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思想解放历程的两个重要阶段,不应该将两者割裂开来,而是要放在整个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探索救亡图存之路的方面去研读,我们会发现,任何事物都没有我们后来人认为的、想当然的那么简单,对于建立民主政治的尝试,最初的维新派还是尝试着很婉转地宣传,当然这样微弱的声音,可想而知听者乏人,经历这次宪政尝试的失败后,革命党人倒是更加大胆,因为对清廷已经不抱希望了,这样倒来得更加快绝,当然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也更加广泛,影响力也是空前的。

——摘编自斐民《中国近代思想发展简史》

材料二   政治革命的成功,毕竟是要靠人来参与和完成的,戊戌变法及辛亥革命之所以会失败,问题就出在人的身上,了解民主的人太少了,对民主感兴趣并支持的人太少了,民主是个好东西,但是得有个推介的过程,让国民认识到它的精妙之处,让人民认识到民主比专制更先进,更符合社会,更能维护自身权利,这是一项浩大艰巨但又可以治愈中国历史积淀而成的顽疾的必然举措。这样看来,陈独秀、李大钊的功绩并不亚于康有为、孙中山这些政治家。

——摘编自李泽厚《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资产阶级革命派和维新派在理论和实践探索上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文化运动的历史作用,并谈谈你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87年以来,中国对外开放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动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第二阶段体制接轨,中国开始走向世界;第三阶段抓住机遇,中国开始改变世界。

材料二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是2017年我国重要的主场外交活动。“一带一路”是中国首倡,但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曲”,而是各国共同参与的“交响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让世界进入中国”的主要举措和“中国开始改变世界”的表现。
(2)结合材料一、二,请你从国内和国际两方面谈谈“一带一路”建设的现实意义。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帮助苏联实现了有效的宏观经济规划和调控,有效地集中有限的力量进行工业化建设,但是在另一方面,却严重抑制了企业生产的积极性,生产效率低下。备战型的发展模式,导致苏联一味追求重工业和军事工业的发展,忽略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虽实现了农业机械化,但实际上却导致了苏联国民经济内部产业发展严重失衡,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摘编自刘玮换《浅谈斯大林模式》

材料二   二战结束后,虽然人们希望有一个和平稳定的环境来重建家园,但战争的胜利却向苏共高层证明了工业化和集体化的正确性,与美国的军备竞赛则又强化了这种体制。至赫鲁晓夫时虽然全盘否定了"斯大林",但在改革中却一只脚迈向了民主,另一只脚又陷入教条主义和主观主义的泥潭。而勃列日涅夫一边进行积极的经济改革,一边不断加强党政集中领导制、干部领导终身任职制等,个人集权和特权思想逐渐泛滥。至戈尔巴乔夫时期,强大的阻碍机制致使经济改革举步维艰,并最终使其转向政治领域,加速了苏联剧变的历史进程。

——摘编自陆南泉《对苏联改革历史的回顾与再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斯大林模式"(苏联模式)对苏联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并谈谈你从中得到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法律建设的长足发展,唐代医疗卫生管理呈现出制度化和规范化的趋势。唐高宗显庆年间“征天下郡县所出药物”,形成了国家权威性药典《新修本草》,规范了地道药材的供应,《唐律疏议》还规定“诸医违方诈疗病,而取财物者,以盗论”,“诸以毒药药人及卖者,绞”。唐代的统治者对于工匠、奴婢和囚徒的医疗卫生管理作了严格规定,“诸如丁匠、防人、官婢等底层民众,在服役或奴婢属官等情形下,若有疾病,主管之人应当送其就医,否则对主管之人处以‘笞四十’的处罚”。《医疾令》也规定“诸医针师,医监、医正量其所能,有病之处,遣为医疗”,中央与地方相配合,开展日常工作,进行州境巡疗,储备药材。

——摘编自王翔《唐代医药卫生法制中的人文关怀》

材料二   宋代诏令对骗取钱财、陷害生命的不法行医活动予以严令禁止,从最初的教化逐步过渡到“以故杀伤论”的有明确量刑标准的严惩。宋太祖乾德元年(963年)诏令“民有疾而亲属遗去者罪之”,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初置养病院”,特别实行“安济法”,以确保医疗效果。仁宗庆历四年(1044年),除京师设立太医局外,宋廷又在地方设立了相应的医学教育机构,由各地的医学博士负责当地医学生的教习,这是地方医学机构的雏形。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宋廷在京师设立了“熟药所”,掌控药材的采买、成药的制作和销售,“制药有官,监造有官,监门又有官,药成……出售则又各有监官”。

