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豪放纵逸的李白在其许多作品中融入了道教思想的元素;沉郁顿挫的杜诗,则以儒家学说的积极方面为其创作基础;而王维、储光羲等人的田园山水诗,又常常流露出佛教“静”“空”思想的痕迹。这一现象(     
A.表明儒家正统地位受到冲击B.得益于多元文化的交流互鉴
C.凸显了诗歌创作世俗化倾向D.反映了唐朝国内政局的变动
2023-10-26更新 | 419次组卷 | 20卷引用:云南省丽江润泽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1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荷马史诗》展示了一个神与人的时代,通过诗人的活力与光芒肯定人的价值;史学之父希罗多德热情歌颂雅典的民主自由与权利平等。据此可知(     
A.希腊文化蕴含人文追求B.人民关注民主思想实践
C.个人主义影响逐渐式微D.赞扬民主成为史学主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韩非子认为儒家“礼、乐、诗、书”的教条和“仁、义、孝、悌”的道德准则都是“愚诬之学”“贫国之教”“亡国之言”。这最能反映出韩非子
A.主张须建立君主专制B.反对儒家的学术理论
C.认为道德与法制相悖D.推崇依法治国的原则
2022-01-17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丽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是鲍照的誓言。“大鹏一日从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是李白的壮志。对于这类诗词所创造的意境,唐代诗僧皎然用“忠”、“志”、“力”来标举它。这反映出
A.道德观念开始依附于政治B.儒学精神融入社会生活
C.儒学发挥了经世致用作用D.儒家思想受到普遍认同
2022-01-18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丽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阿拉伯“悬诗”一般描绘诗人随朋友骑马或骆驼在荒淡中见到了故居的废墟遗址,引起对往事的回忆。旅途中的沙漠景象:云、雨、雷、电、山洪、黑夜…会陆续出现在诗中。最后往往由于沉思而吟出一些格言、警句。据此可知,“悬诗”
A.隐含阿拉伯人的生活哲学B.体现了阿拉伯帝国文化的繁荣
C.是东西方文化融合的产物D.再现了阿拉伯地区发达的农业
6 . 张鸣在《中国政治制度史导论》中说,随着科举制的推行,原来统治乡村世界的精英发生了变化,从原来的对门第的看重,过渡到对文化的看重。……读书人学诗的越来越多,书成为一种商品,……能诗的人即使没有官位在乡村也能得到尊重。这表明科举制
A.使诗歌在全国走向全面繁荣B.冲击了乡村的门阀政治根基
C.改造了乡村的文化结构D.加强了中央对思想的控制
2021-06-02更新 | 2012次组卷 | 26卷引用:云南省丽江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840年后,长江三角洲的村镇无不受到开埠带来的影响。时人有诗: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

材料三   马克思在1853年就预言:“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马克思在这里使用了“暴力”一词,这无疑是侵略的同义词。但他并没有用侵略和被侵略来概括全部中外关系。……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思想。


请回答:
(1)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说明农业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阅读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江南经济的主要变化。
(2)仔细阅读材料二中的诗歌,结合时代背景,分析长江三角洲村镇经济发生的重大变动。
(3)阅读材料三,按照“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的思路,概括19世纪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2020-07-25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田家炳民族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理)试题

8 . 材料 北宋王安石变法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教育改革是其重要内容之一。教育改革中,王安石在太学实行“三合法”,规定初入学的为外舍生,不限名额;外舍生经过考试升为内舍生,名额200人;内舍生经过考试升为上舍生,名额100人。上舍生学行优秀者,或授官,或可直接参加省试、殿试。王安石为“一道德”,颁行《三经新义》作为学校的统一教材,此书由王安石对《诗》《书》《周礼》三部儒家经典重新加以注释而成,故名《三经新义》。在科举改革方面,王安石为改变当时士人“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习”的现状,废除明经诸科,只以进士科取士;规定应试举人不再考诗赋、贴经、墨义,而考经义和策论,经义则以《三经新义》作为考试标准。王安石在教育方面的变革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摘编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北宋王安石教育改革的背景及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北宋王安石教育改革的积极作用。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10 . “江城首义起风雷,万里神州荡浊埃。创立共和皇族废,三民硕果笑颜开。”该诗是为了纪念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北伐战争
2019-04-04更新 | 405次组卷 | 16卷引用:云南省丽江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