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8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茶作为我国文明象征,在我国十分的重要。群众将饮茶作为一种生活或者是说一种艺术,在各个地区也都会有茶馆、茶楼,所以说茶文化是我国很多文化形式的载体。茶为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同时茶诗也成为茶文化传播和精神传承的一个载体。比如儒家人士都会借助于茶来表达出自己的平和与高雅,而道家人士则会借助于茶叶文化来怡情养性,在《茶经》之中我们就能够发现作者使用茶来表达自己的意象以及精神,将自己的理想以及追求与茶文化紧密相连,这样就能让茶文化呈现出其自身的内在魅力。

——摘编自沈玲《茶叶的科学研究与文化创新》

材料二

国别

作者及著作

概述

中国

陆羽《茶经》

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

王玲《中国茶文化》(2006

涉及中国茶文化的历史、风俗、人文等方面,详尽而充实。

林治的《茶艺英语》(2010

内容包括茶具、茶叶介绍、礼貌用语、茶艺解说等方面,是简单、实用、实操性强的指导类书籍。

日韩

布目潮渢(日)

《中国喫茶文化史》

是作者研究中国茶学三十几年的成果。

韩雄斌(韩)《中国茶文化纪行》

奠定了韩国茶文化向中国寻根的观念。

欧美

罗伯特·福钧(英)《在茶叶的故乡——中国的旅游》等

成为西方研究者们研究中国茶叶生产、种植和加工的最宝贵的材料。

威廉·哈里斯·乌克斯(美)《茶叶全书》

对中国茶树栽培与制造、茶叶贸易、饮茶习俗和文学等方面有详尽而专业的介绍。

——摘编自盛敏《中国茶文化对外传播与茶叶出口贸易发展研究》

材料三   中英茶叶贸易正式开始于1637年。17世纪时,因为价格昂贵,饮茶还只是上流社会的专属享受。直到18世纪中期以后,茶才真正进入一般平民的生活。英国上流社会风行的时尚逐渐平民化。旧帆船由于航速缓慢,新采下的茶叶要在海上漂9个月,甚至整整一年的时间才能到达英国,提高帆船的航行速度便成为竞争焦点,于是,高桅帆船应运而生。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英国城市的污染程度越来越严重,疾病传播率也随之上升,霍乱是水源性传播疾病,市民由于饮用不干净的水而染病。喝茶因为要用沸水冲泡能够保护市民免于这一灾难。在机器大工厂,醉酒的工人操作机器会出现经常性失误,导致工伤事故频发。饮茶不但没有醉酒的弊端,还能醒目提神,让工人们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地完成工作。