——摘编自胡玉《宋代面向民间推广医药的有效尝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政府的人文关怀在医药卫生法制中的表现,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政府向民间推广医药的举措,并谈谈你对唐宋医药卫生管理的看法。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63年,英国皇家学会提出的一份并不完善的调查报告显示:(二战后)英国每年培养出来的博士中,有1/8的人移居国外。另据统计,19511960年,英国的研究与开发经费高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但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NP)增速却明显低于美国和联邦德国等国。

19491955年英国政府研究与开发经费单位:百万英镑

供应部(包括原子能研究)海军全部民用部门
1949195076.610.117.2
195019519211.221.8
19511952113.814.623.7
19521953135.216.723.8
19531954189.81825.5
19541955217.418.427.1

——摘编自贺淑娟《英国国家科技政策的演变:1850年代至1990年代》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共产党根据新中国的实际情况,确定了“为国家建设服务,为人民大众服务”的科技发展方向。19561月,中共中央在召开的知识分子间题的会议上提出“向科学进军”的方针,毛泽东在会议中号召党内外知识分子共同努力学习科技知识,加快赶上世界先进科技(发展潮流)。随后,中国又成立了“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密切了全国科研机构的联系和调整,并加强了对科研体系的管理。在“向科学进军”的号召下,这一时期,党和政府联系中国具体实际,挑选600余名科技学者专家制定我国第一个科技发展规划,经过各位专家学者的详细讨论,党和政府确立了“重点发展,迎头赶上”的方针以及57个科研任务,其中包括了12个重点发展的方面。

——摘编自贾丽会《中国共产党科技政策与实践研究(1949-1976)》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英国科技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科技政策的特点及意义。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国家在现代科技发展中的作用的认识。
2022-04-03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仁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66年年底,奕䜣奏请在同文馆内增设天算馆,招收30岁以下的正途士人(秀才、举人,进士、翰林)。这一建议,本是洋务事业发展之后的题中应有之义……大学士倭仁说: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梁启超说:吾今为一言以蔽之曰: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集大成,在变官制……御史文悌说:若全不讲为学为政本末,如近来《时务知新》等报所论,尊侠力,伸民权,兴党会,改制度,甚则欲去跪拜之礼仪,废满汉之文字,平君臣之尊卑,改男女之外内,直似只须中国一变而为外洋政教风俗,即可立致富强,而不知其势小则群起斗争,招乱无已,大则各便私利,卖国何难。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陈独秀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中指出;这腐旧思想布满国中,所以我们诚心巩固共和国体,非得将这班反对共和的伦理、文学等旧思想,完全洗刷得干干净净不可……五四运动前后,文化保守主义者主要关心的并不是传统的纯洁性,而是如何在外来刺激的深远变革中保持民族文化的特色,一方面并不排斥学习外来文化,另一方面则强调不忘本土文化的地位,这成为文化保守主义的最低纲领。

——摘编自俞丽君《关于五四新文化时期中西文化论战的思考》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晚清保守势力反对学习西方的理由及晚清时期学习西方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新文化运动对中国本土文化的影响。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近代中国思想论战的认识。
2022-02-13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汇佳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殷、周是中国的奴隶社会,也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起源时期,基本上奠定了后世政治思想发展的基础。在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诸子纷纷周游列国,向各国统治者兜售各自的治国之道。秦汉之际,中国实现了新的统一,为各家的治国之道提供了实验的机会和场所。隋唐又重建了统一大帝国,此时的儒学已是以儒家的仁义德礼为主体,结合法家的信赏必罚、黄老的帝王南面之术的一套有原则、有方法的、完整的治国方案。自宋以后,主流政治思想是所谓程朱理学,是倡导性命义理的新儒学,它表明儒道佛三家的合流。明中叶一直到清中期,资本主义萌芽有了长足发展,这种现象也在思想观念中明显地反映出来。王船山、顾炎武、黄宗羲等人就是这个时期的思想代表,他们大都对封建社会和政治制度进行了批判。

——摘编自徐大同《从政治学角度研究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的线索与特色》

材料二   西方“民主”一词的词根有两个,一个是“人民”或“地区”,另一个是“权力”或“统治”,两字合成“民主”一词,其原义是指人民直接或间接选举代表统治或管理城邦的活动及决定城邦制度,因此,人们把民主理解为“人民的权力”或“多数人的统治”,西方的民主观念一直包含着各种不同内容的理论。在资产阶级革命的反复震荡中,人们认识到,不仅旧政权——封建专制政权,是一种“祸害”,在革命中建立的新政权-资产阶级政权,在不加限制的情况下也可能成为“祸害”,主权在民的思想理论逐步演变成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逐渐形成由处于自然状态下的人们在自然法的引导下自愿约定组成国家的学说,也就是国家和法的起源学说。西方近代以来民主思想的演变反映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演进过程。

