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98 道试题
1 . 《马可·波罗行纪》记载,元世祖忽必烈对马可·波罗讲过这么一段话:“有人敬耶稣,有人拜佛,其他人敬穆罕默德,我不晓得哪位最大,我便都敬他们,求他们庇佑我。”这反映出(     
A.蒙古帝国兼容并蓄的宗教政策B.战争造成区域文化混乱
C.亚欧内陆的民族分布产生变化D.中西之间往来更加频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12世纪中期,有阿拉伯地理学家指出,在摩加迪沙南边的布拉瓦,居民没有任何信仰,他们将地面突起的石柱视为神灵。但近年来的考古活动显示,这一区域存在大量的阿拉伯人墓葬,碑刻显示12世纪时该地区有许多穆斯林。对此解读最合理的是(     
A.现代学者更加关注人种的迁徙B.文献记载受到作者信仰的干扰
C.阿拉伯帝国一度占领非洲东部D.考古发现有利于更新传统认知
3 . 公元9世纪时,巴格达以有百余家书商而自豪。传递和保留知识的书本被视为巨大财富,私人藏书成为时尚。据记载,一位医生谢绝了苏丹的迁居邀请,因为搬运他的藏书需要400只骆驼。这体现阿拉伯帝国(     
A.文化繁荣B.科技发达C.国家富强D.政治稳定
2024-05-12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4 . 古代印度《摩奴法典》记载,十岁的婆罗门和年达百岁的刹帝利应该被视为父子,两者中婆罗门为父,且应该被尊敬如父;首陀罗虽被主人解放,但不能摆脱奴隶地位。这体现种姓制度下(     
A.职业世袭B.王权至上C.法律严苛D.等级森严
2024-05-12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城市,是独属于人类社会的组织形态,兼具物理空间、社会形态与精神投射的多重维度。

材料一   南宋时期,《乾道临安志》《淳祐临安志》以及《咸淳临安志》相继问世,后人并称“临安三志”。《乾道临安志》主要记述南宋临安的皇室宫苑、朝廷机构、物产风俗、历代牧守;《淳祐临安志》主要载述南宋临安的城府、山川;《咸淳临安志》征材宏富,体例井然,对疆域、山川、秩官、风土、人物等内容均有记载,是三本志书中篇幅最长的一部。临安三志在中国古代都城志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比较《咸淳临安志》与《长安志》,显然都城志在南宋时期已趋于定型。都城志发展至两宋时期,体例趋于完备,内容也更为丰富,这与当时宋代经济文化的繁荣,修志风气的盛行分不开。

——摘编自黄硕《临安三志研究》

材料二   临安成为都城的原因,首要问题是财赋。绍兴僻处海隅,州城狭小,其所在浙东地区的物产无法满足行都的财赋供应,距离驻扎在江淮一带的宋军也较远,不利于遥控指挥。绍兴二年(1132年)四月初一,回到临安的赵构将由绍兴府治改成的行宫赐还地方,复为府治,表示不再考虑将绍兴作为行都的候选地。其二是区位。临安有运河交通之便,腹地也比绍兴更广。建康的经济地理、政治地理与军事地理等条件都更优于临安,但就防御金兵来说,不如临安安全。他放弃在地理上有镇东南之势的建康,选择地势狭窄、僻在海隅的临安的主要原因,无非是前者太过靠近长江,而后者离金兵更远,且有“重江之险”。

