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7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有人认为,杜甫之所以成为诗圣,关键是他有宽广、伟大的“诗圣的襟怀”。这在“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南国旱无雨,今朝江出云”等诗句中得到了明显的体现。据此分析,“诗圣的襟怀”的含义是(     
A.对环境破坏的伤感B.热爱和平的态度C.对农业生产的关心D.爱国忧民的情怀
2024-01-05更新 | 54次组卷 | 89卷引用:新疆喀什地区疏附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期录取数量或方式考试内容考试程序
唐代进士录取率只有百分之一二诗、赋、儒家经典、法律、文学、算学等武则天时,初创殿试,但未形成定制
宋代录取名额大大增加儒家经典为主,儒家经典可依据多种注疏、省试、殿试三级;殿试成为定制,录取权由皇帝直接掌握
明代实行“南北榜”,即南北方的学子,按地域排名录取命题范围只限于四书五经,答卷只能以朱熹的注释为主士人需先入地方学校为生员或入国子监为监生,再通过乡试、会试、殿试而入仕
以上是某校历史研究小组整理的科举制度发展演变的表格。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提取一个有关科举制度的论点,并对论点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点明确,论述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2024-05-04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库车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第二次调研(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武帝即位,明和亲约束,厚遇关市,饶给之。匈奴自单于以下皆亲汉,往来长城下。

——《史记·匈奴列传》

材料二 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遂畴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定历数,协音律,作诗乐,建封禅,札百神,绍周后,号令文章,焕然可述,后嗣得遵洪业,而有三代之风。……如武帝之雄才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

——《汉书》

材料三孝武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敏,起为盗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无几矣。

——《资治通鉴》

材料四 (汉武帝诏)“前有司奏欲益民赋三十助边用,是重困老弱孤独也。……乃者贰师败,军士死略离散,悲痛常在朕心。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伤害百姓,糜费天下者,悉罢之。”

——《汉书·西域传》

(1)指出材料一、材料二记载了汉武帝哪些方面的事迹,怎么评价的?
(2)指出材料三从哪些方面?怎么评价汉武帝的?
(3)作为史料,材料三、四能否相互印证?说明理由。
2023-11-23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喀什市英吉沙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元人陈栎《吴端翁诗跋》指出:“迨科举停,而诗复兴”;元人陆文圭在其《跋陈元复诗稿》中云:“科场废三十年,程文阁不用,后生秀才,气无所发泄,溢而为诗。”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学以致用观念的摒弃B.选官制度停废的影响
C.文学艺术形式的创新D.市民文化需求的旺盛
5 . 图1、图2分别为1955~1956年拍摄的动画片《神笔》《骄傲的将军》的剧照,两部影片融入了中国传统戏曲、诗画等元素,在世界影坛上独树一帜。这体现出新中国艺术创作(     

      

A.探索民族化道路的取向B.以进入世界市场为主要目标
C.摆脱外来艺术形式影响D.服务于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2023-06-09更新 | 6500次组卷 | 41卷引用:新疆巴音郭楞州且末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古代诗人李绅有诗曰:“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种。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根据诗的内容,请运用所学知识回答
(1)诗中描述的现象发生在什么社会?
(2)这个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是怎么样的?这个社会出现“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的根源是什么?
2023-10-26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阿克苏地区柯坪县柯坪湖州国庆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9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7 . 汉初儒家代表人物陆贾的《新语》云:“昔舜治天下也,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寂若无治国之意,漠若无忧天下之心,然而天下大治……故无为者乃有为也。”陆贾的上述思想(       
A.适应了休养生息的政治需要B.契合了德法并用的治国理念
C.为尊崇儒术提供依据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2023-07-17更新 | 5215次组卷 | 33卷引用:新疆巴音郭楞州且末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8 . 唐人皮日休云:“余为童在乡校时,简上抄杜舍人牧之集,见有《与进士严辉》诗。”《太平广记》载:“蒋琛,精熟二经,常教授于乡里。每秋冬,于……大湖中流,设网罟以给食。”上达材料可用于说明唐代(     
A.私学教育兴盛B.基层形成重学风气
C.文化氛围宽松D.儒学渗透学校教育
2023-07-10更新 | 399次组卷 | 4卷引用:新疆巴音郭楞州兵团第二师八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西周时期的耕作方式,被称为“藕耕”,《诗》记载“十千维藕”“千藕其耘”。下列项中对“藕耕”解读正确的是(     
①农夫集体耕作   ②大量使用青铜农具   ③精耕细作   ④依托于奴隶主土地国有制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08-28更新 | 810次组卷 | 8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霍城县江苏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隋文帝杨坚即位后,废除九品中正制,确立了以考试选人的科举制,同时废除了由来已久的各级长官私人自辟属官的制度,一律改由中央任命。科举意为分科考试举人,其中以考儒家经典的明经和兼考诗赋、对策的进士为最重要的两科。应举者不限财产、门第,允许“投牒自举”(《旧唐书·杨馆传》)。考试一般每年举行,合格后获得任官资格,再由吏部考试,通过者正式进入官员系统。“取士不问家世”(《通志·氏族略》)“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宋朝汪洙《神童诗》,一说元朝高明《琵琶记》)。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教师教学用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代科举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科举制度的积极作用。
2023-10-27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喀什地区巴楚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