——摘编自亢丽芳《中国茶叶传入英国及其对英国产生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概括茶叶的文化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茶文化研究著作对研究茶叶的价值。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中英茶叶贸易进行简要评析。
2024-07-08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玉溪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2 . 下面历史书目录 (下表)反映的时代主题是(     
第五节八王之乱
第六节王马共治
第七节诗酒雅集
第八节陈朝兴亡
第九节五胡归华
A.盛世与危机B.争鸣与认同
C.分裂与融合D.开放与包容
2024-08-09更新 | 184次组卷 | 3卷引用:云南省保山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3 . 太平军进入南京后,洪秀全在《天父诗》《幼学诗》中说:“只有媳错无爷错,只有婶错无哥错,只有人错无天错,只有臣错无主错。”“生杀由天子,诸官莫得违。”这反映出太平天国(       )
A.放弃了拜上帝教B.封建思想浓厚
C.从兴盛转向衰落D.重视家庭教育
2024-07-10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北宋学者沈括通过研读唐诗注意到,唐朝人写过不少“富贵诗”,描写当时的“奉养器服之盛”,即奢华生活。在沈括看来,这些描写“乃贫眼所惊耳……此所谓不曾近富儿家”。这从侧面表明(     
A.宋代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B.沈括的文学造诣超过科技
C.唐诗关注社会生活的发展D.唐朝门阀士族的生活奢华
2024-06-18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长水教育控股集团(云南)衡水实验中学管理有限公司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质量检测(三)历史试题
5 . 17—18世纪,英国出现了不少以茶为主题的文学作品:除《饮茶皇后》之外,还有《绿茶女神》《给我一杯茶》《可爱的茶》《中国茶》等著名的咏茶诗以及《序中之茶》《一滴茶》《双重买卖人》等戏曲。这反映了(     
A.商业革命扩大茶叶的贸易范围B.饮茶成为西欧社会的时尚标志
C.中国茶文化得到世界普遍认同D.茶文化丰富了英国的文学艺术
6 . 下列关于秦汉历史的记述,集中反映了(     
文献记述出处
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史记·秦始皇本纪》
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史记·秦始皇本纪》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汉书·董仲舒传》
A.君主专制不断强化B.家国同构模式形成
C.大一统国家的构建D.民族认同不断增强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学术界普遍认为,野生西瓜原产于非洲。“旧传种来自西域,故名西瓜。”这样看来,西瓜名字的由来与西瓜在中国的引种和传播有一定关系。根据最早关于西瓜的文献记载,五代后晋(936947年)的胡峤从契丹归来后撰《陷虏记》,记载在契丹见闻,其中提到西瓜。北宋时期相关文献较少,有说法当时黄河地区可能已经种植西瓜,《清明上河图》展现了汴京街市,“其中一个水果摊前案上放有数块切开的西瓜”。南宋时期西瓜的记载多处可见,如诗人范成大在《西瓜园》中写道:“碧蔓凌霜卧软沙,年来处处食西瓜。”诗注里有:“西瓜味淡而多液,本燕北种,今河南皆种之。”文天祥《西瓜吟》中:“下咽顿除烟火气,入齿便作冰雪声。”元代官修农书《农桑辑要》中不但首次出现西瓜的栽培方法,还有西瓜子仁的介绍。而《日用本草》记载:“西瓜,味甘寒,无毒,消暑解热,解烦渴,宽中下气利小水,治血痢。”明《本草纲目》也有关于西瓜引种、生理特性、用途、食用等各方面的详细记载;《群芳谱诠释》记载“子取仁可荐茶,皮可蜜煎、糖煎、酱腌”。清代各地方志中关于西瓜的记载内容逐渐出现多样化,涉及西瓜的形状、种植、用途、产量、传播、贸易等各方面。

——摘编自石慧、王思明《西瓜在中国的引种推广及动因探析》

材料二   水果历来是属于温饱之外的奢侈品,20世纪80年代以来,水果已逐渐成为北京城镇居民食品消费的重要内容。以西瓜为例,在1982年居民还为买瓜走远路、排长队,而到1985年西瓜市场放开后,西瓜上市量大,质量好,购买方便。到90年代初期,北京人均消费水果47公斤,接近世界最高水平。美国的蛇果、墨西哥的青柚、印度尼西亚的毛丹、新西兰的杨桃、韩国的丰水梨、日本的水晶梨、智利的红提子……来自世界十几个国家的50多种水果摆满商厦柜台。鲜瓜果58.80公斤,其中西瓜就将近40公斤。

——摘自张太原《改革开放以后北京城镇居民食品消费生活的变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历史上种植利用西瓜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广泛种植的原因。
(2)材料二反映出北京居民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变化的原因。
2024-05-14更新 | 53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保山市2023-2024学年高二6月质量检测卷历史试题
8 . 元代,著名回回诗人薛昂夫在定居江南后,执弟子礼于江南硕学耆儒,“事笔砚,读书属文,学为儒生,发而为诗、乐府”,以诗人知名。赵孟頫为其诗集作序时,曾说“其风俗本是‘服旃裘,食渾酪,居逐水草,驰骋猎射,饱肉勇决’,定居江南之后,却气质迥异祖辈”。这可以用来佐证元代(     
A.中原文化向心力减弱B.传统的华夷观念瓦解
C.少数民族渐趋封建化D.民族文化的交融互动
9 . 下表所示为古代日本重要人物的主要成就。据此可知(       

人物

成就

山上亿良

带着《游仙窟》《王勃集》等诗文回日本后,写就了《沉疴自哀文》,引用了《抱朴子》《游仙窟》等经典书籍

空海

以《文心雕龙》为鉴,将《新定诗格》《诗格》《诗脑题》《诗仪》等书排比编纂为诗论集《文镜秘府论》《文笔眼心超》

吉备真备

教授皇太子阿部内亲王(孝谦天皇)《汉书》和《礼记》,并在大学教授五经、三史、明法等
A.汉字的传入成为日本文化发展的契机B.儒、佛思想在日本迎来了黄金时代
C.日本文化的主要思潮由欧洲转向中国D.日本注重对中国文化的汲取和应用
10 . 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期间,温家宝总理在答记者问时,引用了诗人丘逢甲《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与该诗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日俄战争D.抗日战争
2024-03-19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大理云龙一中2010-201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检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