——摘编自包伟民《南宋临安—壮心未与年俱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临安三志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宋临安城发展的原因。
2024-05-10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贵州省遵义市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5000年前,古埃及留下了一段父亲送儿子上学时的告诫:学习写字要用心,学会了什么重活都可以甩得远远的,还能当名气很大的官。书吏是不用干体力活的,却能指挥别人。……你不是有书吏写字用的玩意儿吗?就是那玩意儿,能把你和划桨摇橹的区分开来。这段记载(     
A.以楔形文字进行记录B.反映出阶级矛盾与冲突
C.体现了社会分工现象D.折射出君王的至高权威
2024-05-18更新 | 25次组卷 | 2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2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教学质量监测(三)【期中】历史试题
7 . 下表为某一时期几位历史人物的部分信息表。该表折射出的时代特征是(     
姓名曾任官职(部分)史书相关记载
庾亮征西将军、都督江荆豫益梁雍六州诸军事,领荆江豫三州刺史,镇武昌。“庾亮虽居外镇,而执朝廷之权……成帝少为舅氏(庾亮、庾冰)所制,不亲庶政。”
庾冰中书监、扬州刺史、都督扬豫兖三州诸军事。又迁车骑将军、都督江荆宁益梁交广七州诸军事,镇武昌。
桓温征西大将军、都督荆梁四州诸军事、荆州刺史,镇江陵。又领扬州牧,镇姑孰。“政自桓氏,祭则寡人。”
桓玄都督荆江司雍秦梁宁益八州诸军事、荆州刺史,镇江陵。又都督中外诸军事,领徐州刺史,镇姑孰。“知势运所归,屡上祯祥,以为己瑞。”
A.“政出多门,权去公家”B.“天下藩镇,东南最宁”
C.“强干弱枝,内外相制”D.“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2024-04-08更新 | 277次组卷 | 8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教学质量监测(四)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

材料   贵州建省以后,明朝政府在采取各种措施重点培养和教育土司子弟之外,还大力创办社学,发展初等教育。自永乐以后,明廷严督贵州各属长官司于衙门附近及少数民族聚居区创办社学,令少数民族蒙童入学,读书习礼、接受儒学文化。明朝统治者为普及社学教育,一再提高社学的社会地位。明英宗正统元年(1436年)规定,社学中优秀学生可以直接升入各级儒学校学习,语令社学中“有俊秀向学者,许补儒学生员”把社学与府、州、县儒学在学制上衔接起来,调动了地方创办社学和民间子弟踊跃入学的积极性。弘治十七年(1504年),再次重申,要求全国各地抓紧创办社学,是年;“令府、州、县建立社学,选择明师,民间幼童十五岁以下者送入读书”.在中央政府的三令五申下,贵州出现大办社学的热潮。自弘治年间贵州按察使钱钺带头创办社学以后,各级地方官吏、社会贤达及民间有识之士纷纷出资也出力创办社学。据明代贵州各地方志书记载,明政府在各府州县治地、土司辖区与土流并治地区广泛设立的社学约有200所。未见于记载者肯定还有很多,可见当时社学的发达。

——摘编自张羽琼《贵州古代教育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贵州社学教育发展的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贵州社学教育发展的作用。
2024-05-10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贵州省毕节市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中叶,农业生产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主要农具类型比较齐备,产量、质量不断提高,如水转连磨在宋元两代的基础上有进一步的发展,南方的水碓既被用于运碓成米、转磨成面,还广泛被用于引水灌溉稻田。在畜力缺乏的地区,还出现了“代耕法”,以耕架代犁,“一人一手之力足敌二牛”。长江三角洲和岭南一带,蚕桑业特别发达。棉花的种植遍布天下。据称,松江200万亩耕地“大半植棉”。烟草自东南亚传入后,很快推广,至明末“北土亦多种之”。

材料二   据记载,嘉定城乡各地,“民间机杼之声相闻也”“昼夜纺织,公私诸费皆赖之”。在松嘉棉织区不仅有以织布为业的机户,也有专门从事棉布加工的轧花业与弹花业,还有专门从事棉布加工的浆染业和踹布业,以及棉布再制品行业,如松江的暑袜业……当时从事个体经营的手工业者,如铁匠、木匠、染匠、窑匠、石匠、弹花匠等,被称为“百工杂作”。此外,雇工大量出现。如万历年间,分散在苏州“机坊”和“染坊”里的织工和染工就各有数千人。景德镇的制瓷业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各地的矿工也随着民营矿业的发展,人数也日益增加。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李天石等主编《中国古代史教程》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明朝中后期经济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经济发展的原因。
10 . 据《江西省大志》记载,明朝万历年间景德镇一个大型窑口的工匠组成情况:4位匠师带39名助手,16位陶工师傅带86名助手,4位画师带19名助手,3位上釉师傅带3名助手,5名工匠题写年款,3位师傅带24名助手制作匣钵。这反映出当时制瓷行业(     
A.存在专业化生产B.经营方式发生变化C.新生产关系产生D.匠籍制度仍然存在
2024-03-24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