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58 道试题
1 . 19世纪初期,英国整个社会普遍流行着“自助”的思想观念,英国人认为“贫穷并依附有权势的人会带来个体道德的下滑,是对个体的不负责”。这反映出当时的英国(     
A.阶级矛盾问题并不突出B.工业革命压抑了民众积极性
C.工业化影响了民众观念D.贫富差距拉大导致道德滑坡
2023-09-30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南州都匀剑江中学2024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然神论是17世纪英国产生的一种思想流派,这个思想流派的最大特点就是认为上帝是一个理性的创造者、一个高明的数学家,或者一个伟大的钟表匠。上帝按照理性的法则创造了世界,所以这个世界充满了理性的规律,这样就把自然世界变成了科学研究的对象。同时,自然神论者又认为,基督耶稣是一个道德楷模,他对人们的救赎主要表现为道德方面的启示,所以人们信仰基督的主要意义就在于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当伏尔泰和法国老一辈启蒙思想家在批判天主教专制时,他们都是高举着自然神论的大旗。他们从来不敢说自己不信仰上帝,而只是强调,他们信仰的是一个理性的上帝,一个充满了道德色彩的上帝,这是与天主教所宣扬的那个充满了奇迹的、暴戾的上帝完全不同的。

——摘编自赵林《西方哲学史讲演录》

材料二   法国大革命后兴起的浪漫主义思潮充满了反抗的呼声。卡菜尔宣称:“我根据我本身的经验宣布,世界不是机器!”针对启蒙运动的理性主义,伯克宣称,理性不过是人性的“一部分,而且绝不是最大的部分”。柯勒律治补充说,纯粹的“算计能力”低于“创造性的素质”启蒙哲学家攻击传统的基督教,提倡“自然神论”或理性宗教,实际上是把上帝看成一个机械师。浪漫派则反其道而行之,陶醉于各种神秘事物。夏多布里昂说,没有比神秘事物更让人开心的了。在理性时代,宗教信仰不过是一种礼节性的行为并陷入沉寂,而它现在重新受到青睐。

——摘编自【美】斯特龙伯格《西方现代思想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7世纪欧洲自然神论的主要内容,并简析自然神论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反自然神论兴起的原因,并评价法国大革命后兴起的浪漫主义思潮。
3 . 冷战时期,奥地利、芬兰和瑞典曾不得不离开西方阵营,成为中立国家;后来他们顺利加入欧盟。前华沙条约组织的天主教和新教国家波兰、匈牙利、捷克和斯洛伐克也成为欧盟成员国,而信奉伊斯兰教的土耳其多次申请加入欧盟,却总因多数成员国反对而遭到拒绝。材料意在说明(     
A.欧洲一体化的进程困难重重B.文化认同在经济区域集团中的意义
C.冷战思维阻碍了经济全球化D.欧盟内部矛盾影响土欧关系的发展
4 . 二战后,拉美地区成为西方文明的“延伸地带”,文化也随之迅速变化。墨西哥作家巴斯康塞洛斯认为由于种族构成、文化混杂和政治环境,墨西哥的民族性与世界性是画等号的。其观点得到相当一部分拉美文人的推崇。这些现象反映出(     
A.世界殖民体系走向了崩溃B.拉美民族文化的生存困境
C.拉美为世界文明贡献重大D.拉美政治独立还任重道远
2023-09-29更新 | 314次组卷 | 4卷引用:贵州省黔南州都匀剑江中学2024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下图所示为俄国画家里斯·库斯托维耶夫于1917年2月创作的一幅海报(局部),用来敦促俄国人为一战出钱出力。当年11月前几乎每张海报都会出现这个士兵形象。这说明(     
   
A.舆论宣传决定一战战争走向B.一战在俄国有一定的民意基础
C.政府重视对民众的思想引导D.一战对俄国经济冲击力较大
2023-09-29更新 | 242次组卷 | 5卷引用:贵州省黔南州都匀剑江中学2024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某学者研究中古时期某帝国时搜集的史料如下:该地降水少,可勉强从事农业。这里有一连接东西方的商路。公元6-7世纪,萨珊波斯与拜占庭帝国为控制这片地区展开了激烈争夺。该帝国在8世纪中期后进入繁荣时期,并维持了一两百年。该帝国(     
A.对控制的亚欧商路征重税B.最高统治者称为苏丹
C.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D.都城名为君士坦丁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北宋湖州乌程县浔溪村民徐三,“至秀州魏塘,为方氏佣耕”。安阳人制飞“尝为人佣耕”。南宋时尚属边疆之地的四川茂州,当地之丁“半市人无月给,半有为夷人佣耕者”。据此可知,宋代(     
A.生产关系发生质变B.雇佣关系趋于普遍
C.边疆地区得到开发D.社会分工日趋深化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时期,匈奴部族降汉者为数不少,汉武帝对他们依势力大小授以侯爵、封地和封户,“乃分徙降者边五郡故塞外,而皆在河南,因其故俗,为属国”,并建立制度对其进行管理。

唐代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设立羁縻府州,都督、刺史等职级高者为中央所任命的官员,而职级低的则多由少数民族部落首领世袭。

元朝管理少数民族的另一项政策是土司制度。土司制度兴起于云贵地区,针对分散而世代聚集的少数民族部落,以招抚之策,凡率部归附者,即授予宣慰使、宣抚使、安抚使等官职,使“各从其俗,无失常业”。

——摘编自马艾《经济,文化,制度三维向度中的古代多元一体民族关系格局——兼论古代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标志》

材料二   明王朝对西南地区的治理也不全依靠“土官、土吏”,“土流参治”的情况也存在。面对辽阔的区域,清王朝初期也沿用了明王朝的一些制度,尤其是在西南部地区沿用了土司制度。但是,这种状况在雍正时期出现了根本性变化,“蛮悉改流,苗亦归化”。清廷对新疆、西藏地区的治理也变得更加具体而深入。乾隆年间设置伊犁将军对新疆进行管理,下设都统和诸多参赞大臣、办事大臣、领队大臣、协办大臣等分管伊犁等地。

——摘编自李大龙《从天下到中国:多民族国家疆域理论解构》


(1)根据材料一,概括由汉至元民族政策的共同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从汉代至明清时期民族政策的变化及变化原因。
9 . 1911年12月24日,南北和谈一度陷入僵局,《神州日报》发表了名为《倒行逆施》的漫画(如图所示):袖口处绘有铁血十八星旗的一人持枪发射,枪口喷发的火焰却被倒立的猿猴用后腿所执水壶的水浇灭。此漫画反映出(     
A.君主立宪势力非常强大B.中国民主政治道路艰难
C.辛亥革命群众基础广泛D.阶级矛盾仍是主要矛盾
10 . 如表所示是唐代地方政府层级的变迁情况。这反映出唐代(     
时间内容
太宗贞观元年(627年)全国划为十道,每道派遣监察官员,即巡察使、巡抚使等,对州(郡)县二级行政区进行监察
睿宗景云二年(711年)更巡察使等为按察使,并且将原来的差遣制变为常置制
玄宗天宝年间(742—756年)设置十个节度使辖区,式遏四夷之事,不与民政;使采访使兼任黜陟使。
掌握着地方官吏的黜陟权
肃宗乾元元年(758年)改采访使为观察使,并以观察使兼任节度使,道(方镇)州(郡)县三级制渐渐成形
A.分权导致地方行政效率降低B.中央集权制的发展与演变
C.地方行政机构沿袭前代传统D.县作为基层机构权力稳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