军事侵扰,但就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来说,是毫不逊色于前代的,这与北宋严格的文官考试制度所带来的政治相对清明是分不开的。进士出身的政治家和能吏中,有很多人在科技方面也颇有造诣,如燕肃、沈括、苏颂等,他们为推动北宋科学技术的繁荣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摘编自胡昭君《北宋科举制度改革:为“天下国家之用”》

材料二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严修上《奏请设经济专科折》,提出“非有旷世非常之特举,不能奔走乎群材,非有家喻户晓之新章,不能作兴乎士气”,建议朝廷破常格以搜才,“或周知天下郡国利病,或熟谙中外交涉事宜,或算学译学擅绝专门,或格致制造能创新法,或堪游历之选,或工测绘之长”,统立经济之专名,以别旧时之科举;由京官四品以上,外官三品以上,与各省学臣,各举所知,无限人数,请旨定期考试;凡录用由于此科,皆比于正途出身。次年年初,光绪帝颁谕(经济)特科与岁举并行,同年9月,“戊戌政变”爆发,慈禧降谕旨:“经济特科,易滋流弊,并著即行停罢。”

——摘编自欧修勇《从甲午到戊戌:严修与经济特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宋科举制度改革的背景和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严修经济特科改革的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经济特科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
(3)综合以上信息,谈谈你对中国历史上“经济”人才的认识。
2022-12-23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