——摘编自马学刚、郭圣莉、孙艳红《西方传统民主政治思想述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发展阶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近代民主思想的内涵和意义。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和西方近代民主思想的本质差异,并谈谈你对政治思想的认识。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工业革命时期,产业结构的改变打破了英国经济结构的平衡,城市化的飞速发展在客观上导致早期城市社会问题的凸显。从历史社会学的角度来看,英国快速推进的城市化进程得益于自发的市场力量,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法则是崇尚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市场体制。同时,受中世纪延续下来的历史传统影响,近代英国政府对于经济社会事务一度采取基本不干预的态度,听任市场力量自发调节,由此导致英国城市化呈现快速而无序的状态。贫富分化导致的经济矛盾和阶级对立引发的社会冲突,使得英国城市社会问题日益突出。

材料二   1835年议会通过了《城市机构法》,在178个城市中设立了济贫法委员会、工厂视察员办公室、卫生总局、地方政府委员会、教育部、铁道部等政府管理机构。1868年颁布的《托伦斯法》赋予地方政府处置对公共卫生构成威胁的私人住房的权力,1875年颁布的《克罗斯法》准许地方政府制订改造贫民区的计划。利物浦市政当局利用城市的公共地产建造了大量的工人住宅,采用政府征购的方式拆除了部分贫民窟后,在原址上兴建了商店、公园、仓库、车站、剧院等公共设施,初步改善了城市环境,居民居住条件也大为改善。1882年每间房屋平均住6人,过分拥挤的人ロ比例降为12%,到1891年,每间房屋所住人口减少到5.68人,过分拥挤的人ロ比例下降到了10.9%。此后,政府又修建了一些排水设施和工人住房,并出台了“建造法令”来控制沿街住房的布局。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李明超《工业化时期英国的城市社会问题及初步治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城市社会问题”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城市治理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城市治理问题的认识。
9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20世纪初日本提出"舰队决战"思想∶水面舰艇的火炮、航速和防护优势是未来海战的决定性因素。日本海军认为,如果美国要到西太平洋参战,日方通过舰队决战即可消灭美军。日本长期强调建设航速快、火炮强的舰艇,重视"以质换量",努力提高军舰打击能力,以达到提前开火、先机歼敌的目标,但忽视反潜、护航、扫雷等防御力量,海军缺少专门化的后勤部队,如1941年年底前,日本海军共有飞机3200余架,而运输机仅有38架。

美国长期受大舰巨炮观念影响,根据实际迅速调整策略。美国海军认为,如果与日本开战,必须要有浮动基地和强大的海、空力量,以应对日本对海上交通线的破坏。美国重视海军综合实力的发展,扩大航空母舰和海军航空兵的规模,研发并列装飞机弹射器、远程侦察机等,增强航母编队的战斗力。鉴于一战的教训,美国注重攻防兼备,既有强大的进攻能力,也大幅提升反潜、海上勤务等力量,重视新装备开发,如雷达、电子技术、密码破译等。

——摘编自潘远强李景泉《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美日海军建设思想之比较》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日、美海军建设思想的相同之处。
(2)根据材料,指出日、美海军建设思想的差异。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个人认识。
2022-02-04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普通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传统社会中,平民儒学承载“百姓日用之道”。普通民众需要的是衣食住行,需要的是家庭幸福,需要的是美好生活。谁要是恣意妄为,剥夺老百姓的这些权利,老百姓就会想方设法地加以反击。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也。平民与统治者构成一-组矛盾。统治者不能敲骨取髓,不能离散百姓子女,不能好大喜功,以牺牲民生为代价,换取一家一姓的暂时繁荣。儒家亦不断向统治者建言献策,想让统治者明白这样的道理:一个国家要想稳定繁荣,就必须确保老百姓有足够的经济实力维系全家人的生活,必须确保老百姓过上幸福体面的生活,必须确保老百姓按照礼乐制度进行祭祀。国家既要教养民众,又要制礼作乐,教化.民众。

——摘编自韩金山、刘伟等《平民儒学的时代境遇与理论重构》

材料二   (近代)推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先驱、中国共产党人的前辈,都是积极入世进取,主张与世偕进、变化日新,是关切国事民瘼、向往大同世界等儒家情结最深的人。他们的思想与行为方式,乃至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献身精神,无一不是儒家式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革命、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包含了与积淀在社会与民众中的儒家文化的结合,甚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制度建构,同儒家社会的建构亦有难分难舍的关系。至于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国富民强、务实求新、富民小康等思想,更与儒家经典所强调的治国平天下的根本大法具有深刻的一致性和承续性。

——摘编自陈寒鸣、刘伟《现代平民儒学:当代儒学创新发展之路)》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儒学在传统社会中的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儒学与马克思主义“一致性”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儒学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