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66 道试题
1 . 汉代,颍川太守黄霸因仁厚爱民、广施教化而屡获提拔;南阳太守杜诗广开田池、富裕民众,被尊称为“杜母”;桂阳太守许荆以上书自罚来平息兄弟争产,成为司法决狱的模范。上述事迹得到后世帝王反复引用和赞赏。这体现了(     
A.儒家礼教决定帝王治国方针B.德才兼备成为选官基本原则
C.吏治政风关乎国家盛衰兴亡D.汉朝地方治理模式延续久远
2 . 唐代妇女在学校学习的书籍几乎包括了所有儒家经典,其中以《春秋》《礼》和《诗》最为普遍。此外,有关“妇德”的教科书数不胜数,比如《女仪》和《女诫》就是唐代妇女常读的书籍。这说明唐代(     
A.妇女政治地位得到提高B.社会观念进一步开放
C.积极推动学校教育发展D.重视妇女的道德规范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之际,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社会关系上的大动荡和大变革。在这个过程中,政治结构上的宗法“礼治”逐渐松弛和瓦解,从而使“士”阶层从宗法制度的羁绊下解放出来,进而为“百家争鸣”的兴起创造了基本的前提条件。

——摘编自周继旨《论先秦的“百家争鸣”与“士”阶层的解放》

材料二   春秋战国时期的各个学派,人们总称为诸子百家。各派各家都著书立说,议论政治,即相互影响,又互相批判,在思想战线上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战国后期,诸子已开始尝试以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思想大一统被提到了十分醒目的位置。

材料三   (李斯上奏,建议秦始皇采取强硬措施)“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所不去也,医乐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下焚书之命,行偶语之刑”,从而造成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空前浩劫。战国时代蓬蓬勃勃的自由学术空气被窒息,广袤的思想原野上,万马齐喑。

——摘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四   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摘自《汉书董仲舒传》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百家争鸣兴起的主要因素。
(2)材料二、三、四反映了思想界怎样的发展趋势?原因有哪些?
(3)从材料可知,在这一趋势下,自战国到西汉先后进行了哪些努力?并说说秦汉这些努力的共同点。
2024-01-31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宋代商人人数众多,资金雄厚“百万者至多,十万而上,比比皆是”。范仲淹《四民诗》说“上以利吾国,下以藩吾身。吾商则何罪,君子耻为邻。”李觏在《富国策》中阐述了“商人众则入税多”的观点,与儒家“工商众则国贫”传统观点截然相反。其原因是(     
A.商品经济快速发展B.商人地位有所提高
C.四民社会结构松动D.社会观念有所变化
2024-01-22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有人认为,杜甫之所以成为诗圣,关键是他有宽广、伟大的“诗圣的襟怀”。这在“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南国旱无雨,今朝江出云”等诗句中得到了明显的体现。据此分析,“诗圣的襟怀”的含义是(     
A.对环境破坏的伤感B.热爱和平的态度C.对农业生产的关心D.爱国忧民的情怀
2024-01-05更新 | 60次组卷 | 89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六校联考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王安石曾在《临津》一诗里写道,“临津艳艳花千树,夹径斜斜柳数行。却忆金明池上路,红裙争自绿衣(唐朝时,新科进士例赐绿袍)郎”,而这首诗的末句在流传中很快变成了“红裙争看绿衣郎”。这一现象折射出宋代(       
A.积贫积弱的消极心理B.科举竞争的空前激烈
C.崇文尚学的社会风尚D.格物穷理的理学思维
7 .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下令:“凡《秦纪》之外的历史书籍及非博士官所藏的《诗》、《书》、百家语限期烧毁,医药、卜筮、种树之书不烧,禁止私学,欲求学的以吏为师;有敢谈论《诗》、《书》的处死,以古非今者灭族。”此举意在(       
A.发展教育事业B.促进民族融合
C.加强专制统治D.强化地方治理
2024-01-24更新 | 36次组卷 | 30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王安石认为,要改革政治,就要统一思想,最好从教材着手,使未来的改革人才,从学校时起,就受到改革思想的熏陶。熙宁六年(1073年),王安石主持编订《三经新义》, “三经”是指《诗》《书》《周礼》, “托古改制”就似乎名正言顺。王安石重新注释儒家经书,提出新的见解, “立政造事”,实际上是王安石自己政治思想的表述。熙宁八年(1075年),《三经新义》正式颁布,作为学生必读教材。 “一时学者,无敢不传习,主司纯用以取士,士莫得自名一说,先儒传注,一切废不用。”保守派认为,王安石“政事害人才,学术害人心”。后来,新法尽废,作为统一教材的《三经新义》就逐渐销声匿迹,版毁书亡。

——摘编自熊承涤《王安石的变法与教材改革》

(1)根据材料,概括王安石教材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王安石的教材改革。
2024-03-24更新 | 5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5月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豪放纵逸的李白在其许多作品中融入了道教思想的元素;沉郁顿挫的杜诗,则以儒家学说的积极方面为其创作基础;而王维、储光羲等人的田园山水诗,又常常流露出佛教“静”“空”思想的痕迹。这一现象(     
A.表明儒家正统地位受到冲击B.得益于多元文化的交流互鉴
C.凸显了诗歌创作世俗化倾向D.反映了唐朝国内政局的变动
2023-10-26更新 | 419次组卷 | 20卷引用:陕西省铜川市王益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下表所示是关于唐代果蔬种植的相关信息。据此可知,唐代(       
信息出处
江城雾敛轻霜早,园橘千株欲变金。李绅《新楼诗二十首·橘园》
其(龚播,峡中商人)初甚穷,以贩鬻蔬果自业。《太平广记》
刘氏植果种蔬······每月两三度入青城县货药、市米、曲、盐酪。《茅亭客话》
A.农本商末观念受到了冲击B.农民依靠果蔬产业致富
C.农产品以集约化种植为主D.农业商品经济得到发展
2024-03-24更新 | 290次组卷 | 7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